陈汉辞 孙荣飞
“我们这两天在布置薄老的灵堂,心情非常难过,一切都不说了,我们将以具体的行动表达我们的哀思之情……”16日21时30分左右,一位参与薄老灵堂布置的负责人在接到《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电话后,很悲痛地说,“薄老很平易近人,他身边很多工作人员的名字他都能叫得出来,这让我们非常感动。
| |
国务院原副总理,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薄一波,于2007年1月15日20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晚年,薄一波仍很健谈
薄一波1992年从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的位置上离任后,就很少在公众的目光中出现。在人们的记忆中,从电视屏幕上见到薄一波有两次:一次是党的十五大闭幕之际;另一次则是在建国50周年的盛大庆典中,薄一波神采奕奕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
薄一波于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已为党奋斗了80多年,而晚年薄一波身体安康、思维清晰,既难忘昔日烽火连天的岁月,也仍在关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事业,真情依旧。
这一点,在2005年、2006年先后两次看望过薄一波的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郭凤莲的印象中很深刻。
“我们当时是十几位人大代表一起去的,虽然时间很短,但能感觉到薄老当时的精神状态非常好,他非常健谈。” 电话中的郭凤莲声音略带沙哑,她是17日才知道薄一波去世的消息。
晚年回忆中的山西故事
一些文章的记录中,提到薄一波,似乎与山西是分不开的:他出生于这里,生活、战斗在这里。在《大地》杂志曾经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曾这样描述过薄一波在山西的点点滴滴。
“童年的薄一波比较活泼好动,调皮可爱。闲暇时,他们经常自发组织摔跤比赛,比赛时个头高大的薄一波赢多负少,也因此得到一批小朋友的拥戴,成了村里的孩儿头。有时候,同伴的孩子中有了争执、纠纷,就爱找薄一波评评理。”
1925年5月初,太原发生反房税运动,薄一波与同学一起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支持抗税。随后,“五卅运动”爆发,薄一波义愤填膺,起草传单,号召同学和市民声援上海工人。运动中,激起了薄一波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进一步看清了中国的出路,那就是要跟着共产党走,团结民众,同帝国主义和军阀作坚决的斗争。
不久,薄一波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党支部书记。从此,薄一波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6年,薄一波受中共北方局的派遣,以“抗日活动家”的身份回到老家山西,与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建立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
薄一波曾回忆说:“抗日战争前夕,我接受党的指示,到山西同阎锡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改组成立了群众性的抗日组织‘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抗日战争开始后,阎锡山找我谈话,说山西要建立新军,要我负责组建,先试建一个团。我请示了北方局,北方局书记刘少奇说,这是大好事,我们就是要抓枪杆子,哪怕一个团也要去,牺盟总会的工作可以委托另外的人去做。于是,我们就以帮助阎锡山抗日的名义,用阎锡山的武器,建立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即山西新军)等武装。我们首先建立了决死队第一纵队,由我任政委。这是山西新军组建的第一个团。后来,山西新军发展成一支具有正式番号的50个团的队伍。”
经济“四大名旦”之一
1949年3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财经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的财经工作。在组建中财委时,毛泽东还亲自找薄一波谈话,要薄一波到中财委任副主任,协助陈云工作。
在中财委中,抓大政方针的是陈云,辅助决策和做具体工作的则是薄一波。其时,全国的财经形势严峻、复杂。中财委成立后抓的头一件重要工作,就是稳定金融物价,关键是抓住“两白一黑”(即大米、纱布、煤炭),打垮投机分子。薄一波等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把通货膨胀基本上控制住了。随后,工作重心抓统一财经,统一财政收支,统一收入,以保证中央财政的需要。但不到几个月时间,薄一波等就实现了财政经济的统一。对此,毛泽东高度评价它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1953年夏季,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薄一波却因新税制问题中使用了“公私一律平等纳税”的提法,而受到严厉的批判。
学者李高泉在他1993年出版的《薄一波经济思想研究》中,认为薄一波领导经济工作的特点是注重发展生产力,认为无产阶级执政后必须首先保护生产力,从而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考虑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上世纪60年代初,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薄一波作了《做计划要留有余地,生产指标要落到实处》的讲话,专门讲了降低指标的问题。其后,薄一波还主持起草了行之有效的《工业企业工作条例》,在党的八大上又对经济建设中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1962年12月,薄一波在全国工业工作会议上的总结发言中指出:“我们的同志应当了解,只要真正解决了品种齐全、质量优良的问题,即使工业产量比较少(当然也不会太少),我国工业的力量仍然是强大的,根基是牢固的。相反,如果单纯追求数量,而品种不全,质量不好,即使工业产量比较多(实际也不会太多),我国工业仍然不能形成独立的体系,不能摆脱落后的状态。”
“薄一波经济工作的另一特点是注重对国情和经济建设客观规律的研究和把握,注重从理论上思考问题。”李高泉表示。
由于这段时间的工作积极务实,毛泽东戏称薄一波与其他三位主管经济的副总理为“四大名旦”。
一年多前,薄一波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怀念陈云的文章中写到,“只有对党和人民的利益高度负责,同时又对实际情况深切了解,才可能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一种主张或风气十分盛行却并不符合实际、并不正确,而人们又普遍还不认识之时,应该敢于按照实际情况提出正确的主张。”回顾他的一生,他也是实事求是的楷模。
Related相关资料
薄老80万言的“回顾”
1988年到1993年,薄一波写成近80万字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卷),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决策的形成过程,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薄老的这份著作,是迄今为止对‘文革’前17年最权威、最详尽的研究,可以说是一份带有国史性质的文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一位人士表示。
薄一波在这本书中评述了中共党内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争论的是非,加快手工业改造问题上的得失等。对一般研究者感觉到很难处理的问题,没有回避。如中共建政以后,党内的某些意见分歧,特别是毛泽东和刘少奇在一些问题上的分歧等。本书对此没有回避,而是详细地论证了党内分歧的实际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 (陈汉辞 孙荣飞)
薄一波
● 1908年出生,原名薄书存,山西定襄县人
● 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委员兼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部长
● 1954年9月任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
● 1956年5月起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
● 1959年4月、1965年1月两次继任国务院副总理,并曾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
● 1979年7月再出任国务院副总理
● 1982年9月和1987年11月,两度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 主要著述: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七十年奋斗与思考》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https://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