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测评 谢祖平
沪指2994.28点,这不仅仅是一个新的高点纪录,更为市场打开了一扇希望的大门,一扇充满着牛市诱惑的希望之门。面对唾手可得的3000点整数大关,市场各方意见分歧加剧,随之股指也出现了大幅震荡。
那么,在这种历史高位区的震荡背景下,投资者对2007年的盈利预期会有什么改变呢?另外,在近来累积的获利示范效应影响下,新入市投资者数量激增。为了解目前市场投资者的状况,本期调查从“您入市时间是什么时候?”、“您对2007年的盈利预期是多少?”、“您投入股市的资金量迄今有多大?”和“您投入股市的资金来源于哪方面?”进行。
新股民牛市交易活跃
根据中国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2005年底我国沪深两市账户总数分别为6898.67万户、6841.84万户、6981.23万户、7215.74万户和7336.07万户,而到2006年底,两市账户总数达到7854.01万户,截止到2007年1月24日,沪深两市账户总数加速提升到8117.21万户。随着大牛市的到来,开户人数增速惊人。
那么,目前在市场中交易较为活跃的投资者入市时间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根据“您入市时间是什么时候?”的调查显示,该项投票共收到583张有效票,其中483票(82.85%)的投资者选择入市时间在2006年之前,仅有100票(17.15%)的投资者选择入市时间在2006年之后。
从以上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虽然2006初以来新增开户数只有781.14万户,占目前两市总开户数的比例为9.62%,新增开户数量所占比重低。但这部分投资者的交易却相当活跃,占到投票数比例达到了17.15%。
投资者预期收益理性
随着上证指数上冲3000点未果,对股市泡沫的讨论升级,以及管理层在舆论导向方面上发生的新变化,投资者对今年的收益预期又将会如何呢?根据“您对2007年的盈利预期是多少?”投票结果显示,选择“20%以内”、“20%-40%”、“40%-60%”、“60%-80%”、“80%-100%”和“100%以上”的投票比例分别为25%、26.53%、15.82%、11.73%、5.61%和15.31%。
从以上投票结果可以看出,虽然短期市场出现大幅的回落,但是投资者的做多热情并未有明显的消退,有超过1成半的投资者期望能获得100%以上的收益;不过,由于市场运行在3000点的历史高位区域,市场多空分歧的加大不容忽视,2007年再现2006年大幅上扬的概率不大,多数投资者的收益预期也较前期变得更为理性,期望收益在“20%以内”及“20%-40%”的合计投票比例达到51.53%,已经超过半数,显示出我国股市投资者的心态正逐步成熟。
中小散户居多
根据对“您投入股市的资金量迄今有多大”的投票结果显示,选择“5万以下”、“5万-20万”、“20万-50万”、“50万-100万”和“100万以上”的投票比例分别为23.70%、42.96%、12.59%、11.11%和9.63%。
从该项投票结果分析可以发现,“5万以下”和“5万-20万”两项投票比例合计达到66.66%,显然目前参与市场的投资者资金比例多数在20万元以下。截至1月25日,沪深交易所数据显示两市合计总流通市值为30126.19亿元,若按照开户数8117.21万户计算,平均每个证券帐户的资金量大概为3.7万元,若考虑到多数投资者同时持有深沪帐户,每位投资者的平均入市资金在7万元左右,与调查结果极为吻合。
自有资金炒股居多
市场的走强需要资金推动,而源源不断的新增资金入市又刺激市场不断走高;随着A股红火,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入市,银行储蓄资金、房地产市场资金显现有向股市转移的迹象,而部分激进的投资者利用监管漏洞通过贷款炒股,包括房屋抵押以及股票典当等方式筹集资金入市。但根据“您投入股市的资金来源于哪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自有资金”、“房屋抵押等银行贷款”、“私人借贷资金”和“其他”的比例分别为72.80%、8.79%、7.53%和10.88%。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投资者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而通过房屋抵押等银行贷款以及私人借贷资金入市的合计比例仅有1成半,借贷资金炒股仅是少部分激进型投资者所为。由于借贷炒股比例相对不大,预计近期银监会向各家商业银行发出的贷款资金入市风险提示,对市场的走向不会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
综合以上调查来看,沪深股市规模在不断壮大,市场投资群体也更加广泛。投资者主要以自有资金入市,并对今年的收益预期较为理性,同时普遍投入资金量较小;另一方面,新股民日开户数屡创新高,并发展成为市场中的一只生力军,这部分投资者交易相对活跃。
从目前的市场走势上来看,每一次大幅调整都成为短线资金逢低抄底的机会,在近日的调整过程中,显然仍有不少资金延续此前的投资思维。而下周一申购兴业银行资金解冻也给市场带来想象空间,资金面相对宽裕。但是随着短期市场所出现的剧烈震荡,后市变盘的机率也在加大。投资者短期应继续保持一份谨慎,尤其是新股民要增加风险意识,此外密切关注政策面可能发生的变化。
(责任编辑: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