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的上市计划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现在等待的就是监管部门的“一纸批文”。
“时下,凡是与上市相关的各部门负责人都成了‘空中飞人’,上海、香港、北京三地满天飞,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在上市时拿出一份好的财务报表,进而提高IPO每股发行价格。
上市进入读秒时刻
这位负责人表示,根据相关安排,中信银行将效仿工行A+H同步上市模式,拟筹资218亿港元,最迟在今年上半年之前,同时登陆内地与香港市场。
“在现有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该上市的都上市了,作为其中佼佼者的中信银行就是轮也该轮到了。”这位负责人坦承,兴业银行IPO之后,紧接着是交行回归A股,然后就是中信银行了,作为国内第七大商业银行,无论从资产质量,还是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净利润等各项指标来看,中信银行都属上乘。
中信银行此前发布的2006年三季报显示,该行资产质量显著提高,各项主要指标已经达到国内A股上市标准。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中信银行资产总量达6895亿元,比2005年年末增加11.84%;不良贷款余额126亿元,不良率2.79%;资本充足率9.18%;实现账面税前利润超过57亿元。
在更名、注资、发次级债、再注资等一系列动作之后,中信银行日前又完成了引入战略投资者与变更“营业执照”两项上市前最重要的工作。
2006年11月22日,中信银行与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BBVA分别出资5.01亿欧元和4.88亿欧元,认购中信银行5%的股权和中信国金15%的股权。分析人士指出,BBVA对中信银行股权的出价高于此前其他海外投资者对内地其他银行的收购价,以中信银行2005年底的净资产计算,BBVA的出价相当于4.74倍的市净率;而美国银行和淡马锡控股在建设银行(0939.HK)去年10月上市前入股的价格为建行净资产账面价值的1.2倍。
12月31日,中信银行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换发了新的营业执照,正式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此前,中国银监会已正式批准中信银行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变更了《金融许可证》。改制后的中信银行,中文全称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效仿工行A+H模式
中信银行的一位高层表示,该行上市将效仿工行A+H同步发行模式,作为一家成立初期就与国际接轨的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希望通过A+H同步发行的方式,推动制度建设的国际接轨,从而达到较好的溢价水平。
此前,中信集团董事长孔丹曾公开指出,在工行的引导下,大中型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普遍将“A+H”作为上市的首选,中信银行对此自然也不能例外。
但有专家分析说,虽然中信银行的2006年年报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但即使有较大幅度提升,其资本充足率也很难达到香港IPO的标准,即资本充足率为12%。因此在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中信银行必须通过盈利及集团注资等方式来补充资本金,迅速提高其资本充足率。
而且,资本充足率的提高更利于提高IPO每股发行价格。因为在香港IPO的融资规模是按照资本消耗的数量来确定,境外投资者非常看重银行股的资本充足率水平。
“谁都想从市场上融到更多的钱,我们自然也不例外。”中信银行一位内部人士说,目前该行大力发展零售业务,这都需要消耗一部分资本,因此眼下必须通过盈利等方式来提高资本充足率,从而达到赴港上市的标准。
(责任编辑:郭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