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泰欣 周明 肖潇
    作为今年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中国农业银行与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无疑承担着续写辉煌的重任。
    可以说,经过脱胎换骨式的改革,投资者对于国有银行的信心与日俱增,但银行改革路子还很长,如何推进内部改革、避免同质化竞争是下一步改革所应关注的。而对于政策性银行的改制,如何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是改革成功的突破点。专家认为,商业性银行改革与政策性银行转制应互动推进。
    应关注内部改革
    通过不断自身革新,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国有商业银行已初具现代化银行的整体框架。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主要财务指标已接近国际较好银行水平。
    但对于银行改革的速度,有人引发了“人造美女”的担忧。“过去不良贷款率很高,仅仅靠注资,以后不良贷款率就能降下来吗?”光大银行副行长解植春表示了自己的怀疑。
    他认为,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但中国银行业激励机制不完善、经营同质化的现象并没有大的改变,中国银行业从根本上尚未形成与国际对手竞争的能力。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虽然各银行前期不良贷款降得很快,风险控制能力也得到提高,但并不意味着其本身孕育了良好的循环机制,现阶段仍需整合巩固,尤其是内部改革的推进。
    谈起商业银行改革,中央财大校长助理史建平有着“切肤之痛”——“办一项简单业务竟然来回花费了三天时间,其间的排队成本、手续成本、精神压力等就更别提了”。类似的情况在很多银行的分支机构并不少见。
    史建平认为,在改革的整体框架初步成型的背景下,之所以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内部改革、激励机制还不到位,如何根据实际需求做好相关业务的调整,深入到分支机构、基层人员,这是目前国有银行应该着力解决的。
    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给四大银行带来了不小压力。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等中小银行也在积极“攻城掠地”,开始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竞争形势使得大银行要进行业务创新,但众多同质化的产品并没有得到大家的青睐。史建平认为,银行业务的创新并非是推出更多的产品而在于异质化竞争。各银行应根据保有客户、分支机构、经营水平的不同量身定做自己的产品集合。他举例,在农行改革过程中,可充分考虑农业农民的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研发适合的金融产品,有针对性地服务,不仅能有效地避开与其他银行的直面碰撞,也能更好地巩固市场。
    政策性银行须与商业银行携手
    国开行改革的成功无疑对推进政策性银行的转变有着积极的示范效应。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认为,如何做到定位准确是政策性银行首要解决的问题。他介绍,包括世行、亚行都在根据实际情况作自身业务的调整,政策性银行的转制永远都是“进行时”。只有在调整中真正做到“不与民争利”,政策性银行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对于转型,国家开发银行总会计师刘大为认为,政策性银行应该与其他的金融形式进行有效的安排,使其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完善。他指出,目前政策性银行改革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资金支持,如农业资金支持和专业资金支持,另外还有基础知识的支持等。
    在目标和方案酝酿的过程中,任何尝试都是值得的。汤敏认为在改革的过程中,政策性银行应进一步拓宽自己的市场,尤其要加强同商业银行的合作,为以后业务的开展积累宝贵的经验。他表示,由于目的不同,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在经营方式有着差别,在向商业化推进的过程中,政策性银行可以与商业银行在新的领域或项目上开展联合融资,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单独运作中风险,也能促成业务创新。
    刘大为认为,只有使政策性金融在支持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有效的融资安排,才能更好地推动引导业务的深化。他表示,双方的推动需要在市场行进过程中携手并进。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