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和流动性依旧是当前机构关注重点,超过半数机构预测今年一季度内央行将加息0.27个百分点,而人民币升值在步伐加快的同时,有可能在3月份以后扩大日交易波动区间
刚过去的2006年,中国经济继续延续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2007年经济开局会如何呢?相对于GDP去年全年10.7%的高增长,多数机构都预测今年一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小幅放缓。
一季度经济增长将小幅放缓
记者注意到,除了机构预测的一季度GDP指标低于去年全年水平,其他的相关指标也都显示出经济将有放缓的迹象,如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平均预计增长15.3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9%,工业利润增长27.76%,显著低于去年全年的水平(去年三项数据分别为16.6%,24%,31.0%)。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认为,一季度经济放缓正是前期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延续,以投资为例,有关部门狠抓土地和信贷调控两个闸门,落实能源消耗以及环保要求,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等将使得固定资产投资难现去年同期的“高潮”。为此,他预测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仅增长21%,大大低于去年同期29%的水平。
而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在分析了国内和国外的经济运行趋势后,提出2007年可能成为中国经济下滑的拐点。
“这一轮以重工业为主体的投资始于2003年,按平均建设周期五年预计,主要投资项目将在2007年后陆续完成,并形成生产过剩的压力。而同时,中国还面临着外部全球经济减速,此时,内外紧缩的格局就会出现。”王建谈道,“实际上,现实的一些经济指标也显示出经济下滑的明显趋势,如去年12月新项目投资的增长只有3.7%,新开工项目呈直线下降态势,投资增幅回落恰恰是经济放缓的表现。”
王建是所有参与预测的专家中,对经济增长看法最“悲观”的,在11家机构中对经济指标最低的预测值也充分表达了他对未来经济下滑的忧虑。他预测一季度GDP只有9.5%,显著低于10.1%的预测平均值,而固定资产投资也仅为20%。
尽管经济小幅放缓是不少机构的共识,但经济整体快速增长的趋势应该不会改变。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短期来看,2007年一季度中国实体经济活动趋稳,2006年四季度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大幅下降的趋势将有所改变。首先,2006年四季度没有出台新的行政性调控政策,2007年年初的宏观政策环境比较宽松。其次,一些领先指标(包括信贷和货币供应量、OECD领先指标等)预示2007年初经济运行将保持平稳。
宋国青也谈道,多年的观察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增长一向是前高后低,去年四季度的增长放缓主要是各种政策调节结果的显现,预计2007年一季度,投资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证券研究所的报告也提出了相近的观点:在经历去年三四季度的增速调整之后,预计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会有明显反弹。主要依据有:相对于偏低的利率,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仍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为抢占2007年的信贷额度和尽早分享当年贷款的收益,商业银行会倾向于在一季度集中放贷;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规划实施效应将有更加明显的体现。
通胀率上升强化加息预期
在预测一季度经济热度不会出现实质性降低的基础上,不少机构认为经济的通胀预期也不会减弱,本着宏观经济长期平稳增长的考虑,央行有必要在一季度内加息。本刊调查的11家机构有7家认同这种观点。
哈继铭认为,从短期来看,利率水平应与通胀预期保持一致。近期,我国CPI同比增幅连续攀升,央行公布的企业商品价格指数2006年12月份同比增长5.1%,也创新高。虽然CPI上涨的很大部分是由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贡献的(12月上涨9.1%),而未来粮食是否仍继续大幅度上升还存在不确定因素,但根据历史数据分析,粮食价格的上涨将逐渐在未来几个月传导至其他商品和服务,提高通货膨胀预期。因此,目前确实已到了加息的时候,适度的加息是抑制通胀最好的宏观政策工具,可以遏制现在因利率过低和流动性过剩而催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反弹,防止资产价格泡沫风险,确保经济良性适度发展。
当前,支持央行加息的机构不在少数,瑞银亚太区首席经济师安德森也认为加息是无可避免的。“如果通胀率达到了3%,利率不上升的话,存款的实际利率就是负的。加息只是使实际利率能够赶上通货膨胀率而已,这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手段,与加强宏观经济控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一些受访的机构认为,目前加息并不必要。祝宝良认为,当前央行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流动性过于充足,加息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并没有多大帮助。
近日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就表示,在国际收支双顺差仍将维持一段时间的情况下,对冲过多的流动性是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这一论述就较为直接的表明了当前央行货币政策的出台,将更为直接的作用于流动性过剩的症结。由于数量工具对于流动性对冲具有直接效用,而利率工具则通过抑制市场对于货币的需求来间接调控流动性,因此,外界预测目前央行可能更多的考虑数量型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调整。
对于市场争议的加息问题,央行行长助理易纲近日在北京大学“CCER季度经济观察会”上表示,是否加息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他认为,近期由于粮价上涨造成目前的CPI上扬是暂时的,未来粮价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比较小。他还强调,尽管CPI是衡量通货膨胀最重要的指标,不过,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和进口商品价格等十项指标也是央行所关注的,在今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之前,难以为央行提供决策依据。
易纲随后的一句俏皮话却给人留下了加息的悬念。“加不加息,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预测一般都比较准。”(该中心预测今年一季度加息27个基点——记者注)。
扩大汇率波动空间将会有突破
尽管机构在加息预测方面有分歧,但他们对于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的判断则比较接近一致。本刊统计表明,11家机构预测一季度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集中在7.60-7.72区间,这意味着与去年底7.8的汇率水平相比,升值1.3%。
机构的预测也与市场的表现比较吻合,今年以来,人民币延续了去年9月份后突然加速的升值步伐(4个月升值1.8%),2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达到7.75的水平。
兴业银行宏观分析师鲁政委认为,目前加快升值已经是大势所趋。
首先,目前加快升值的阻力变小。在人民币2005年7月刚开始浮动时,央行对外汇市场干预的程度很深,以至于名义弹性的汇率表现的颇为“僵化”,如2006年前8个月人民币升值仅1.4%,其背景是有关部门呼吁升值快有损于出口、就业等观点,这些对央行的自主决策产生了影响。但局面在去年9月开始转变,因为政府已经看到,之前的升值非但没有影响出口,贸易顺差反而进一步增大(2006年,中国贸易顺差高达1774.7亿美元),以至于现在政府不得已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在这种背景下,就连对升值最保守的商务部今年都改变态度,表示要把减少顺差作为今年外贸发展的头等大事抓好落实。
外在的升值压力还在增加。去年12月中美首次战略经济对话中,两国对汇率问题已经达成了一定程度共识,但中方推进汇率升值弹性的步伐仍然令美方不满,近日,美国财长保尔森在国会演讲表示,虽然中国已经在加快汇改步伐,但速度还不够快。
“虽然中国不会过度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但是在尽量保证自己利益不受损的基础上,从中美紧密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上,还是会做出让步。”鲁政委谈道,“只要中国GDP能维持在10%的增长水平,汇率升值加快步伐不会停下来。”
但一些专家也对目前汇率单边快速升值的情形感到担忧。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谈道,“今年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人民币就升值0.6个百分点,在短期内,我认为人民币过快升值不是明智之举,从日本过去的经验看,过快的升值速度,非但不能减少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继续增加,相反只会给热钱的流入释放出更强劲的信号,目前必须稳定升值预期,借此抑制热钱流入。”
建行一位研究人士也表示,目前这种几乎单边升值的趋势有偏离央行所承诺的汇率改革要坚持渐进性、可控性原则的危险,其潜在危险在于:快速升值给予国内企业的缓冲期过短,容易给企业造成很大的伤害。
这位人士认为,合适的升值方式不应该是单边升值太多,而是要让汇率在较大的区间来回波动,有了双向波动,企业才有危机感,就会主动寻求各种避险措施,升值的良好效果才能实现。
而巴克莱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黄海洲预计,扩大汇率日交易波动区间的时机很快就会到来,“时间很可能是今年两会之后,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也就是3月-5月。”
花旗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今年上半年是人民币扩大浮动区间最好的时机,目前人民币升值幅度比较大,很可能是进一步放宽波动幅度空间的前奏。
作者:《证券市场周刊》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