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威
    昨日中国石化的股价在香港微跌,在沪市开盘后也持续了一段下跌,该公司所谓“第一个炼油、化工及成品油营销全面一体化中外合资项目在中国推出”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市场追捧,分析人士解释“该消息对市场已经没有新意”。
    在市场的印象中,早在2005年的7月份,随着该项目在福建泉州基地高格调的动工,其他一切都是迟早的事情。
    但这个迟早之间的事情拖到现在,其中并不是一个走程序性的过程。中国石化的人士认为,合资合同的签署才是该项目各个里程碑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该项目由“两个世界级一体化业务”组成,其一是炼油乙烯合资业务,将把位于福建泉州的现有炼厂的炼油能力从400万吨/年扩至1200万吨/年。同时,将建设新的化工装置。这一合资项目将由福建炼化、埃克森美孚和沙特阿美按50%、25%、25%的股比投资兴建,预计将于2009年初建成投产。
    其二是福建成品油营销合资项目,中国石化的占股比例提高到55%,埃克森美孚和沙特阿美按22.5%、22.5%的股比投资,将在福建省管理和经营大约750个加油站和若干个油库。
    在项目动工到合资合同签署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外资的胃口并不好。除了谈判的细节分歧外,在宏观环境上,这个时期,中国的炼油行业受到政府的价格管制,成品油价格长期大大低于市场价格。
    成品油价格和定价机制是当时外资所看不准的两样东西,在下游流通领域也有非市场化的因素所制约。推进项目的合资合同签署自然受到阻力。
    另外一方面,中国石化对合资合同的胃口也不是很好。在合资合同签署前,外资并没有进入,中国石化已经先起炉灶。项目的进展并没有受到合资合同的拖延而停顿。
    这说明中国石化在大型石化项目上的资金和技术上并没有受制于人,所以双方都没有很好胃口的合资合同的谈判,比想像中的要长。
    今年以来,宏观环境的变化也就成了合资合同签署的推动力。在这一点上,外资已经看出苗头:炼油行业的复苏回暖,成品油流通和定价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使得中国能源市场的诱惑力增加。
    从中国石化方面看,来自中东的稳定油源是其中最值得期待的事情。在过去几十年跨国石油公司在大型石化项目上所输入的“资金+技术”的模式已经过时。中国新建炼油的模式已经是以油源为龙头的一体化设计:油源+炼厂+批发+加油站。福建这个项目就是第一个样板。
    随着这个项目的进展,今后几年,来自中东和俄罗斯产油国的势力将不可避免地代替跨国石油公司在这个领域的影响。
    事实上,对市场有新意的不是项目的本身,而是项目的拖延以及双方态度的改变所透露出来的宏观环境的变化。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