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爱用返券的方式营销,归根到底的原因是这种方式含有种种厉害的“变招”,令本来想去捡便宜淘实惠的消费者反而被套牢。
记者采访了数位爱上疯狂血拼的MM,通过她们近一年来参加的多次商场返券营销活动,来揭示一下返券活动中存在的“陷阱”。
招数一:布下数字“迷魂阵”
实例:Amy给记者看了她最近在某家商场购买的货品。原价588元的皮靴,原价1380的风衣,以及原价180元的一套棉毛衫裤。
这家商场的返券活动是满200送120,Amy先是看中了一件风衣,原价是1380元,营业员亲切地告诉她,如果不要券可以打8折付1100块钱,要券就不打折但可以送720元的券,相当于只付了660元,相当于打了4.8折,很合算的。Amy想,现在是1380元,如果添20元东西凑够了1400元岂不是可以再“白拿200元券”,可是奈何搜寻了一圈,该柜台全是风衣等大件商品,价格都在500元以上,最后只好作罢。
恨恨地拿到720元券,Amy开始在商场狂兜圈子,终于发现一双自己喜欢的靴子,588元,营业员说不用券八折,用券就原价还不找零,于是,600元券买下,剩下120元券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商品买,最后一想,棉毛衫裤穿坏了总归要买的,贴上60元现金买下一套,当然,该柜台也是不用券八折,用券不打折。
点评:Amy的这次购物行动通过用券到底打了多少折扣呢?是否如营业员所述的比对折还划算呢?其实误差极大。如果完全不用券,Amy买下这堆商品的总价是1380×0.8+588×0.8+180×0.8=1718元,而通过用券,Amy实际支付的现金是1380+120=1500元,券的实际折扣数为1500÷1718=0.87,仅仅相当于打了八七折!而且,获得这个折扣的代价还是她不得不买了一套可能要很久以后才会穿的棉毛衫裤。结论是,数学功底比较差的MM尽量远离送券促销的商场,还是选择老老实实标明“全场×折”的商家为好。
招数二:标价抬高明亏实赚
实例:Linda是个比较精明的MM,她逛商场总是爱货比三家,有时候觑准了一件自己很喜欢但是价格比较高的商品,会采用“守株待兔”的办法,反复在网上浏览各类打折信息,一旦发现有较大的折扣才出手。今年秋天她看中了某品牌的办公室套装,但是原价要1200元,令得Linda感到太贵,终于等到了圣诞节那家商场大搞返券活动,满300送200,她想,买下这套衣服可以拿到800元券,正好可以配双鞋子还能添点其他衣物。
可是到了柜台一看,同样一套衣服居然标价变成了2088元,按这个价格可以送1200元的券,粗看上去实际仅仅支付了888元,但是那1200元的券必须还得用掉,跑到早已相中的鞋子柜台一看,天呐,这个品牌的鞋子虽然收券,可是原来标价498的鞋子涨到了898元,买了鞋子再买了条围巾,券花光了!
点评:Linda已经算精明了,但还是计算不过商场,商场不搞活动前她其实只用支付1698元现金就可以买到中意的套装和鞋子,其他衣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而参加了商场的活动,一下子付出2088元现金,看上去一下子拿1200元的券很爽,但由于参加商场活动的品牌普遍地提高了价格,这点券买到的东西比促销前只少不多。
拿了返券无法用
以上两大招数只是商家最惯用的手段,其实还有一些更“恶毒”的招术,让你及时拿到了返券也无法使用,我们只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供读者参考。
其一,送收不同步。如中原地区某商场的返券活动中,大部分参加送券的柜台都写明“本柜台只收现金”,而凡是能收券的柜台都写明“本柜台不参加送券活动”,而且从总数上来说,能送券的柜台远远多于能收券的柜台,收券的商品多数都是反季或者滞销困难。令被营业员花言巧语鼓动买了一堆东西的顾客只能郁闷地再买一堆完全没用的商品回家。
其二,时间上做文章。比如北京一家商场,同一天送出的券用的时间不同,有的当天可用,有的要两星期后可用,很多顾客浪费了一部分券,而即使有空两星期后再来的,却发现商场再搞新一轮促销 ,原来瞄准了能用券的柜台又不能用了,真是急死人。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