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里从来不乏胆大的人,胆大的后果也有两种,一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二是盲目冒进,赔了个底掉。股市深如海,敢在这里面博一把,一靠的是运气,二靠的是经验本领,所以有的人无论熊市 还是牛市 ,最后都赚了。
故事1
预见熊市结束 毅然押房炒股
出场人物:小月
典型行为:押房炒股
收益:投入20万元,挣了27万元
风险:银行不支持贷款炒股
小月和老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除了现在自己住的房子外,还有两套房子。一套是价值100万元的自有房产,另一套是向银行按揭贷款购得的。二人炒股多年,去年初他们两口子眼见持续了四年多的大熊市已经让股票跌到成本价了,于是做了一个决定,干了一把刀口舔血的买卖。
熊市结束前抵押房子炒股
小月决定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炒股。如果他们判断对了方向,不仅年底可以还上银行的贷款,还能赚上可观的一笔,这样另一套房子的贷款就可以提前还清了。于是,小月和老公用价值100万元的房子向银行申请了20万元贷款,并投入到股市中。小月说,本来她的房子最多可以申请70万元的贷款,但是那样风险太大,他们只想挣够30万左右还上另一套房子的贷款就知足了。
虽然在周围的人看来押房炒股无异于刀口舔血,但小月夫妇算了这样一笔账。银行一年期贷款的利息是6.12%,也就是说,如果所购买的股票价格上涨7%,就可以按时还上银行的贷款。即使一年中股市涨不了那么多,20万元一年的利息是12240元,他们夫妇也能自掏腰包还上这笔钱。
20万元入市净挣27万元
小月说,他们挑选的一汽轿车等几只股票,都是操作多年为自己所熟悉的股票。从基本面分析,这些股票的价格不可能再低了。并且她和老公都坚信,已经熊了四年多的股市肯定会重新涨起来。
尽管如此,小月告诉记者,押房炒股的日子还是很紧张。虽然从去年开始至今股市大涨,连创新高,他们家最终也实现了盈利,但股市变化万千,谁也不知道明天的走势,一旦股市大幅回调,他们要比其他股民承受更大的风险压力。
2007年1月份,小月和老公见好就收,把手里的股票都卖掉了,一算账他们的20万元投资净挣了27万元,收益率高达135%,比有些基金做得还好。小月除归还了银行的20万贷款和利息外,还用赚来的钱给另一套按揭房做了提前还贷。她说,这为她节省了30多万元的利息。
押房炒股做法不可取
不过,小月夫妇的做法多少还是有些旁门左道。因为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中明确规定,借款人“不得用贷款在有价证券、期货等方面从事投机经营”。因此,小月在向银行贷款的时候没有以炒股名义从银行取得贷款,而是在贷款用途一栏中填写其他用途。
但是《贷款通则》也规定借款人应按借款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否则,银行有权对其部分或全部贷款加收利息,情节特别严重的,银行也可以停止支付借款人尚未使用的贷款,并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
典当房屋炒股风险更大
相比银行贷款而言,另外一条渠道——典当行的门槛则较低,且手续简便。因此,去年也有不少投资者为求抓住时机,将其房屋抵押给典当行以获取资金。
小月告诉记者,当初也考虑过向典当行贷款,但是咨询后发现,典当行一个月的管理费就要2%左右,全年要20%以上,比银行利息高出太多,风险实在太大了。而且,典当行为了控制风险,会与典当者和证券公司签订协议,在贷款时设置平仓线,即典当者在专有账户中的股票市值达到一定警戒线,如超过该限额典当行将限令客户追加资金或卖出股票,否则会委托证券公司将股票强行平仓。因此,小月宁可冒着与银行违约的风险,也没有选择去典当行贷款。
谈到今年的打算,小月说自己的经历不宜被大家效仿。因为今年初银监会已经下文到各家银行,现在银行对贷款用途的监控很严,很难再贷出钱来。而且她用于抵押的不是自住房,股市有风险,一旦判断失误,则可能血本无归。如果该房屋又是押房者的惟一房产,很可能面临被银行收房无家可归的窘境。
故事2
过早看空股票 收益不抵基金
出场人物:冯先生
典型行为:炒股VS炒基金
收益:炒股收益不抵基金
冯先生是一位有着10多年股龄的老股民了,经验丰富的他即使在大盘最低迷的时候也没有亏过钱。用他自己的话说,“最多的时候手里攥着20多只股票,东涨西跌,总收益比活期储蓄利息略高一点。”
不过,去年冯先生与基金经理的一次PK,让他彻底败下阵来,从此只买基金。
10年炒股经历经验丰富
冯先生10多年积累的炒股经验自有一套选股票的办法,分析国家的产业政策,关注重点发展行业,揣摩资金流向以及对大盘走势的基本判断。
“总之,要把鸡蛋装在多个篮子里,分散风险。”可是经过股市多年的摸爬滚打,冯先生渐渐发现这样做是跑不赢的。因为他总是把控制风险放在第一位。
2006年市场走出了少见的大牛市,冯先生决定调整思路,抓住机遇挣一把。他把手里的股票出清了不少。“买基金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的一个朋友2005年年底把手里的股票全卖了,用200万元的资金全部买了基金,到现在一年的工夫资产已经翻了一倍到400万元了。而个人炒股最好也就是50%的收益。”不过,冯先生心有不甘,“股市里有品质的股票就那几只,基金经理炒和我自己炒应该也差不多。机构的优势就是资金实力雄厚,可以拉升一只股票;但小股民也有自己的好处,就是掉头方便,可以跟涨。”
各投入20万元炒股买基金
2006年11月初,冯先生到工商银行想把储蓄账户里的20万元转到股票账户上,发现柜台正在代销南方绩优成长基金,银行柜员向他介绍现在基金热销,认购的人很多。“眼看着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市场的主力,我也得搭上基金上升的班车啊。”加上朋友买基金大赚的经历让冯先生有些动心,于是他就认购了20万元。
“我把自己的钱分成两份,20万元买了基金,20万元自己选股。”冯先生经过精挑细选,买入了漳泽电力、燕京啤酒、工商银行、复兴医药、长城电脑等几只股票,每只股票的持有数量都在10000股左右。
冯先生本想跟基金经理比试一年,到时候用收益说话,看谁更高明一些。可是没过多久他就败下阵来。
过早卖掉股票收益不抵基金
大概是在熊市里徘徊了太久,遇到牛市总觉得不踏实。去年12月初的时候,冯先生觉得股市快涨到头了,就把手里的股票全卖了。没想到大盘指数从2500点一直上涨到2900多点。“出来早了、出来早了。”冯先生一个劲地后悔。可是他买的基金净值已经从1元,上涨到了1.44元。
“短短几个月基金的收益率已经达到44%,而股票因为看空出清则没有收益。”从那以后,冯先生彻底服气了,全改做基金了。
“现在手中持有三只基金,除了南方绩优成长,还有南方稳健和富国天益。”作为老股民新基民的冯先生,现在对买基金也有些心得了,“其实2元以上的基金,别看贵点,收益率不见得比新发的基金低。”
冯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已经将投资资金重点转向基金。“因为买基金大势所趋,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很快会推出股指期货 ,个人投资风险太大,还是要背靠机构投资者。”
信报记者 甄世宇
(责任编辑:铭心)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