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 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 中国宏观调控最新报道

王建:调控两难 下半年中国经济或现"滞胀"格局

  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6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四季度以后,经济增长率出现下滑,通胀也有所抬头,特别是从12月的数字看,投资增长率已下滑到13.8%,为去年最低值,工业生产速度在11月上升了0.2个百分点后,再次下滑到14.7%,CPI 则从11月的1.9%猛升到2.8%。

另据有关渠道了解,去年12月份的新上项目投资增长率,已从前11个月累计的3.7%转成负值。以上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否已显示出了在2007年出现“滞胀”格局的前兆?

  “滞胀”的可能性

  去年初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为“防止滞胀将逐步成为主题”,是说在“十一五”中期将可能将出现滞胀格局。所谓“滞胀”,是指在经济增长率下滑的同时,会伴随着物价上涨的现象。

  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所想的是出现生产过剩问题在先,而消费物价上涨可能会出现得迟一点,因为自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明显增加了支农的力度,而且已出现粮食产量连续两年的较大幅度上涨,在一般情况下,粮食丰收年都会出现粮价和食品价格下跌,会带动CPI的下落。但是自2006年10月份开始,全国各地的粮油价 格开始明显大幅度上涨,带动了CPI的明显上升。我对四季度消费物价的预测是看走了眼,或者说我所预计的物价上涨,提前于经济增长率的下滑到来了。

  关于粮价上涨的原因,有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家粮食部门收购过量,再加上国际粮价上涨,这两个短期因素的确存在,但如果没有长期背景,粮价上涨不会如此之高。虽然从2004年到去年,中国取得了连续三年的大丰收,但去年粮食产量估计也只能达到4.93亿吨,仍比1998年5.12亿吨的高峰低了3.7%。但自1998年至今,中国的总人口已经增加了5.4%,在扣除了物价因素后,城市居民的食品消费水平则大幅度上升了41%。这样就在粮食不断丰产的背景下,仍然不断拉开了粮食供求缺口,补足这个缺口是靠进口。去年12月国际粮食的现货与期货价格,都大幅度上涨了26.9%和24.2%,玉米现货价格更上涨了51.8%。由于中国仍存在粮食供求缺口,需要大量进口,所以国际粮价的波动就会立即影响到国内的食品价格水平。

  在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时候曾预测,在规划期内的5年中国的人口会再增加6000万人。按目前消费水平计算,要求在包括2006年在内的未来4年,粮食年均增长率要达到2.7%。但是在过去的8年却是年均递减0.5%。从粮食供给潜力看,由于中国目前仍处在一个工业化、特别是城市化的高峰内,非农产业对土地供给的要求持续强烈,每年至少要保证近300万亩的耕地占用,大概要减少560万吨粮食产量。除非中国的粮食单产水平在未来几年有大幅度的提高,否则自去年10月以来出现的粮价和食品价格上涨趋势就不是短期趋势,而是一个长期趋势。由于食品占了CPI约三分之一的权重,粮价的长期上涨趋势,也就决定了消费物价的长期上涨趋势。

  今年出现中国连续第四个丰收年的概率几乎是“零”,如果今年粮食平产甚至出现负增长,CPI指数就会明显高出去年,所以在今年出现“胀”的格局已成定局。

  再来看“滞”。本轮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需求拉动的,但是在经历了包括2006年在内的连续4年的投资高增长后,从投资周期看,到今年下半年将逐步进入尾声。从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率看,到去年前11个月累计,增长率已经下降到只有3.7%,12月则已进入到负增长,说明未来的投资需求增长明显乏力。从投资完成额看,上半年还高达31.3%,全年平均则下降到了24.5%,12月当月则已下降到13.8%的全年最低点。如果在去年新上项目投资已经转入到负增长,则今年到了下半年,投资增长率可能将低于15%,经济增长率就会下降到8%的水平了。

  还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经济目前已经露出了增长的颓势,2006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还高达5.6%,到三季度已经下降到只有2.2%。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制造业与居民消费都出现了明显下滑,并且已经影响到美国的进口需求。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字,去年10月份美国的贸易逆差比上月大幅度缩减了8.4%,降幅为5年来的最高水平。由于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单一国家海外市场,美国经济增长的减速,必然会对中国今年的出口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今年是内需的“单边”紧缩,则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能会降到8%,如果外需紧缩同步发生,则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到低于7%,对于出现这个前景,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必须有足够的警惕。

  所以,“胀”在“滞”先,2007年可能会出现消费物价持续走高,而在下半年经济增长率开始下滑,“滞胀”格局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显露。

  调控两难,宽松优先

  对宏观调控来说,“滞胀”格局是一个难题。中国央行最近已经表示,要对已经出现的消费物价上涨高度关注,隐含之意就是如果物价继续上涨,将不得不实施必有的货币紧缩。但是如果在今年下半年出现投资增长率的显著回落,并带动经济增长走低,财政与货币政策 又都必须采取宽松的取向,这就成了一个“两难”选择。而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局看,保增长是更重要的事情,所以宏观调控政策在今年的基本走向,还是要把准备放松作为重点。

  经济景气回落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对中国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景气周期形态缺乏深刻认识。中国在经历了近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后,市场经济已经生根,从产权关系到分配关系再到经济运行的特征,都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们虽然早就宣称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并在国际社会为争取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作出了广泛努力,但是许多人的头脑中,仍然把中国当作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来看待,具体的表现就是仍认为传统体制下的需求膨胀才是常态,因此认为只要稍微放松需求控制,就会出现传统体制中的“放、收”循环,而从不担心会出现需求不足这个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基本特征。如果思想上没有准备,政策上没有储备,当衰退到来时就不可能作出迅速而果断的反应,就有可能耽误宏观调控的最好时机。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招商证券顾问)

(责任编辑:王燕)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