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苏浙沪殊途同归谋发展

  苏浙沪殊途同归谋发展

  2006年,长三角经济在转轨中快速前进,但由于地域的差异,苏浙沪三地在产业发展、外贸交易以及居民收入和物价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报特约作者 刘洋 发自上海

  产业

  上海转身困难 江苏还待时机 浙江遭遇门槛

  产业结构方面,上海率先实现了三产超过50%的目标。

2006年,上海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3.81亿元,比上年增长0.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997.81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05.35亿元,增长11.5%,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0.9%、48.5%和50.6%,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尽管上海实现了三产超过50%的目标,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都取得了超过15%的高增长,但是,仍然不难看出,上海经济对第二产业的依赖很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调整并不大。

  专家分析指出,2003年后,受到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和经济数据影响,上海经济转型始终姿态不高、战略不清,而且产业发展方针、城市发展定位左右摇摆。上海目前确实处于两难的境地,历史上良好的工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服务业的前景一直使得上海政府举棋不定。上海必须选择一条道路,坚持发展服务型经济,走国际化路线,才能继续巩固中心城市地位。同时,上海发展服务业,还必须强调服务业本土化,不能过分倚重引进国外服务业。

  除了上海以外,江苏的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可以从固定资产投资 方面一探究竟。截至2006年11月,江苏第一产业投资12.55亿元,增长14.9%,第二产业投资3073.79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投资3455.08亿元,增长19.1%。

  虽然江苏第三产业的投资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但是,从投资增速可以看出,资金更关注第二产业,有向第二产业积聚的倾向。这与江苏不少城市的发展策略有关。以苏州为代表的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主导的工业。政府号召发展配合工业发展的服务业。这些政策仍然是围绕第二产业的,产业机构调整成果一时间难以显现。尤其是从整个江苏来看,苏北还停留工业大发展阶段,承接上海和苏南转移出的工业仍然应接不暇,现在谈发展第三产业,时机还不成熟。

  浙江三产增长速度超过了二产增长速度。截至2006年9月,浙江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54亿元,同期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83亿元,同期增长14.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460亿元,同期增长14.8%。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5.0%、55.4%和40.6%。总体来说,浙江由民营经济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在加快,民营经济看到了第三产业的丰厚利润正在向其转移,但是,由于第三产业进入门槛相对较高,浙江目前要改变二、三产业的比重仍然有困难。

  收入

  上海薪酬高涨 浙江最会理财 江苏关注经营

  2006年,长三角两省一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呈现上海、浙江和江苏的排序。上海遥遥领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68元,比上年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13元,增长10.4%;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65元,同比增长10.9%元,位处全国第三;江苏省1至11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33元,同比增长14.5%。

  上海由于高薪行业密集,工资水平一直处在高位,2005年末,上海职工年平均工资已经达到26823元,按照2003年以来平均每年10%左右的上涨幅度估算,上海2006年的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将突破29000元。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是理所当然的。今年,除了继续保持这种领先地位外,上海城乡收入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由上年的1.1个百分点缩小至0.4个百分点。

  江苏由于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苏南和苏北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一直存在较大差距。随着江苏省开始重点打造苏北,这种差距正在缩小。2006年,除了宿迁外,江苏省其他城市人均年收入全部超过万元。以目前统计出的人均年收入比较,苏州、无锡依然占据前两位,并且均超过18000元,分别达到18532元和18189元,南京则位居第3位,为17538元。

  浙江省居民人均收入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与其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和家庭资产增值收入居于高位分不开。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172元,比上年增长13%,收入额在全国31个省市中位居全国第一。另外,包括利息收入、股息与红利收入、保险收益、出租房屋收入和知识产权收入等在内的财产性收入,浙江省也在全国独占鳌头。2006,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889元,分别比排在全国第二位、第三位的广东省和福建省高出324元和380元。浙江人不仅会经营,又成为了全国最善于理财的一个省份。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最会经营的浙江人,江苏省的经营收入指标也排在了全国第三位,人均达到1260元。尤其是增加速度,甚至超过了浙江10个百分点,达到23%。这说明,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江苏省政府关注民营经济的政策收到了效果。

  外贸

  上海平衡健康 浙江结构转型 江苏缩小内差

  2006年,长三角上海、浙江和江苏两省一市的外贸总体水平继续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上海市对外贸易总额完成2274.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1%;浙江对外贸易总额完成1391.5亿美元,增长29.6%;江苏1至11月完成对外贸易总额2563.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由于民营加工经济对出口贸易的继续支撑,浙江省外贸增速保持领先,截至2006年10月,浙江的外贸增速排在全国第一。

  尽管三个地区的外贸都处在快速增长的阶段,但是,三个地区的外贸发展呈现出了不同的态势。在三个地区中,上海的外贸进、出口最为平衡,其中,外贸出口完成1135.73亿美元,增长25.2%;外贸进口完成1139.16亿美元,增长19.1%。外贸进出口格局近年来首次由“进大于出”转变为“出大于进”。考虑到国内宏观调控要求和国际贸易环境,无论从总量还是增速上看,上海的外贸进、出口呈现出比较健康的外贸平衡发展态势。

  相对于上海,浙江经济发展对出口加工的依赖导致其一直存在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2006年,这个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在国内投资和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及人民币汇率 升值等因素的带动下,浙江省进口增速明显回升,全年进口382.5亿美元,增长25.1%,增幅比上年提高了12.1%,与出口增速的差距比上年缩小了12.8%。特别是2006年下半年,平均月增幅达到了32.2%,其中12月当月进口达到40.3亿美元,创单月进口最好水平。

  另外,浙江仍然保持了与两大贸易伙伴欧盟和美国之间的贸易高增长。截至2006年10月,浙江对美的出口贸易增长了36.8%。由于受到全年不断的欧盟反倾销困扰,浙江对欧盟的出口贸易增长不及美国,仅达到了26.3%。但是,可喜的是,浙江的出口产品结构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容易受到反倾销影响的服装等产品所占比重正在减少,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了2.6%和2.3%。同时,这两个行业的增长势头十分迅猛,分别增长40.1%和68.9%。其中手机和船舶的出口增幅甚至高达140%和78.9%。

  相对于上海和浙江,江苏的外贸正在改变省内地区差异过大的局面。出口方面,苏州仍然在一枝独秀,出口总额达到了850.44亿美元,排在第二的无锡仅为194.05亿美元。但是,很多外贸相对薄弱的城市增长势头十分迅猛。全省出口增速最快的三个城市是徐州、泰州和连云港,分别高达65.1%、62.4%和59.7%。虽然必须考虑到发展基点低的因素,但是,这样的增速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未来在总量上有所突破并不是不可能的。

  物价

  穿衣吃饭上涨 文娱交通下跌 价格基本正常

  在物价方面,八大类项目价格指数上海呈现“六升两降”,浙江和江苏呈现“五升三降”局面。价格基本上保持比较正常的水平。

  长三角两省一市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水平2006年实现了普遍下降。上海全年下降1.8%;江苏截至去年11月下降0.4%;浙江截至去年10月下降1.1%。分析认为,这项目价格指数的水平下降主要得益于去年长三角普遍推行的义务教育免学费政策。以浙江为例,去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全省范围内取消义务教育普通中小学“一费制”中的杂费,使城乡中小学生的教育负担减轻近一半,从而使全省义务教育杂费价格下降14.9%。

  除了文化教育外,交通通信价格水平也实现了普降。截至去年11月,江苏省的交通通信价格水平降低了2.7%。虽然去年前三个季度,油价始终保持在高水平,致使江苏省内的不少城市都相应提高了出租车 的起步价,但是,由于通信行业竞争激烈,通讯费用的降低还是抵消了交通费用的增加。

  居住降格指数不出预料在三地都有所上涨。其中,江苏截至去年11月的居住价格水平上涨了4.4%,浙江截至去年10月的价格水平上涨了4.9%。涨幅分别居于两地各项上涨项目的首位。只有上海的居住价格水平上涨了2.9%,排在衣着类之后,列于各项上涨项目的第二位。总体来看,针对房地产行业进行的宏观调控是有效的,尤其在上海表现比较明显。在去年房屋需求仍然不减的情况下,上海的居住价格水平上涨比较平稳。分析认为,政策需要一个传导的时间,浙江和江苏受政策影响应该在上海之后。

  2006年,上海衣着类价格上涨了6.4%,这与上海引进了更多国际高端品牌的服装不无关系。这些品牌的品牌附加值大大提高了服装的价格。这一情况同时也说明,上海人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愿意接受价格更高的服装。

  另外,受到国际环境、国内农民囤粮待价等因素影响,三个区域2006年的食品价格出现了普涨。上海食品类价格上涨2.5%,截至去年11月,江苏食品价格上涨2.3%,截至去年10月,浙江食品价格上涨1.8%。由于该类价格上涨与居民日常生活最息息相关,引起了国家的重视。从去年底国家开始关注粮油食品价格以来,食品价格上涨的情况有望在2007年得到改观。

  除了食品外,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也受到了关注。上海上涨了2.7%,浙江截至10月上涨了2.0%,江苏截至11月上涨了1.4%。这一价格类别的上涨与江苏、浙江2006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有关。

(责任编辑:胡立善)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