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可能是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发生重大转折的开始 徐汇 资料图
□本报记者 朱周良
在智基创投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人陈友忠看来,“2007年可能是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发生重大转折的开始。
事实上,去年中国六部委出台的涉及外资并购的所谓“10号令”,一度浇冷了海外私募股权基金对投资中国企业的热情。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随着A股市场重新焕发活力,加上日益浮现的多元化退出通道,海外的PE经理们已开始雄心勃勃地重新规划他们对中国的投资。
人民币风投转折之年
“中国的股市现在太火了。”在昨天由IQPC主办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论坛2007”上,与会的数十位海外PE经理无不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样火爆的行情,也让一度因为“小红筹”(一般指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地区注册并由内地人士实际控制的公司)之路受阻而一筹莫展的海外PE看到了新希望———把自己投资的企业拿到A股上市。
事实上,这种想法已存在多时,也有不少海外的PE在尝试成立所谓人民币投资基金 ,这样可以很方便地在A股就完成退出。而陈友忠在昨天的会上提到的“重大转折”,指的也就是从海外“小红筹”上市转向直接通过人民币投资在A股上市。
“现在内地股市好了,IPO也不用再等很久了,为什么不考虑到A股上市呢?”一位与会的外资PE合伙人对记者说。
当然,A股当前的火爆也绝非吸引海外PE投资的全部。“相比成熟市场,A股的波动很大,现在行情好,谁能肯定将来某个时候也一样好。”来自新加坡的理伟思中国基金总裁刘启强对记者表示。
然而,外资PE对中国市场的偏爱却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知名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集团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PE投资市场。截至2006年12月31日,外资PE投资机构在中国内地共投资129个案例,参与投资的机构数量达77家,整体投资规模达129.73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总额达17.78亿美元的创业投资。
不仅如此,许多海外PE基金还纷纷开始将办事处开到中国内地。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有29家外资PE基金在北京设立了办公室,23家在上海设有办公室,2家在深圳。
“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是私募股权基金看好中国的重要原因,”德同中国投资基金的主管合伙人邵俊对记者说,“这必然带来广泛的投资机会,譬如在国外的许多夕阳行业,在中国却是朝阳产业。”
退出机制日益“多元化”
除了A股市场发展所创造的新退出通道之外,中国政府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努力,以及来自本土PE的潜在竞争,也是促使外资PE加快在中国扩张步伐的重要因素。
“多元化的退出机制应该是个方向,不仅要有海外上市,今后还要推动A股上市、中小板上市,乃至柜台交易。”昨天亲自带了多家园区企业前来参加交易洽谈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李新对记者说。“一定要有退出机制,没有退出机制它就赚不了钱,也就没有投资的热情。”
去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吴晓灵新闻,吴晓灵说吧)就曾在中国第一只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成立仪式上表示,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私募股权基金松绑,下一步要解决双重征税、退出机制以及建立私人产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问题。
而对于拟议中的“三板”市场,也就是柜台交易市场,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去年也公开表示,天津已向国务院申请设立未上市公众公司股权柜台交易市场,使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的企业的股权能够及时规范转让。这今后也有望成为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渠道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市场本身的发展因素外,来自中国本土的潜在竞争压力,也是驱动外资PE加大拓展内地市场的一大动力。
“和当初VC的发展轨迹一样,在3到5年内,外资还是会主导PE市场,但本土的PE也会满满发展起来。”清科集团分析师刘琦对记者说。他指出,现在随着国内相关政策的逐步放开,土生土长的PE基金已开始酝酿,在这其中,内地的券商、特别是20多家创新类券商,有望成为本土PE的“主力军”。
■记者观察
中国企业期盼私募基金 “春风”
□本报记者 朱周良
说来也奇怪,中国人在中国本土参加“中国论坛”,讲的却都是英文。
这样的一幕就发生在昨天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论坛2007”上。为了给企业和私募股权基金“牵线搭桥”,论坛主办方特意在会上安排了企业高管和基金经理的直接对话。为了更好地与外国基金经理人交流,参加小组讨论的中国企业负责人几乎无一例外说上了英文。
如果考虑到一些中国中小企业对于融资的渴求,这样的情景也就不难理解了。事实上,融资难一直是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问题,尽管流动性过剩,但大量银行存款却由于渠道不畅而无法被充分利用。
在“10号令”去年晚些时候出台前,海外上市一直是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根据清科集团日前发布的《2006年中国企业上市年度报告》,2006年中国企业海内外上市筹资额达到611亿美元,其中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支持的企业海外上市数量创下39家的历史新高。
与此相对应的是,持有大量资金的国际私募股权基金也在急切希望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而“沐浴”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的众多优质企业,无疑是这些外国投资者的首选。也正因如此,才有诸多的海外私募股权基金在“小红筹”之路遇阻的情况下仍决意拓展中国内地市场。
当然,求助海外私募基金也并非国内企业唯一的融资渠道,随着国家在政策和法规方面的完善,随着新的合伙企业法的出台,中国推出本土私募基金的条件也日渐成熟。
(责任编辑:胡立善)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