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股市在动荡和争议之中走向年关。将近一年的接近单边上涨的牛市遇到本轮行情以来最剧烈的震荡,虽然近日有所和缓,但是国内一些主流券商的主要言论者告诉我们,单边牛市不再是春节后的期待,让我们仔细听听他们是如何剖析的。
1关于近期大动荡:调整是合理的
这肯定只能算是一个阶段调整,长期仍然看好。短期的震荡是供求失衡导致的
《第一财经日报》:怎样看待近期的股市大震荡?
左小蕾:我认为近期的震荡是正常的。最近大跌前的快速上涨,是风险积累的过程,是资金推动的。调整是绝对的,不调整是不正常的,因为要释放前期的风险。 策划:从泡沫之争看中国股市未来
一个正常的市场,我希望不是像近期这样疯狂的、单边的上涨,说“行情”就要说“下行”,所谓“行情”就是风险累积过程。要避免大起大落,今天调一调,明天整一整,表明投资者在思考、冷静,看到问题,调整自己,反倒是一种比较健康的方式,是对市场走向成熟的培养,是必要经历的一种成长。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好事。
王晓东:首先我认为本轮市场震荡不是拐点,股市出现真正的拐点还为时尚早。
我们把它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进程中来理解:讨论的起点是人民币升值 ,我们可以看到,在其他经济体,本币升值的时候,资本市场形成泡沫不可避免,而我们是刚刚有些泡沫的成分在里面,沪深300从2000点到2500点,一个月市值涨了20%,这不是暴涨;我们或是因为下跌过程太久,不太习惯这样的连续上涨,更多层面是一种心理影响。所以我们看好市场,我们认为目前的蓬勃发展仅仅是刚刚开始。
冯玉明:这只是上行过程中的一个调整,我们认为,总体来看,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还是会向上的,这个趋势不太会改变。那么,对于总体走势的预计,我们认为是震荡上行。
杨成长:这肯定只能算是一个阶段调整,长期仍然看好。短期的震荡是供求失衡导致的。去年以来,市场经历了股改行情、价值重估行情和资金推动行情三个阶段。后一阶段属于典型资金推动型行情,上涨过快,局部股价出现了泡沫。
市场能否长期繁荣关键看三个条件。 策划:从泡沫之争看中国股市未来
一是资金能否持续涌入。答案是肯定的。中国是一个储蓄过度的国家,储蓄肯定会分流。分流的速度决定着市场的波动程度。我们的股票市值已经达到十万亿,但是流通市值不到三万亿。老百姓储蓄是十六万亿。从长期看,中国储蓄资产过剩,加上人民币升值和外资的流入,会使得所有资产都会有个价值重估的过程。房市、股市和债市短期都冷不下来。
第二个条件是企业是不是都把最好的资产拿来上市。股改之后,民企和国企都已认识到把资产变成股票,价值会得到几倍的重估,而且可变现。这会促使国有和民营企业不断把最好的资产变成股票。如果将来条件成熟了,我们还可能吸收境外公司来中国上市,那市场的供给将充沛。
第三个条件是企业的业绩能否持续上升。今后两三年当中,上市公司的业绩,包括整个企业的业绩还是能稳步上升的。这有两个根源:一是中国遇到了难得的、比较平滑的、能够长期延续的繁荣经济周期;二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的比较优势。
这三个条件是股市长期繁荣的基础。近期市场虽然震荡得很厉害,但是这些条件没有变化,所以对股市的长期繁荣用不着怀疑。
李明亮:我们总体上还是非常看好中国股票市场。
首先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是股市繁荣最基本的基础,2006年的GDP增长率是10.7%,那么2007我们认为可能保持在9.5%到10%,与2006年相比有一点点回落。但如果经济增长方式做得更好的话,经济质量会更加好一点。股票市场中的很多企业是这个行业里的龙头,会首先受益,所以它的经济增长会比一般企业更快,所以就是上市公司的业绩也会有实实在在的提高。
另一方面,目前资金还面临一个持续流动性过剩的压力,这个也是我们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外部条件。大量的国际资金需要寻找投资机会,中国是首选;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对中国宏观调控的部门来说可能有点压力,但是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中国的资本市场,导致一个持续的繁荣,我认为持续流动性过剩的存在,可以说是我们资本发展未来发展的河水源头。 策划:从泡沫之争看中国股市未来
第三,从制度层面看,继股改之后,资本市场建设的速度肯定是要加快,大量境外市场海归的一些蓝筹都要回到A股,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今年会加速,以满足各类投资者和企业的需要。
2关于泡沫论:市场需要理性的声音
短期内这些话可能不好听,甚至导致某些局部损失,但是从长远来看,是用心良苦,今天从2900点调到2600点,是为了避免类似纳斯达克从5000点跌到1000多点的崩溃——我们的投资者无法承受的崩溃
《第一财经日报》:最近罗杰斯认为A股将大跌、成思危提出泡沫论,他们的言论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和市场反应,你怎么看?
左小蕾:面对前一阶段很不理性的投资行为,需要有人去说一说。比如有些股评家迎合市场心理,推波助澜,在股价和资产估值问题上放卫星——投资者需要知道没有调整的不喘气的黄金十年是不可能的。
市场需要理性的声音。有很多人不愿意听这样的声音,实际上非常有必要,什么时候都应该有风险意识;我们这个市场要习惯人家说真话、实话。短期内这些话可能不好听,甚至导致某些局部损失,但是从长远来看,是用心良苦,今天从2900点调到2600点,是为了避免类似纳斯达克从5000点跌到1000多点的崩溃——我们的投资者无法承受的崩溃。
冯玉明:泡沫呢,有一点。股指还是有一点高,但是如果盈利增长比我们预期的还好,那这个泡沫可能会逐渐变小。只能说现在的股指是有点高。但是我们处在一个大国经济,有些“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东西,起到一个平衡和协调的作用。我是很看好我们中国的经济的。
王晓东:我研究发现,一个也许不是特别但是可能比较有趣的现象是,很多过去被我们认为是“金科玉律”的东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与时俱进。
比如市盈率,我们长期认为20倍是合理的,30倍的市盈率是在危险的边缘;但是现在,在经济环境的稳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主流经济体国家的资本市场波动率降低,要求同样的风险溢价水平理应降低。
不同的时代,风险溢价水平不一样。流动性过剩与股价上扬的内在逻辑联系是风险溢价的下降。我们的测算结果显示,目前股市的风险溢价依然处于不尽合理(考虑到经济增长更趋稳定、公司治理大幅提升、流动性极其充裕等基本背景)的高位水平。主要基于风险溢价的下降预期,我们认为股市的估值水平仍会大幅提升,所以所谓20倍、30倍市盈率根本就不算是一个准确的有价值的判断标准。
3关于流动性:资金就像水
至于国外资金,是通过多年的经验寻找这个市场上不理性的地方,他通过你的不成熟不完善,你的缺陷来获利
《第一财经日报》:市场上到处都在谈论流动性过剩,2007市场资金量会怎样?
左小蕾:希望有变化,目前大家都很清楚是资金的流动性过剩在支撑市场的疯长。比如外汇流入,除了贸易顺差带来的以外,还有非贸易的外汇流入,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之下,几乎是无风险的流入,在短期内这些资金的作用只能推高股价,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价值增长。资金就像水,没有水,就不流动,水多了,会泛滥成灾,甚至是海啸——造成大起大落,最后是广大的投资者承担后果。 策划:从泡沫之争看中国股市未来
我们的风险控制机制要跟上,要严格控制,把非正常资金调出去,资金量应该适可而止,不能跨越极限。
王晓东:A股比港股贵,但是国内资金别无选择,只能投资A股或者B股;其实是没法“游”的;人民币升值是持久的历程,外资热钱进入中国也是持久的过程,所以,目前的所谓“游资”应该主要指的是国外投机资本。
冯玉明:首先是中国个人投资者的财富在大量增加。2006年中国GDP增长率达到了10.7%;2007也不会低到哪里去,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表现在个人身上,就表现为一种个人财富。
至于国外资金,我不同意国外资金进来“操纵”市场的说法,比如说对冲基金,我的理解是,它不是“操纵”市场,而是通过多年的经验寻找这个市场上不理性的地方,他通过你的不成熟不完善,你的缺陷来获利,他并没有操纵市场 。
杨成长:现在新股申购过热,资金大量流入一级市场。这种情况要引起关注。一级市场申购资金过大,也会推动二级市场股价虚高。申购资金过多,申购成本就提高,会倒逼新股上市定价过高,会出现新股股价盖过老股,形成新股带动老股局面。这在过去就出现过。
李明亮:2007年资金不会有太大变化。资金取决于市场的机会,机会没有了,资金就走了。短期资金随着管理层调控手段的出台,面临违规风险,该调头的会调头,但对于一些合理的真正的投资资金,就算有一些调控措施,也不会轻易放过。
对于外资,我们需要高度警惕的是一些专门针对股市来的投资,像某些对冲基金,它们的理念手法操作的技术都比较高明。他不单单是看好你中国某个股票,如果看中整个市场,这个是非常危险。策划:从泡沫之争看中国股市未来
4关于加息:可能性很大,影响不会太大
《第一财经日报》:市场对2007年央行加息预期比较强烈,你认为加息的可能性有多大,对股市影响有多大?
左小蕾:12月份CPI 是2.8,加强了利息调整的根据。2006粮食减产,2007粮食供应紧张,春节消费品价格提高,可能推动一季度CPI上涨,2006年国际粮食储备降低,2007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目前石油价格很低,涨的预期是一定的,所以又多了一层压力。再加上资金的流动性过剩,所以加息是可能的。
理论上来说加息会影响投资,一是影响上市公司投入及其成长速度;二是对投资者会产生心理上的影响。近期需要这样的手段来调节,市场上的钱太多了。加息对资本市场是需要的,对其长期发展有好处。
王晓东:基于通胀水平有所上升,2007年一到两次的加息可以预见的。但是我认为升息的具体时间一定是出其不意,但是逻辑是在意料之中的。
我国金融市场也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国家对银行信贷实行严格控制,只要银行资金没有流入股市,银行资金没有被杠杆化使用,就可以保证股票市场泡沫爆发式产生的可能性大为降低。
冯玉明:我个人认为,中国现在的加息处于两者之间,可以加,也可以不加。从调控流动性、或者调控经济过快增长应该加息,加息是一种政策;但另一方面,因为预期人民币升值,我们加息是不能连续加的;这样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不是很大,对于控制投资过热作用也不是很大,反倒对热钱更有利,吸引它再进来。所以央行加息只是象征性地加,实际的作用不会很大。对股市也不会有什么很大的影响。 策划:从泡沫之争看中国股市未来
杨成长:我不太关注是否会加一次息加两次息,而是关注央行加息的逻辑和目标。我们的加息目标过于多重,要防止投资过热、流动性过剩、房价过高和通货膨胀等,这反而让人们猜不透利息政策的导向。如果目前的加息是仍然盯着CPI走,加息的压力不会很大,加一次有可能。如果加息是跟着资产价格走,是为了抑制升值期间房市、股市和债市的资产价格,那么就有可能形成加息周期,影响就很大。
李明亮:今年有可能加息,但幅度不会太大,现在不具备连续加息的条件,物价是温和的,没有理由大幅加息。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有加息的必要,因为资金的价格是低估的,是被人为抑制的。但是加息对股市的影响不大,频率就是那么一两次,可能就一次,而且不是连续性的,所以影响不大。
5、2007年走势:上行!
2006年总体上来看是一个恢复性的发展,真正发展是2007年之后,黄金时期不是马上大幅度上升,而是指市场的机会非常多
《第一财经日报》:对于2007总体走势的看法?
左小蕾:比较稳定的积极向上。原因如下:
之一,国内外的宏观经济都不会有问题,美国经济会放缓,但是不会硬着陆,是平和的,国内经济也一样;基本的政策环境都不会有大的改变;
之二,资本市场资金量不会有大的改变,在目前管理层严格清查入市资金的前提下,包括对外资的高度关注的前提下,可能会对整体资金量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应该被视做回归正常,对于趋势性的影响不会产生;策划:从泡沫之争看中国股市未来
之三,管理层也意识到了市场中的不理性因素,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也在提升,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有可能避免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
王晓东:坚定不移,看好资本市场的持久繁荣,这个持久是中长期概念。
首先,人民币升值是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是中长期的。其次,在本币升值、利率水平被压制的前提下,资本市场会表现惊人。如韩国、印度、日本等升值窗口期间都有极其一致的表现:为抑制外汇流入,利率水平被刻意压制,也因于期间的通胀攀升,实际利率水平更是明显降低,股市也总是因为估值提升而涨幅惊人。中国目前的处境其实并无特别。
鉴于此,我们提出沪深股指3年涨一倍的预期,是很平和的。
冯玉明:震荡上行。
第一,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2006年所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了30%,我预测2007年仍然会有接近30%的增长。
第二,在新兴市场流动性增加的时候,一般都会推动市场上涨。2007年的外贸顺差,我估计还会大幅度增加,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还会很突出。
第三,股权分置改革后股东利益一致了,而且很多企业在实行股权激励,很多企业有信心把企业做好。2000年以前,企业是在做利润,往里面注水;但这几年不一样了,根据我们这边去上市公司调研,很多上市公司不是在做利润,而是尽量把利润压下来。上市公司有隐藏利润这个倾向,如果一旦股权激励出来了,那么企业只要把盈利稍微有所释放都会是很厉害的。
我们认为2007年沪指会到3500~4000吧。
杨成长:最好是以“进三步,退两步”的方式螺旋式上升。调整是上升的必要准备,上升是总趋势。当然也不能简单把2006和2007相比。在2007指数上升中,新资产推动是主要因素。2007年走势可以概括为:估值上升的空间有限;指数震荡成为常态;结构分化会十分明显。
李明亮:从总体上看,2007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将步入一个黄金的发展时期。
2006年总体上来看是一个恢复性的发展,真正发展是2007年之后,黄金时期不是马上大幅度上升,而是指市场的机会非常多。对投资者来说,会有很多的优质公司上市,所以选择余地大大拓宽;对于上市公司,从这个平台可以融到更多资金;对管理层来说,市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会加大。所以,黄金时期不是疯长、暴利,而是基本上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策划:从泡沫之争看中国股市未来
6大盘蓝筹VS中小盘股:不以盘子大小论英雄
低价股被高估、高价股被低估的现象随着价值回归,已经不太多了,但是还是有
《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以及近期,大盘蓝筹股似乎雄霸天下,2007这个趋势会继续吗?在大盘蓝筹和中小盘股之间,投资者应如何选择?
左小蕾:大盘蓝筹股是优质的、是机构看重与持有的,是长期成长的概念,但是我们要看到有些大盘股也被炒成泡沫;中小盘股是所谓题材股,高风险,但也有高收益的概念。
总体来说,无论是大盘蓝筹还是中小盘,只要它们是好的,都需要。投资者也是不同类型的,也有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
王晓东:大盘蓝筹股估值结构的变化,2006才刚刚开始。随着机构投资者的日益壮大,QFII进入,以及香港市场的遥相呼应——进入股市的投资者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价值的重估,大盘股享受溢价而非折价。2007年这一趋势会持续,因为低价股被高估、高价股被低估的现象随着价值回归,已经不太多了,但是还是有。策划:从泡沫之争看中国股市未来
冯玉明:大盘蓝筹赚钱主要年前的一段时间,在工行和中行大涨的那一段,确实出现了这种情形,因为它们两个占的权重比较大嘛,在这段时间确实是股市在大涨,但是很多中小盘股没赚到钱。从2006年总体的情形看,大部分时间还是普涨的。
冯玉明:前段时间大盘蓝筹剧烈上涨是因为大家对股指期货有预期。但是从长期来看,股指期货不太会改变市场的走势的。拿了大盘蓝筹,股指期货推出以后他们做空的话,就可以锁定利润。
2007如果推出股指期货,对总体的走势是没有影响的。只是短期内它可能会造成市场下跌一下,但是从长期来看,它对市场没什么影响。只不过多了一个品种而已。
杨成长:由于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大盘蓝筹经历从折价到溢价的过程,散户也加入到大盘蓝筹的投资群体中。近期的市场走势证明,投资大蓝筹同样也存在着风险,大蓝筹的股价也存在阶段虚高的情况。一些人认为,大蓝筹对指数影响大,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大蓝筹肯定会成为机构投资者操作股指期货的筹码。实际上,从长期趋势看,股指期货对现货的影响是有限的。基于对指数影响大去买大蓝筹是不合理的。买卖股票不能简单以盘子大小来划分。支撑股价上涨的长期因素是企业的成长性。
李明亮:2006年大盘蓝筹的胜出主要是因为投资者的结构的改变,机构投资者占主要地位,大量蓝筹基金的发行,因为蓝筹股的信息披露比较充分,信誉比较高,流动性相比中小股好多了,所以主要是机构在推动。特别是在股指期货即将推出的背景下,优质的蓝筹股更是机构手中青睐的筹码,这是2006年蓝筹大幅度上涨很重要的一个背景。至于中小盘股的投资价值,我认为还是要看个股。
【编辑推荐相关新闻】 |
(责任编辑:雨辰)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