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5月31号我们对盐田港的推荐意见为即使不考虑三期资产注入的发生,股票合理价格约8.5元,鉴于三期注入或集团整体上市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建议战略性增持。我们对盐田港的新的认识为未来他是一个能获得很高的超额收益率的、稀缺性的品种,且买入他的机会成本将越来越小,因此在目前价位,继续强烈建议增持。
我们上次报告对珠三角港口的竞争分析所得出的结果为未来香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将维持在2%左右,深圳港将在未来三年内赶超香港成为珠三角最大的集装箱港,而广州港也将成为集装箱干线港。
深圳市提出产业第一、以港强市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将以盐田港为平台,整合深圳优势港口资源,形成以港口为主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为实现这一目标,2006年集团已经在围绕构建港口产业集团这一工作重心,进行机构改革和产业资源整合两项工作。
目前深机场、深能源的整体上市标志着作为深圳市八大重点产业集团的机场和能源产业集团的改制已经成功,作为八大产业之一的港口产业集团的整体上市的进程在集团完成前面两项工作后可能在07年会加快。
一旦集团整体上市,公司的吞吐能力将从目前的500万箱发展到2010年2000万箱,有3倍的成长空间,远期还有1500万箱的成长空间。
由于投资者对未来珠三角港口的竞争态势比较关心,我们在此附上上篇《盐田港:战略性买入》对此的分析,以供参考。
行业背景
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将稳步增长
香港码头至今现在还有几百万吞吐能力还未得到消化,10号码头是否动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未来深圳和广州港在劳动力成本及运输成本上相对香港有比较优势,他们都想实行以港兴市的战略,因此都有很宏大的集装箱码头建造计划,具体的建设计划如表8所示,这个计划未来将为珠三角提供2000万箱的集装箱吞吐能力。随着珠三角集装箱泊位的不断投放,珠三角港口之间将会有一定的竞争。
成为枢纽港的条件为腹地广阔、港口自然条件好、航线足够多。深圳与香港比较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深圳的西部港区和东部港区将对香港形成夹击之势,可能使香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停滞。我们认为未来10年深圳集装箱吞吐量迟早会超过香港。
我们认为南沙港区码头刚刚启动,短期来讲广州港可能影响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但长期来讲由于深圳港较广州港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广州港不太可能会动摇深圳港未来枢纽港的地位,广州港将成为一个地区性集装箱干线港。
和黄于2005年上半年出售旗下核心的香港港口资产国际货柜码头(HIT)两成股权,及中远国际货柜码头一成股权,套现达72亿港元。现代货柜码头已经投资大铲湾码头。这些商业行为意味着一些码头运营商对未来香港码头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为此已经在调整业务战略布局。
2005年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620万箱、同比增长18.6%;广州港完成集装箱468万箱,同比41.2%;香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60万箱,同比增长2.8%。2006年1季度沿海、香港、深圳、广州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分别为21.7%、5.2%、11.7%、61%,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远远高于深圳和香港。
2005年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远高于香港和深圳港增速的原因是2004年底投入使用的广州南沙一期码头分流了一部分香港和深圳的一部分箱量使他们的增速有所降低。
2005年香港中流及其他码头远洋船集装箱吞吐量(2005年为316万箱,占总吞吐量比例为14%)同比下降22.5%,2005年葵青码头远洋船集装箱吞吐量(2005年为1220万箱,占香港吞吐量比例为54%)12月同比增速为3.6%,大幅放缓。这是香港远洋船集装箱吞吐量被广州、深圳分流的证据。
随着深圳和广州港集装箱吞吐能力不断增加时,我们认为远洋集装箱船将会更多地选择在深圳和广州码头装卸,香港远洋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前景不容乐观。我们估计在未来珠三角箱量的分流如图5所示,由于受航道水深限制广州将分流香港和深圳3-4千箱左右集装箱船所装运的集装箱,而深圳将分流香港4千箱以上的集装个箱船所装运的集装箱。
由于外贸集装箱生成系数几乎没有提高空间,所以广东省对外贸易额增长是今后香港、深圳、广州三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的直接驱动力。未来即使考虑到世界经济放缓、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但是基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可以预期广东省对外贸易复合增速仍将达12%左右。
2004年以前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远高于广东省对外贸易增速,2005年与广东省对外贸易增速基本相等,我们基于深圳港在未来竞争所处的位置,估计未来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将与广东省对外贸易增速基本保持相等,复合增速会保持11%左右。
深圳东部港区与西部港区势均力敌
东部港区的相对优势为装卸效率和通关速度优于西部港区,西部港区的相对优势为装卸费率相对东部港区便宜40%,两个港区各有优势。2004年当盐田三期还没有完全投入使用时,深圳西部港区占深圳集装箱吞吐量份额由2003年的46%上升到51.6%,而2005年当盐田三期完全投入使用时西部港区的份额也就稳定在51.6%。
这说明东部港区和西部港区势均力敌,谁的吞吐能力充足,新的箱量增量就可能先流向这些先投入使用的泊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