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股权分置 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的非流通股在股改 之后获得了流通权。而考虑到市场稳定的需要,这些股票在一定时间被限制流通,所以也就成了所谓的“限售股”。
现在,股价进行了快两年,极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已经完成。从去年6月份起,就陆陆续续有上市公司的“限售股”由于限售时间到期,正式具备了流通资格。这样一来,自然也就产生了一个逐渐流通的问题。而换个角度来说,也是相关上市公司的股改进入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公司。而在股票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视角里,客观上是面临流通股票实际数量增加、在新的供求关系下如何寻找股价定位的问题。
从实践来看,“限售股”流通的影响很难一概而论。去年首批“限售股”来自三一重工,当时市场对此很重视,但实际上真到这个时候,其股价却也没有什么下跌。此后,在8月份迎来了一个“限售股”解禁的高潮,当时有相当于327亿元市值的“限售股”流通,其中像中信证券、东方明珠等,获准流通的“限售股”规模还不小。但总体上似乎也没有对相关股票,乃至对整个市场产生什么大的影响。那么,这是否说明“限售股”流通真的没有问题呢?其实,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回头来看,当时一方面总的“限售股”解禁数量还不是很多,对市场的总体冲击有限;另一方面是股市以及个股的点位还不怎么高(譬如中信证券当时才12元,东方明珠则是9元左右),虽然对于持有“限售股”的股东来说获利已经十分丰厚了,但似乎还不足以刺激其大量进行卖出操作;还有一方面则是当时控股股东持有的“限售股”,基本上都没有进行减持,有的甚至还有增持动作出现,这也提升了市场的持股信心。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状况在今年出现了变化。首先,现在无论是大盘的股指还是个股的价格,普遍都上了台阶。这使得在很多投资者眼里,这些股票的估值已经不那么便宜了,于是无形中也就增大了减持的动力。其次,现在可以解禁的“限售股”越来越多,今年3月份估计就有470亿元,以后几个月还会进一步增加,近十个月累计下来的可流通“限售股总量”已经是个巨大的数字。最后,现在不但是小股东在减持解禁的“限售股”,一些大股东也加入了这个行列。最典型的是泸州老窖。一般来说,小股东作为策略投资者,它减持股票不会被认为是对公司的发展前景有怀疑,但是大股东就不一样了。尽管,它们在保持控股地位不变的情况下减持股票,未必就是不看好企业,但这对其他流通股东所造成的心理影响显然是不同的。泸州老窖在控股股东开始出售原先的那些“限售股”以后,走势明显变差。中信证券在遭到大股东雅戈尔的减持之后,行情也就疲软了很多。想想也是,无论是什么股票,突然有人在高位集中抛出几千万股,都是巨大的冲击,无疑是意味着股价要下跌。
现在的问题是,“限售股”解禁已经进入了高峰期,而这些股票虽然有明确的解禁时间,但究竟如何流通则又不那么确定。这对于当前的股市来说,显然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而对于处于高位的股市来说,在某种程度来说更是一个可能引发风险的因素。应该说,让“限售股”流通起来,是流通股东为股改所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从市场操作的层面来说,人们对此所产生的影响,的确不容忽视,对“限售股”大规模流通所产生的压力应该高度重视。
(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