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一、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
二、股权分置改革回顾及展望
三、2007年大盘运行方向预测
四、2007年股票市场投资策略
五、重点关注的行业和公司
主要观点
就近年中国经济的整体运行态势来看,在宏观调控后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高增长、低通胀、效益好的特点上。
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发展等内需因素增长强劲,人口红利等人口结构因素有利于我国保持高储蓄率水平,经济全球化带动的国际产业分工变化有利于我国在全球配置资源,这些长期有利因素支撑我国这一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延长。
2007年的经济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货币流动性过松局面和体制性的粗放型盲目投资冲动难以明显改观,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还需进一步转变,产能过剩压力和就业再就业压力比2006年加大。
就当前市场的发展趋势而言,几大因素将成为“大非”和“小非”上市流通能平稳过渡的关键。其一:证券市场能否继续中长期向好;其二:证券市场是否依旧拥有大量的场外资金。其三:上市公司业绩水平和发展潜力能否持续向好。这些都是合理化解“大小非”上市压力的关键因素。
综合考虑2007年上半年的高、低点时间变化,2007年将对2006年的单边趋势进一步确认和延续,但明显区别2006年的单边趋势,指数波动范围较2006年有所缩小,但仍将保持800——1200点的较大的波动幅度。全年指数波幅变化在50——60%,指数波动区间在2300——3600点上下各50点的区间中波动,一季度元月下旬2月上旬、3月下旬4月上旬同时显现高位转点作用的情况极有可能出现,参考低位时间转点变化,高、低转点集中密集出现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存在构造高、低点密集出现的较为复杂时空构造的可能性。
股权分置改革已成为中国股市里程碑式的变革,他带给市场的不仅仅是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重要的是新的投资时代已经来临。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又对市场的进一步走强推波助澜,“流动性过剩”将为中国证券市场带来更为充实的资金流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股市进入新的上升周期已是不争的事实。诚然,每一个上升周期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跟随着相应的调整风险,股市在经历长达5年的熊市后也只是刚刚步入复苏期,真正的繁荣还需一定时间的等待。
通过对2006年市场状况的深刻思考,在2007年我们认为在继续坚持价值投资这一大方向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板块的轮动和介入时机的选择,我们建议在07年采取两条投资主线。
经历了06年权证风暴后的07年金融衍生品种将更加的丰富,而其中提供给投资者的投资和投机的机会更是以往所不能比拟的。备兑权证,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种的推出显然给了市场新的活力,而对投资者而言,资本市场的魅力必将有增无减。
2007年作为股权分置改革向纵深层推进的关键一年,人民币升值、制度创新、并购浪潮还需投资者的重新审视,市场带给我们的无疑将是更多的机遇。
一、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
2006年中国经济的整体态势,可以说宏观调控在今年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高增长、低通胀、效益好的特点上。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10.5%左右,连续几年的两位数的增长。增长总量共达到20万亿。关于低通胀可以说前三季度CPI上涨了1.3%,11月份上涨1.9%,当然最近粮油价格有些波动,但可以说仍属于温和的范围。
央行研究局发布研究报告预测称2006年全年GDP增长10.5%,但2007年将小幅回落到9.5%。物价指数CPI今年全年涨幅为1.4%,而2007年将上扬到2%。在土地、信贷和投资项目清理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惯性作用下,2007年上半年投资增速不会太高,但是下半年投资可能反弹。全年投资仍然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增速会低于2006年。
现阶段,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发展等内需因素增长强劲,人口红利等人口结构因素有利于我国保持高储蓄率水平,经济全球化带动的国际产业分工变化有利于我国在全球配置资源,这些长期有利因素支撑我国这一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延长。
当然,明年的经济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货币流动性过松局面和体制性的粗放型盲目投资冲动难以明显改观,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还需进一步转变,产能过剩压力和就业再就业压力比2006年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在政策引导下有望平稳回落,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0%左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2%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名义增长21%左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交通、通信、旅游、餐饮、教育、医疗等服务性消费增长快于商品消费,消费市场呈现旺盛趋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预计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更加均衡发展,全年出口将增长17%左右,比上年下降近8个百分点。进口增长15%左右,比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约1500亿美元。
①汇率问题:人民币升值对市场的影响分析
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庞大的外汇储备和持续的贸易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几年内不可逆转。人民币到目前为止仅升值5%多一点,无论从时间和空间看都远远不够。升值的最初阶段是介入证券市场的最佳买点。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币值升值通常带动该国土地资产升值和股票市场繁荣。
经济的持续增长决定了人民币升值的时间和空间,以德国和日本为例:从1960年到1990年,德国GDP年均增长3.3%而同期马克兑美元的汇率累计升值2.79倍,日本从1953年到1992年GDP年均增长6.5%,而1971年到1995年日元兑美元升值3.6倍。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和巨大的外汇储备都将决定人民币升值空间会更大,时间会更长。
考虑到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需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决定着人民币升值必须先慢后快,在近五年内,每年升值保持在4%--5%之间,累计幅度在30%左右,以后将逐步进入加速期。所以,2007年人民币汇率仍将是稳中有升。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和速度将可能略大于2006年,达到1美元比7.5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据国外经验,币值每上升1%,就会带挈股市上升30%。新台币1984到1989年升值54%,台湾股市上涨16倍;日圆1970年到1988年升值1.2倍,股市成长23倍。韩国、香港和新加坡都有类似的经历,所以人民币升值对市场继续构成重大利好。
②固定资产投资方面:
与2006年相比,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呈回落态势,但回落幅度不会很大。初步测算,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501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回落6.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7729亿元,同比增长22%,回落6.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21719亿元,增长21%,增幅回落1.9个百分点。分地区来看,中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5%,回落10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28%,回落12.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增长19.5%,回落4个百分点。投资虽有所回落但需要密切注意以下问题: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投资效率低下,实现全年能耗下降4%的节能目标面临严峻挑战。部分瓶颈行业投资过度,出现产能过剩的可能性加大。煤、电、油、运等资源性和基础性产业短缺是本轮经济增长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由于价格高企、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几年煤、电、油、运等行业投资大幅增加。
③对外贸易方面:
初步预计,2007年我国进出口增长速度将明显下降,全年进出口增长速度将分别达到17%、15%,进出口增长更趋均衡。但贸易顺差规模仍难以出现明显缩小,全年贸易顺差约2200亿美元,比今年增加近500亿美元。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成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观察2006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保持平稳,进口增长有所加快,外贸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国际收支失衡状况有所加剧。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将突破1.76万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约1500亿美元。从国际环境看主要是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将稳中略降和国际商品市场价格走低两大因素左右对外贸易,从国内环境来看一是我国贸易平衡压力持续,政策调控力度将加大,二是2007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国内经济降温会对进口产生较大影响,三是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将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四是贸易摩擦将继续成为困扰外贸持续、稳定增长的问题。
④CPI方面:
2007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幅度将会下降,预计全年上涨4.5%左右;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2%左右。工业消费品价格可能会有所下降,服务价格将保持与2006年大体相当的上涨幅度,但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可能会有所加大,总体影响可能会使得消费价格涨幅比2006年提高,但涨幅仍然不会很高。另外,根据1995年以来消费价格先行指数领先价格指数变化半年左右的经验,2006年四季度以后到2007年年中消费价格涨幅将小幅提高,2007年下半年消费价格涨幅将有所回落,但2007年全年消费价格涨幅将高于2006年。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估计2007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左右,比2006年涨幅有所提高。
⑤消费方面:
2007年,消费需求仍将呈现扩张趋势,主要由于:政策环境将继续有效引导消费需求的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是消费扩大的根本;消费者对经济前景和消费预期看好,潜在消费不可估量;消费景气预警表明2007年消费景气指数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初步预测,2007年将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85851.7亿元,增长12.5%,其中城市消费增长13.1%,农村消费增长11.3%。由于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消费增速不会直线提高,而是呈现波动上行的走势,2007年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回落,消费增速也将有所放慢,但消费增速的调整要小于投资和出口,其名义增长仍将位于13%左右的较快增长区间,实际增长也将继续高于GDP的增速。商务部和国家信息中心联合研制的消费景气指数预警系统表明,消费景气先行指数超前一致指数4-5个季度,2006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先行指数达到106.72和107.88的较高水平,这就意味着2007年二、三季度,乃至四季度,消费景气指数都将保持上升水平。
⑥信贷方面:
结合2006年金融运行的实情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07年经济工作的安排,2007年宏观金融政策应注重以下原则:一是在保持“严控信贷、土地闸门”的供给方调控力度的同时,要加强对需求方的引导。一方面强调扩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对投资需求加以引导,调整投资结构。二是通过人民币汇率的适度调整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来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三是在保持总量控制的同时,继续加强结构性调控,落实“有保有压”,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四是要加强流动性管理。在国际收支失衡难以明显改善的背景下,预计明年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仍将存在,而流动性的过于宽松对物价上涨、投资反弹、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等提供着资金基础。五是为应对银行业全面开放,应加强调控和监管,维护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稳定。2007年货币政策应继续坚持“稳健”的特性,在政策手段上将结合数量型手段与价格型手段;在调控方式上保持主动性,注重预调和微调;调控重点从之前的供给调控转向需求调控。与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化相适应,2007年M2增幅应达到16%左右。在银行的放贷积极性仍较高,流动性继续宽松的背景下,2007年仍应保持对信贷总量的适度控制,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控制在3万亿元以内。经过2006年的两次利率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名义利率为2.25%,扣除20%的利息税为1.8%,剔除物价因素(前11月CPI涨幅为1.3%)后,实际利率只有0.5%。选择合适时机再次上调利率,可作为防止投资过快增长和资产泡沫形成的辅助手段。如果2007年仍然持续高投资、高房价,可能再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⑦“流动性过剩”对市场的资金供给状况分析:
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储蓄和投资倾向强于消费倾向,储蓄投资缺口造成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急剧增长,而外汇储备增长导致大量基础货币的被动发行。从外部环境看,近年来美联储执行宽松货币政策是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境外流动性泛滥通过投机资本等渠道输入,更加剧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态势。
2006年,针对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的流动性泛滥局面,为抑制信贷和投资过快增长,央行除了加大日常发行票据的公开市场操作之外,两次加息、三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四次发行定向票据等,可谓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时至年末,调控效果初步显现。由于外汇储备增加而被动投放的大部分基础货币已被央行票据冲销。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央行所面临的流动性过剩压力有增无减。一方面是,每年约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增长,使得央行被迫投放上万亿元的基础货币,再通过乘数效应放大,导致流动性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则是,发行央行票据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对冲流动性的常规“药方”,不仅无法触动流动性过剩的病根,而且导致央行成本负担不断加重,效用递减。在保持连续性的同时,为了防止出现单边的过渡上涨和流动性的过剩,可以采用藏汇于民的措施。还可以通过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直接金融的投融资功能,把充足的流动性引入资本市场,加快解决长期积累下来的缺口问题,有效的缓解国内金融环节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从2005年年初开始,M1和M2两条月度增速曲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槌形图,即两头尖、中间粗,换句话说是“喇叭口”,先放大,后缩小。对此,可以理解为先是大量的活期存款和现金“休眠”为定期存款,而后来(大约在2006年年初)情况发生了转变,大量的定期存款又“苏醒”了,纷纷转变为短期存款和现金流向了市场。发生这个转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信贷闸门”收紧的情况下,居民定期存款被市场信贷需求激活,进入了市场流通。2006年1月份,M2、M1增速“剪刀差”为8.6个百分点,此后逐月减少,到10月末则只有0.8个百分点,货币流动性在持续提升。按照目前的趋势,全年贸易顺差很可能接近1700亿美元。考虑到美国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其2006年第四季度和2007年上半年消费增长不会大幅下滑,对我国出口的需求仍会相对强劲。因此,2006年年内和2007年我国顺差仍会保持较大规模,由此引起的国内市场流动性过剩格局不会发生明显改变。
所以尚主席指出发展资本市场有助于提高社会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合理,导致金融机构失衡一直是影响我国金融效率的重大的制约性因素。在当前我国居民储蓄持续增长,银行体系普遍存在着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融资比重,促进储蓄向投资的高效转化,对于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流动性过剩依然支持证券市场继续走牛。
二、股权分置改革回顾及展望:
在一片牛气声中,中国股市度过了激情澎湃的2006,股指长期走牛的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股权分置改革为中国股市的复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曾几何时,在股权分置改革推出之初,到处充满了怀疑之声,大量非流通股的上市流通成为了投资者心中巨大的隐忧。但当股权分置改革进行到今日,猜想市场上对于股权分置改革的怀疑之声早已销声匿迹,股份的全流通,困扰股市长期发展的股权分置问题被合理的化解,中国股市与国际接轨将是未来必然趋势。
2005年5月9日,清华同方、金牛能源、三一重工、紫江企业首批全流通试点的四家上市公司名单出台,中国股权分置改革拉开了序幕。在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内,2006年底,沪市股改市值占比为97.66%,深市股改市值占比为95.29%。沪深两市应股改而未股改公司分别还有38家和33家,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已告阶段性成功。
股权分置改革是管理层为了解决阻碍中国证券市场长久发展得难题,采取的制度性变革,从2006年证券市场的实际演绎来看,股权分置改革确实作出了重大贡献。有数据显示,2006年市场的涨幅中,股改贡献约20%,估值提高贡献30%,净利润增长贡献5%。可以说股改对2006年股市上涨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管理层在推行股权分置改革中,合理地考虑了广大投资者的基本利益,根据不同公司的自身特点,推出合理的对价方案,并建立了与投资者的沟通通道。股改方案设计也呈多样化,除了主流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送股外,还采取缩股和转增等股改方案,部分达到标准的公司还可以配送权证,权证的配送极受投资者的欢迎。广大投资者在股票上涨的同时,享受了对价股份的优惠,推出的新衍生产品权证,不但丰富了市场,还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满足了部分追求短线投机的投资者需求。在股改的推动下,证券市场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中,上市公司除了推出合理的对价方案外,也充分预估了非流通股上市可能对市场的冲击,对大多数非流通股的上市流通附加了相应条件,一般“小非”都在一年后开始上市流通,有效的减缓了对市场的压力。通过对2006年下半年部分公司“小非”上市后的表现来看,对于市场和股价的冲击并不大。
由于所处的市场背景不尽相同,2006年仅部分上市公司已经接受了“小非”上市流通的考验,在市场一片向好,以及场外资金严重过剩的影响下,众多“小非”的减持并未对上市公司股价造成大的负面影响。但2007年,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将陆续面临“大非”和“小非”的上市流通,A股市场的真正“全流通元年”也将始于今年。当持续多年的帐面赢利或是令人振奋的股权投资收益率大大超出小非、大非们的想像力,或者说参与资本市场中的高抛低吸远比苦心经营好自己的企业更为简单和有利可图时,终于熬成“婆婆”的大大小小的“媳妇”们,能否真正经得起“金条”的诱惑而痴心不改?因此,市场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就当前市场的发展趋势而言,几大因素将成为“大非”和“小非”上市流通能平稳过渡的关键。其一:证券市场能否继续中长期向好;其二:证券市场是否依旧拥有大量的场外资金。其三:上市公司业绩水平和发展潜力能否持续向好。这些都是合理化解“大小非”上市压力的关键因素。
从细处而言,上市公司的股本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小非”股东的抛售,如果非流通股东的人数众多,随着股价的上涨,多数股东会选择抛出股份,这势必要求要有足够的承接资金,对股价会产生影响。另一种情况,当非流通股东比较单一,控股股东为了保持控股地位,一般不会轻易抛出股份,同时对大股东的抛售也有严格的限制,因此,这种情况的上市公司相对而言冲击较小。如果大家能够细细分析每个上市公司不同的情况,在判断上就会更加合理些了。
大的方面,“大小非”解冻大的风险主要源于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随着股市不断的上涨,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也在不断升高,股价的泡沫也会不断形成,在市场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问题往往会被淡化。当市场出现大的拐点,到时候市场的压力就来自多方面,非流通股东也会在市场趋势的指引下,不惜成本的抛售股份,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也无疑被放大。上述判断,也是大胆的假设,或许2007年同样是考验管理层智慧的一年,我们也相信,管理层也不会将其苦苦营造的股改的美好成果在最后时刻毁于一旦,或许,2007年我们仍旧可以对“大小非”的解冻抱有良好的期许。
总之,无论未来市场如何演绎,“大小非”的解禁都会对市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加强对市场全面的理解,才能正确合理的面对股改最后的考验。
三、2007年大盘运行方向预测:
1、趋势分析:
在2006年展望的趋势分析章节中我们曾做出这样结论:“从时间和空间位移来看,2006年平缓趋势线对股指的支撑作用仍有待确认。但沪指整体大趋势仍保持上升趋势。”2006年的全年趋势运动验证了我们对沪指的趋势性分析,全年呈现单边上升的趋势运动。
为了便于清晰趋势分析,我们把上证指数划分为三个中期趋势阶段。很明显自95点起至2001年6月2245点为第一阶段属于上升趋势特征;而2245点起至2005年6月998点为第二阶段属于下跌回档趋势;自998点至今为第三阶段属于上升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趋势阶段两条上升趋势线,其中较为陡峭的上升趋势线,为1996年1月512点与1999年5月1047点的连线。自2245点的下跌趋势阶段,于2002年1月首次将该上升趋势线跌穿,于2003年4月的1649点与2004年4月的1783点两次确认有效,并起到重要阻力作用。该趋势线的阻力于2006年12月以天量突破,至今并未回抽确认。而第二趋势线为新的趋势的支撑,上升趋势线较为平缓,以1991年5月的104点与1994年7月325点为连线。至2005年底沪指见998点仍运行在该趋势线上方并获得明显支撑,沪指受到该平缓趋势线的支撑并就此展开第三阶段的新的上升趋势。显然该趋势线在沪指长期的上升趋势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成为支持沪指长期趋势上升的轨迹支撑。自2245点的下降趋势中,以2245点分别与1649点和1783点为连线,可以得到两条下降趋势线,在此以与1783点的连线为下降趋势线1,以与1649点的连线为下降趋势线2。新的平缓上升趋势线与下降趋势线2相交于1000点附近,沪指于2005年6月于该位置出现止跌依托平缓上升趋势线运行的格局。而沪指于2006年5月跳空突破下降趋势线1,并在缺口上方完成确认,于2006年9月开始加速放量拉升。至今沪指的上升趋势线及下降趋势线所构成的阻力已然在2006年完成突破,在2007年存在确认的可能性。
另外,在第一阶段的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到可见的重要阻力所形成的两条阻力线,分别为一、2001年6月2245点与1993年2月1558点的连线,而1992年5月的高点1429点也刚好位于该阻力线形成的阻力上,很明显在以往的沪指运行当中,该阻力线对于沪指均相成了重要的阻力作用。而沪指在2007年元月再次触及该阻力线,其对沪指的阻力作用存在再次显效的可能性。二、为1999年6月1756点与1997年5月1510点的连线,该阻力线运行到2007年元月与第一阻力线有相交汇的迹象,沪指运行至2007年元月再次触及该阻力线。
再次,分别以陡峭上升趋势线与平缓上升趋势线做平行线,并将2245点落在平行线上,形成两个上升通道,我们可以看到以平缓上升趋势线为下轨的通道,2007年元月沪指以开始运行在上轨一带,以陡峭上升趋势线为下轨的通道,沪指运行其中仍未触及上轨。
在2005年下半年平缓趋势线的支撑得到确认后,沪指展开了新的上升趋势,并成功突破陡峭趋势线的阻力触及重要阻力线,2007年存在受到各重要阻力线及通道上轨的阻力作用而确认对陡峭上升趋势线的突破并延续沪指自1994年7月325点以来在第一阶段一直运行在以陡峭上升趋势线为通道下轨的通道中的运动,由于该通道上轨至2007年元月并未触及,因此2007年将同时进行通道下轨支撑的确认和通道上轨的突破。(上述趋势线见图)
2006年的全年走势已经证明我们对“从1994年7月至1996年6月,上证指数曾经以700点为中枢在1052点至325点的区间进行箱体运行,其上方阻力区为926点至1052点。而在1997年3月至1999年6月,曾以1250点为中枢在1025点至1510点的区间进行箱体运行,其下方支撑区为1025点至1047点,该两个区间发生重合,可能形成一个重要价格区间对股指下行形成相当的支撑作用,”的判断。沪指受到该两个区间重合区域的强大支撑,并在2006年完成一轮箱体突破象新箱体运动开拓,2007年将同时进行新箱体构造及突破。
如图所示,沪指在大、小箱体运动中,比较清晰的存在着500点、750点、1000点、1200点的大、小箱体运动区间。以325点一带为起点的箱体以750点区间来记算,分别位于1050、1800、2550、3300、4050点一带,其中1050点、1800点一带对沪指运行都形成了较长时间的阻力和支撑作用,而2550点、3300点、4050点的阻力与支撑作用有待市场确认和验证。以512点一带为起点的箱体以1000点区间来计算,分别位于1500、2500、3500、4500点,其中1500点一带对沪指的阻力作用十分明显,2500点、3500点、4500点一带的阻力和支撑作用有待市场确认和验证。而以512点一带为起点的箱体以1250点区间来计算,分别位于1750、3000点4250点,其中1750点一带的阻力同样及其重要,3000点、4250点的阻力和支撑作用有待市场验证。而在该箱体区间中我们可以看到,沪指全部重要阻力与支撑都处在箱体的黄金分割位置,可参考价值较大。综合各大、小箱体的阻力与支撑,我们筛选出2500、2375、2225点作为新箱体重要比例的支撑,而新箱体的下沿1750点一带支撑作用极强。未来沪指将在历史大小箱体构造的向上延伸结构中构造新的箱体格局。
2、时间周期分析:
2006年全年走出了波澜壮阔的新的上行趋势,为市场打开了新的篇章。然而此番趋势性变化无疑为我们继续从市场内在的时间因素来把握2007年全年股指时间运行趋势带来不小难度,但基于2005年、2006年较为成功的描述出沪指的时、空运动轨迹,在此基础上继续大胆尝试在新趋势运行情况下从该角度来看待未来市场的内在时间趋势变化。
回顾2006年全年走势的基础上,我们从时间上与价格的运行轨迹来对2007年股指波动情况试做分析。为研判方便,均以沪综指为分析目标。
2006年元月以1163.87点开盘,首个交易日的最低点1161.91点即成为全年的最低点,仅这不到2个点的小小支脚拖起了全年长达1511.6点实体的大年阳线,以2675.47点年收盘。全年走出了另人赏心悦目的单边上升波段,年上影线仅有23.43点。沪指运动形态上的趋势性变化得到完全确认。
虽然在这个单向上行的趋势运动形态中并没有类似2005年三段式运动形态中隐含的两个因素变化那样重要和明显,但在这个单向运动形态中仍能看到因素的持续和变化,被趋势所淡化的持续因素和新趋势带来的新因素,将在未来共同参与时空运动的变化,并将清晰出主要因素:
在2006年的单向趋势运动中,可以划分三个阶段,其中6月14日见低点1512.52点,该低点为全年趋势中最明显的低位时间转点。其来自上证指数一直以来存在的稳定的一级低点循环周期。虽然其显效性被趋势所淡化,但其后上证指数持续运行至年底,其间并未出现月线可见低位转点,表明该因素仍将在未来时空运行形态中起到重要低位转点作用,重要低位时间转点的作用并未减弱。
自998.22点的上升波段中时间周期的对称性发生明显改变,一、二级低点之间均表现为上升时间长、下跌时间短,高、低点均呈现上移运动的牛市周期特点。未来的时间形态构造,将完全摆脱2245点下跌波段的束缚,而以牛市周期特征运行。998.22点出现价位先于时间出现趋势性变化的特点,该时间转点所处在的二级低位时间循环周期,有显效性更加明显的转化,在一、二级低位时间周期循环中出现的强弱变化将在未来的时空形态构造中进一步清晰。
2006年单向趋势运动形态中的时间变化特点确认并支持了2005年的两个鲜明的时间变化特点,从该因素提示我们2007年的沪指运动形态将延续这种趋势,并构造该趋势中的一个结构部分。
A、a、上证指数方面存在一个大的3年高点循环周期:自1992年5月见第一高点1429.01点后,每三年均出现一个重要的高位时间转点:其中包括1992年5月的1429.01点、1995年5月926.41点、1998年6月的1422.97点、2001年6月的2245.43点、2004年4月的1783.00点分别相隔36月、37月、36月、34月,而该循环的下一时间指向在2007年的3月前后。在2007年上半年该时间转点明显,其转点显效性极强,理论上该时间转点产生的高点,将在一重要低位时间转点出现之后,才会有完全清晰可见的突破。由于该时间与来自一级低位时间循环转点2006年6月14日相距时间接近一个次级低点循环的时间周期,而距998.22点所牵引的更长期循环的下一时点相距短暂,因此该高位时间转点的作用也将被趋势所淡化,其间表现为典型的强势震荡时空运动形式。
b、以沪指另一高点1510点起记,在沪指一、二级高点之间存在一个一个交易年左右的时间循环周期,其间产生的高位转点对沪指均形成一定阻力作用。其中:
2001年6月2245.43点与2002年6月1748.89点相距51周;
2002年6月1748.89点与2003年4月1649.60点相距40周;
2003年4月1649.60点与2004年4月1783.00点相距49周;
2004年4月1783.00点与2005年2月1328.53点相距44周;
2005年2月1328.53点与2006年3月1308.18点相距50周;
结合更小时间单位,将运行至2007年元月下旬2月上旬,另自1783点以来在低一级别的高点循环中存在一个均值为22周的高点循环周期,下一时点亦位于该时间段。受到多重高位时间链的作用,表现为对高点敏感,而其时间转点作用可靠性极强。
B、a、在低点循环周期方面,上证指数一直以来存在着一个稳定的18到21月的一级低点循环周期,该循环周期运行至第十循环周期在周期的对称性上出现明显变化,在二级低点配置上经过一个对称周期来完成了由熊市周期变化象牛市周期变化的过度,第十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呈现低点上移运动方式。目前沪指运行在起点为2006年6月14日的第十一循环周期中,由于沪指在该低位转点出现之后完成了对前述高点循环周期中的两个重要高点1783点、2245点的超越。理论上该时间产生的1512点在未来只有上升趋势终结才有被下破的可能。而第十一循环周期的终点指向2008年上半年。理论上在该循环周期中产生的重要高点的突破要在新的循环运行中完成。2007年有可能产生的变化在于998点为起点的新的低位时间循环周期的产生,其并未对原有一级循环产生颠覆性作用,但其显效性明显强化,该时间链仍然为原有时间循环链的变异,起所引导的低位时间循环指向2007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由于一季度末二季度初为高、低点循环周期密集出现,该时间段存在构造高、低点密集频繁出现的较为复杂形态时空构造的可能性。
b、上证指数自2245.43点所运行的下跌波段中在点循环转点重合,构成一个该下跌趋势中的重要二级循环周期,在新的上升趋势中该循环周期继续运行:
2002年1月1339.20点——2003年1月1311.68点相距46周
2003年1月1311.68点——2003年11月1307.39点相距42周
2003年11月1307.39点——2004年9月1259.43点相距42周
2004年9月1259.43点——2005年7月1004.08点相距40周
2005年7月1004.08点——2006年6月1512.05点相距45周
依其均值43周,并结合更小的时间单位,下一时点将运行至4月下旬一带,考虑到998点与1004点的同时存在使得在其支持的上升趋势中,低位转点出现均表现为双转点运动,与A里所描述的2007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存在构造高、低点密集出现的较为复杂时空构造的可能性相吻合。
从沪指历年年波幅变化情况看,在经历了1991年、1992年的异常波动后,自1993年之后一直处在400点到800点的范围内变化,而其中1998年与2003年都曾经出现低于400点的情况,2005年是第三次再次低于400点的年波幅变化的年份,2006年再次出现异常放大的情况,其年最大波动达到1537点,从趋势变化来看,有向800点回落的倾向。综合考虑2007年上半年的高、低点时间变化,2007年将对2006年的单边趋势进一步确认和延续,但明显区别2006年的单边趋势,指数波动范围较2006年有所缩小,但仍将保持800——1200点的较大的波动幅度。全年指数波幅变化在50——60%,指数波动区间在2300——3600点上下各50点的区间中波动,一季度元月下旬2月上旬、3月下旬4月上旬同时显现高位转点作用的情况极有可能出现,参考低位时间转点变化,高、低转点集中密集出现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存在构造高、低点密集出现的较为复杂时空构造的可能性。另特别强调的是:在此段时间里如998点所引导的循环作用强化,则复杂形态之后单边趋势较明显。否则所形成的高位转点真正的突破时间将较此种情况拉长,其间形态构造更趋复杂,而二季度的7月前后出现复杂构造结束的可能性。全年时间转点较集中的4月份、11月份单月将有大幅震荡的情况出现。敏感时间变化为1月下旬2月上旬、3月下旬4月上旬、4月下旬届时容易产生年内重要高低点。
由于在时间的生命特性中存在变异性,因此对于上述分析中时间转点存在高、低变异;时间周期延长或缩短的可能性,届时将根据具体情况变化进行更具体分析。
3、波浪及区间分析:
波浪所构成的形态,是波浪理论的立论基础,其次是波与波之间的比率,以及同级波浪中每波持续的时间,组成波浪理论分析中的三大要素。基于波浪理论的三大要素,在回顾2006年全年走势的基础上,我们从时间与价格的运行轨迹对中国证券历史的股指波动情况试做分析,同时对2007年指数的运行方向及区间展开预测。为研判方便,我们均以沪综指为分析目标。
中国证券史从1990年开始总体呈现震荡上行趋势:
1990年12月份95.79点——1993年2月份1558.95点完成Ⅰ浪,其中:
①1990年12月份95.79点——1991年1月份135.19点构成Ⅰ浪①,历时2个月,涨幅达41%;
②1991年1月份135.19点——1991年5月份104.96点构成Ⅰ浪②,历时4个月,跌幅达22%;
③1991年5月份104.96点——1992年5月份1429.01点构成Ⅰ浪③,历时12个月,涨幅达12.6倍;
④1992年5月份1429.01点——1992年11月份386.85点构成Ⅰ浪④,历时6个月,跌幅达73%;
⑤1992年11月份386.85点——1993年2月份1558.95点构成Ⅰ浪⑤,历时4个月,涨幅达3倍。
在整个Ⅰ浪中,上证综指由95点上升至1558.95点,历时27个月,计2年半时间,上涨1463点,涨幅达15.4倍。其中的②浪调整为简单型,④浪为快速深幅调整。
1993年2月份1558.95点——1994年7月份325.89点完成Ⅱ浪,其中:
①1993年2月份1558.95点——1993年7月份777.73点构成A浪,历时5个月,跌幅达50%;
②1993年7月份777.73点——1993年12月份1044.85点构B浪,历时4个月,涨幅达34.3%;
③1993年12月份1044.85点——1994年7月份325.89点构成C浪,历时8个月,跌幅达68.8%;
1994年7月份325.89点——今运行Ⅲ浪,其中:
①1994年7月份325.89点——2001年6月份2245.44点构成Ⅲ浪①,历时83个月,涨幅达6.9倍。Ⅲ浪①表现为上升通道形态,但从对数图上体现为终结三角形形态,运行时间较长。就⑤浪的细分而言,325点——1052点为①浪a,1052点——512点为①浪b,512点——1510点为①浪c,1510点——1047点为①浪d,1047点——2245点为①浪e。
②2001年6月份2245.44点——2005年7月份1004.08点完成Ⅲ浪②,其中细分为:2001年6月份2245.44点——2003年1月份1311.68点构成②浪(A),历时19个月,跌幅达41.6%;2003年1月份1311.68点——2004年4月份1783.01点构成②浪(B),历时16个月,涨幅达36%;2004年4月份1783.01点——2005年7月份1004.08点构成②浪(C),历时16个月,跌幅达43.7%;在Ⅲ浪②中,上证综指由2245跌至1004点,历时49个月,将近5年时间,下跌1241点,跌幅达55%。其中(A)浪呈标准3—3—5结构,(B)浪呈间隔波X形态,(C)浪也呈3—3—5结构,且子浪ⅴ失败或以A—B底形态告终。
③2005年7月份1004.08点——今正在运行Ⅲ浪③的第一推动子浪1,其中:
2005年7月份1004.08点——2006年6月份1695.58点运行1浪i,历时12个月,涨幅达69%;
2006年6月份1695.58点——2006年8月份1541.41点运行1浪ii,历时3个月,跌幅达9%;
2006年8月份1541.41点——2007年1月份2847.61点运行1浪iii,历时6个月,涨幅达85%;
2007年1月份2847.61点——今在运行1浪iiii;
就目前的分析而言,根据波浪理论我们对后市发展有如下判断:
○根据波浪理论的交替原则,由于1浪ii为简单顺势调整,1浪iiii的调整将为复杂形态,时间将远比3个月长,预计与1浪iii时间匹配,将达到半年附近的调整时间;幅度方面,1浪iiii也将超过1浪ii的幅度,即超过9%的幅度。结合对数图形态角度及月均线进行分析,1浪iiii的调整一般会回试前期高点2245点区域,或考验5月均线,进行突破后的回抽确认,即幅度将达到或超过20%。当然,在强劲市场下,1浪iiii也属平坦型强势整理,有可能走出穿头行情,但不会离2847点太远。
○根据波浪原理,1浪iiii的调整低位不会与1浪i的头部重合,即1695点不会被打破,1800点——1900点附近将视为中长期安全区域。
○根据波浪的百分比原则,在推动浪中,若第1或第5浪延长时,其长度经常是其余两浪最大涨幅的1.618倍,若第3浪延长时,很可能超过第1浪长度的1.618倍。1浪i由1004点——1695点,长度为691点,1浪iii由1541点——2847点,长度为1306点,第3浪为第1浪长度的1.89倍,已属延长范畴。此时我们可按照经验公式来预测5浪的大致高度,公式为:第5浪=第1浪*3.236+第1浪的浪底或浪顶,故我们预计1浪iiiii的高度大致在3240点——3930点区间。由于1浪ⅲ已发生延长,1浪ⅴ再度延长的可能性较小,其幅度上一般与1浪ⅰ匹配,我们偏向于靠近3600点区域。
○结合年K线的角度观察,2006年从1163点上涨至2675点,上涨1512点,涨幅达到130%,收出一阳吞数阴的巨阳。从K线理论及趋势的角度来分析,2007年惯性冲高的预期将相当高,强势格局将得以延续。
○从波浪的持续性来看,由于1浪i时间较长,达到12个月,若1浪iiiii幅度与1浪i匹配,时间上也将与之相对应。若结合整个③浪1的运行态势而言,时间上将达到36个月附近,即三年时间,幅度上也将近3.3倍——4倍。
4、总结:
股权分置改革已成为中国股市里程碑式的变革,他带给市场的不仅仅是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重要的是新的投资时代已经来临。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又对市场的进一步走强推波助澜,“流动性过剩”将为中国证券市场带来更为充实的资金流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股市进入新的上升周期已是不争的事实。诚然,每一个上升周期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跟随着相应的调整风险,股市在经历长达5年的熊市后也只是刚刚步入复苏期,真正的繁荣还需一定时间的等待。鉴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
中国证券市场已进入新的上升循环周期之中,强劲的上升趋势将在中长期市场中不断得以验证;
2007年上证综指的波动空间大致在2200点——3600点之间;
3500点上方有一定的投资风险,2200点区域可大胆建仓;
2007年的第一攻击目标为3000点关口,3500点——3600点将成为中期攻击目标;
2007年上半年将维持震荡调整格局,下半年将继续展开惯性攻击走势,并有望延续到2008年中期;
2007年行情将呈现先抑后扬格局,形态上表现为回试确认后的继续上攻。
四、2007年股票市场投资策略:
1、资产配置策略——采取价值挖掘和主题投资两条主线,更加注重板块的轮动和时机的机选择
从相对估值比较来看,当前A 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从05年的折价状态重新回到06年的溢价状态。从行业比较来看,在10个大类行业中,A股公司2006 年PE估值全部处于溢价状态,其中金融地产、可选消费、主要消费、信息技术的溢价率较高,就算考虑2007年有较快的盈利增长其PE估值依然处于溢价状态。
通过对2006年市场状况的深刻思考,在2007年我们认为在继续坚持价值投资这一大方向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板块的轮动和介入时机的选择。我们建议在07年采取两条投资主线,一条主线是继续坚持价值挖掘选股,2006年的“二八”现象制造了20%个股的暴利机会,但是同时也造成了部分行业(公司)的相对低估,那些在06年被忽视的二线蓝筹股尤为值得关注。比如纸制品市净率在1.5以下,而纸制品最近三个季度盈利维持稳定,公路运输、航空、电气机械、建筑施工、电子终端、电力、煤炭的市净率在1.5-2之间,从账面值来看,这些行业的安全边际相对较高。再从静态市盈率的角度看,煤炭的静态市盈率在15倍以下,水运、箱罐与包装、纸制品、贸易、公路运输均在15倍-20倍之间。从动态市盈率来看,10倍市盈率以下的行业有煤炭、箱罐与包装、纸制品,贸易、电气机械、公路运输、电力、化工品、水运、专用设备、农业等均在10-15倍之间。在07年可以从上述行业中选择累计涨幅不大的个股进行择机介入。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06年充分溢价的金融地产和消费等行业,买入则需要时机的选择,目前股价回调的可能性很大,只有待其充分的调整后才会提供新的介入机会。
另一条投资主线是主题投资,06年主题投资并非是市场的最耀眼的热点,但07年确有可能成为明显的热点,其中3G和奥运是主题投资的重点,由于资金的投资风格不同,在这两大主题上必然会吸引大量的资金关注。3G和奥运是07年主题投资的必选板块。
2、金融衍生品的机会及操作策略:
经历了06年权证风暴后的07年金融衍生品种将更加的丰富,而其中提供给投资者的投资和投机的机会更是以往所不能比拟的。备兑权证,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种的推出显然给了市场新的活力,而对投资者而言,资本市场的魅力必将有增无减。
①权证市场分析
据国际证券交易所联会统计,03-05年间,香港连续3年成为全球成交金额最高的权证市场。但06年1-11月数据显示,中国内地权证市场总成交额已达2439亿美元以上,高于香港全年约2304亿美元的成交金额,成为全球最活跃权证市场。内地权证市场05年开始发展,去年成交额按年增幅达8倍。若加入未经统计的12月份成交量,最终数字将超过2440亿美元。尽管如此,我国深沪两地市场交易的权证产品仅只有27只,而香港则高达2000只以上。去年年末上证所副总经理刘啸东在“2006投资中国·上海论坛”上透露,上证所初期推出权证的创设机制,除了是提供市场的供需平衡机制外,也是出于产生二级市场交易量的考虑。下一步上证所计划在07年推出大盘股的备兑权证产品。
随着蓝筹股市场的建立、机构投资者的发展、长期投资理念的形成,证券市场可能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产品创新,形成多样化的交易产品,满足不同的投资需求。发行大盘股备兑权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的办法,可以预期07年备兑权证的上市必然会给权证市场继续注入更加新鲜的血液,从而延续06年权证市场的辉煌,而备兑权证也是承载这一使命的最佳载体。“工行、中行这样的超级大盘股,将是07年推出备兑权证的首选标的。”,按照全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发布的权证管理暂行办法,发行权证的标的证券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即最近20个交易日流通股份市值不低于30亿元;最近6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累计换手率在25%以上;流通股股本不低于3亿股等。凭次估算只有大盘蓝筹公司才有可能成为备兑权证的标的股票。而大盘蓝筹股溢价又是当前市场的共识,07年的震荡显然会很大,而以其为标的物的备兑权证自然会产生巨大的波动机会,这是短线投资者的天堂。
②股指期货市场分析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成立了,10月30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正式开始。从金期所的工作计划上可以看出明年春季推出股指期货的可能性极大。
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使深沪两地的市场结构得到完善,跨市场实现对冲交易成为现实,这必将从深层次改变A股市场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现状。07年股指期货推出之后,期货市场、现货市场之间的联动将会使市场变化更加复杂和难以琢磨;对冲交易将使得投资者的操作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对风险的控制手段更加丰富,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将有助于降低现货市场的风险。
从成熟市场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股指期货的交投其实远较现货大的多,是市场主流资金长期盘踞的地方,其杠杆效应,倍增效应给了投资者更多的市场盈利的机会,这种机会其实一直是市场各方人士在努力争取的,金融市场靠的就是对资金的吸引力在生存,这有这样才能保持市场的良好的流动性,一个没有机会的市场是没有存在的价值的。股指期货以其独特的金融期货的特性显然给予了投资者更多的吸引。T+0、无需现货进行交割、买空卖空双边都可以交易、杠杆特性这些都是衍生产品中难得的特性居然在一个品种上实现了,这种产品必将领导未来的投资方向,可以说股指期货开启了资本市场的新篇章。
③基金市场分析
2006年给投资者的最大经验,就是必须高度关注基金和基金投资的股票。具统计显示,在所有具备2006年全年投资记录的229只基金,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年回报是110.36%,远远高于投资者的平均年化的收益率。基金一基独大已经形成了一种现象,没有基金介入的品种一般是不会有好的表现的,而自行操作的结果很可能是一无所获的,一些老股民的投资收益远远不及年初投资基金的基民,而基民群体在06年也是迅猛的发展状大起来。另外一些基金的收益也确实另人咋舌!
06年景顺长城内需增长的净值增长率为182.22%,上投摩根阿尔法为173.03%,上投摩根优势为171.59%,其超高的收益率显示了基金这种运作模式显然是远比普通的投资者要来得有效率。在指数型基金当中,有7只基金的年度净值增长率介于120%至130%之间;
偏股型基金2006年度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12.48%,全体基金的净值增长,21只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超过100%。汇添富优势、大成精选是此类基金里两只绩效遥遥领先的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55.19%和150.58%。顾名思义,偏股型基金就是以股票市场为主要投资对象基金,只要对于基础市场行情大趋势有明确的判断,并且果断操作,绝大多数基金都可以获取良好的收益。
平衡型基金2006年度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08.89%,总体绩效情况良好,8只基金的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超过100%,广发聚富、广发稳健、华安宝利、景顺长城动力等基金皆高于120%,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虽然此类基金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比较灵活,但由于很多基金的股票投资比例上限不高,二来由于多数基金的投资策略较为稳健,故整体收益率相对较为有限。
货币基金、保本基金、短债基金由于今年的市场热点并不在这些基金的主要标的物上,故今年普遍无人喝彩。封闭式基金由于市场关注已久的封转开成为现实终于扬眉吐气,8月9日,首个到期封闭式基金基金兴业终止上市,由其转型的华夏平稳增长基金合同同日生效,封闭式基金的整体表现之佳超过了大多数投资者的预期。央行最新报告显示,证券投资基金已经成为中国城镇居民拥有的仅次于储蓄存款的金融资产。2006年新发行89只证券投资基金,募集资金3887.72亿元,比上年增加近3倍,基金业的资产管理规模达8000亿元。
由于基金已经成为市场上的第一大主力,而基金资产在市场上所占份额依旧很小,不足市场规模的一半,基金之间的相互博弈的局面依旧不会很强,基金市场依旧是很安全的,市场机会也依旧很好。2007年关于基金产品应重点关注各个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当中的小盘老基金,这是每个基金公司在发行新基金后的最佳受益对象,对基金公司来说大基金挣实惠,小基金挣名声已经成为最佳的选择,因此这些06年的小基金会在07年有更好的表现。
五、重点关注的行业和公司:
最近几年,市场都是在对宏观调控的猜测和争论中度过,所幸股市终于在股权分置改革这项里程碑式的制度改革中崛起。回顾2004年1783点产生的调整,大家都希望不要在同一个地方再次摔倒,也希望不要错过机会。尽管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但机遇与风险并存。重要的是,2007年应该比过去拥有更多确定性,在市场再次面临种种调控的阴影时,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支持股市上涨的原动力并未消失,人民币升值仍是A股市场走牛的根本原因,当前的大幅震荡更多的是受短期因素影响,乐观和希望仍是当前市场的主调。
谈到牛市,就不能不谈到热点板块。金融、地产作为去年引领指数不断上行的火车头,新年伊始管理层就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从提高银行保证金率,到地产遭遇的种种新规,就政策的导向而言,打压房价显然不是调控政策的直接目的,综合平衡才是最终目的。由于人民币升值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围绕这个概念的题材挖掘也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那么直接受益的地产、金融行业中的龙头品种就存在中长线上涨的内在支撑。我们认为,地产股虽受到短期的调控压制,银行股遭遇扩容的巨大压力,但在人民币升值、股指期货金融创新的引领下,还将是中长线重点布局的重点。
在一线股反复推高之后,二线股及三线股的补涨也将陆续登台。受此辐射的补涨低价三线地产股、造纸、奥运题材股的走强也不是意外。此外,随着股指的进一步调整,年报的陆续登台,业绩稳定的高速公路、化工能源等防御型行业也将迎来较好的局部表现机会。
2007年作为股权分置改革向纵深层推进的关键一年,人民币升值、制度创新、并购浪潮还需投资者的重新审视,市场带给我们的无疑将是更多的机遇。
板块 股票代码 股票名称
科技信息 000021 长城开发
000032 深桑达
000725 京东方
002049 晶源电子
000503 海虹控股
600687华盛达
地产建筑000009深宝安
000023深天地
600284 浦东建设
600170 上海建工
环保节能 000055 方大A
000096 广聚能源
000939 凯迪电力
600526 菲达环保
600550 天威保变
000930 丰原生化
化工化纤 000059 辽通化工
600352 浙江龙盛
600725 云维股份
000662索芙特
000635英力特
000677 山东海龙
600510黑牡丹
航天军工 000099 中信海直
000026飞亚达
000901 航天科技
600480 凌云股份
600855 航天长峰
江南证券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