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山东口岸纺织品服装(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和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在经历了出口征税取消、中欧和中美纺织品谈判、配额竞标等一系列波折后,取得平稳增长的良好势态。据青岛海关统计,2006年山东口岸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累计126.3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8.8%。
2006年山东口岸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特点是:
1.出口贸易方式出现转型迹象,由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变。2006年,山东口岸一般贸易出口纺织品服装额71.9亿美元,增长20.6%,占全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的56.9%;加工贸易出口额53.9亿美元,增长16.6%。
2.对主要市场出口均平稳增长。2006年山东口岸纺织品服装对日本、美国、欧盟出口额均实现平稳增长,分别出口31.5亿美元、20.5亿美元和17.1亿美元,分别增长12.5%、13.5%和18.9%;对韩国出口额快速增长,出口19.5亿美元,增长27.2%。对上述市场合计占出口总值的70.2%。
3.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均保持平稳增长势头。2006年,山东口岸纺织品出口63.8亿美元,增长19.4%,服装出口63.5亿美元,增长18.1%。
4.私营企业出口增长迅猛,国有企业出口增长乏力。2006年,山东口岸私营企业出口纺织品服装27.1亿美元,增长49.2%,高出整体增速30.4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出口28.9亿美元,小幅增长3.6%;外商投资企业、集体企业分别出口48亿美元、22.3亿美元,分别增长17.2%和15.3%。
2006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虽然取得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但仍将面临出口成本增加、利润率下降以及苛刻的贸易壁垒的考验,总体上看,2007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将面临喜忧参半的局面。
分析其有利因素:一是纺织工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比较优势得到进一步释放。在经历了2005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纺织品设置各种贸易壁垒的挑战后,我国纺织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克服了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和困难,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纺织工业的比较优势得到进一步释放,新市场的开拓能力明显增强。二是纺织品服装出口秩序得到不断规范。如新的纺织品出口配额管理及分配机制,将进一步规范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根据《纺织品出口管理办法》(暂行)及商务部《2007年度输欧、输美纺织品第一次协议招标公告》规定,纺织品出口配额以协议招标代替公开招标,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公开招标中存在的哄抬、炒作招标价格等不确定因素,为纺织企业提供了一个稳定、有序、可预见性的配额政策,利于纺织企业做好今后的生产和出口计划,也利于国际采购商对我国纺织品重新充满信心,从而使部分流失的市场份额重新回到我国的可能性增加。
不利因素:一是日益增多、花样翻新的贸易壁垒是阻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最大障碍。反倾销仍将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需要面对的严峻的贸易壁垒。如2006年底,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开始对我国出口的化纤布发起反吸收调查,而此时距欧盟对我国化纤布做出反倾销终裁仅一年多。反吸收调查是反倾销的“后置”行为,其后果可能导致对我国化纤布在目前的反倾销税基础上再加征新的高额惩罚性反吸收关税,如果此次欧盟委员会经调查认定存在“吸收”行为,征收的高额反吸收税无疑会令我国化纤布出口“雪上加霜”。二是多方面因素压缩企业利润空间,给行业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原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不断升值以及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多种因素使纺织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目前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3%左右,部分企业已经处于亏损的边缘。行业利润率下降,不仅影响企业出口的积极性,还损伤了企业的在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投入的积极性,将对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纺织品服装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有序扩大纺织品服装出口,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还有利于解决我国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此建议:一是加快纺织品服装行业预警系统的建立,完善应对纺织品贸易摩擦体系。二是加大纺织品服装新产品研发投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效益。三是加大对市场秩序的监控、监管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职能,不断规范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和出口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