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产经新闻

调查显示近五成消费者不信任洋品牌

   国外知名品牌产品以往在国人心目中一直是高品质的代表,可是近年来,一些洋品牌产品质量问题屡屡被曝光。在国人心目,洋品牌还能获得信任吗?

  【数据】

  近五成调查者不信任洋品牌

  美国博士伦润明水凝护理液存在危险;日本索尼六款数码相机被全面召回;雀巢婴儿奶粉含碘量超标;艾格等知名服装品牌被检测出对人体有害物质;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盟国家进口的名牌皮鞋包括Clarks(其乐)、STRADA(莱仕)、佐治等,因质量不合格在浙江被集中烧毁。

知名洋品牌产品屡屡陷入“质量门”。

  近日,《国际先驱导报》与新浪网就“对洋品牌你还信任多少”举行了联合调查,截至3月13日24时,有2477名网友参与了调查,其中有48.73%的人表示“不怎么信任”洋品牌。湖北武汉李先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曾经用过一个国外品牌的化妆品,擦了以后皮肤瘙痒,起疹子,还不如不擦呢。”黑龙江的刘先生则说,“我曾买过一件国际知名品牌的T恤,1700多块,后来洗过之后就掉色了,去交涉时对方也不给退货,后来只能不了了之。”

  江苏南京王先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他不信任洋品牌的原因是“假洋品牌也很多”。他曾在一家外资公司工作过,他们公司的产品冒用国外著名品牌,打着欧美原装的旗号行销中国,而这些,一般顾客不会明白。

  在调查中,有36.79%的人表示“仍然信任”洋品牌。浙江刘女士说,“洋品牌发现质量问题,它会撤回或者销毁,但是国内的品牌出现质量问题,这方面的服务不是太多,如果媒体不报道,它也不会召回。”

  在调查中,有高达80.36%的人认为“洋品牌对中国消费者存在某种歧视,店大欺客”。河北石家庄的王先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以前我对国产电器基本不信任,大部分选择日本品牌,但是近几年发现他们的售后服务质量、售后服务态度都不太好,我的同事用的一款日本相机出了问题,维权的时候始终得不到解决。” (实习记者 吴镭 发自北京)

  【消协说法】

  高价格(不等号)高品质

  为什么一些国际知名品牌会出现基本质量问题?他们对待消费者投诉态度如何?中国消费者应该如何对待国际知名品牌?近日,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叶元春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的采访。

  浙江省一向敢于对“洋品牌”说“不”,在国际品牌质量监管方面堪称表率。2005年索尼六款问题数码相机在浙江全面退市;2006年丰田公司就渗油问题向广大用户表示歉意,并在浙江省消协的督促下采取一系列处理措施;今年,一批欧盟国家进口名牌皮鞋因质量不合格在杭州市郊被集中烧毁。

  叶元春认为,导致知名国际品牌在中国问题很多的原因有三:个别生产者不依法经营;监管力度不够到位;消费者迷信洋品牌。他解释说,“我们国家对国际品牌产品有相应的质量标准,但是一些国际品牌的生产厂商不把中国标准看在眼里。再有,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方或部门对洋品牌开绿灯,进行免检,实施超国民待遇。”

  另外,据叶元春介绍,浙江省消协在实际投诉处理过程中发现,国内大品牌比较重视消费者组织的意见,而一些国际品牌的态度则不很积极,措施也不得力,有时以挤牙膏的方式来处理消费者的投诉。这对于价位较高的进口消费品来说,有价格与相应服务质量脱节之嫌。

  谈到消费者应持的态度,叶元春的建议是要明白“高价格与高品质不能绝对画等号”。他强调,“前段时间浙江工商局烧毁了一批质量不合格的国际名牌皮鞋,这些牌子的产品价格比国内同类产品高出许多,但质量却不敢恭维。而去年浙江省工商局对杭州市一些品牌服装进行了一次质量专项抽检,结果37个批次的国外知名品牌服装中,有22个批次不合格,近六成国际知名品牌服装在质量上没有达到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实习记者 李琳发自北京)

  【洋品牌态度】

  “国际品牌的质量和实力没被动摇”

  近日,《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联系采访在产品质量方面出现过负面报道的国际名牌企业,意图了解他们对于自身“问题”以及本报调查结果的态度。采访中,许多企业采取婉拒的态度,卡夫公司负责人看了采访提纲,但最终仍是答复没空接受采访;星巴克表示很遗憾,没有时间;只有艾格公司坦然接受了采访。

  采访中,艾格公司(北京)管理部经理童先生表示,今年1月末传出的“艾格服装含有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超标”的报道对艾格在中国的销售确有影响,“新工艺在开发过程中难免会疏漏一些技术指标,但并不是我们不重视,这件衣服不好不代表我们不负责任”。

  他认为,媒体和工商质检部门的监督对艾格而言是好事,“即便我们公司有很多控制品质的部门,但并不能保证所有产品都不会有疏漏,这件事在短时间内艾格在中国的销量会有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对我们有促进作用。”

  童先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这次“芳香胺事件”是艾格进入中国12年来发生过的问题中最大的一次。在进行数据跟踪后,艾格将所有相关产品撤柜,第三天即在自己的官网上发表公开声明,表示对所有销售行为负责,即便没有购物发票也可退货,并从各销售渠道召回问题服装并销毁,同时与媒体加强沟通。

  他觉得,知名洋品牌面对问题更应该采取及时和坦率的处理态度。

  对于《国际先驱导报》与新浪网联合调查的数据结果,童先生认为即使大众信任度降低,国际品牌的质量和实力仍没有被动摇。他说,其实国际品牌未必都赢在质地高档,更重要的是质量稳定,所以相信以后选择的人仍然会有很多。 (实习记者 李琳 发自北京)

  【专家声音】

  “不必一棒子打死”

  国际品牌在出现问题后应该如何挽回声誉?如何看待他们“国内外产品标准不一”的辩词?消费者应该如何看待出现过问题的国际品牌?《国际先驱导报》为此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的柴小青教授。

  柴教授认为,改正后的宣传对企业化解危机十分重要,这些国际公司在改进产品不足后应通过官方机构重新认证并公之于众。

  一些国际企业在出口商品时将中国与欧美国家区别对待,而反对国际品牌对中国市场实行“双重标准”的呼声时见报刊、荧屏,对此柴教授有其独特见解。他认为,对于涉及生命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商品(如食品、化妆品)无论在哪里都不能含糊,须一视同仁按照世界统一标准对消费者负责;而对汽车这类高级消费品的生产,国际企业推出适合中国市场的第二重标准未尝不可——但有一个重要前提:性价比要合理,信息披露须全面真实。进入中国的产品质量水平若低于国际现行标准,则价格也要相应降低,并向消费者说明其实际采用的质量标准,使消费者的选择建立在充分知悉真实情况的基础之上。

  消费者应该如何看待出过问题的国际品牌?柴教授认为,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应该成熟,要知道“洋品牌质量好其实是一个统计规律,其产品绝大多数符合质量标准,总体上来看它是质量比较好的,但不排除出现有缺陷商品的可能性,不保证百分之百没有失误。而对于有过过失的洋品牌,也不必一棒子打死”。 (实习记者 李琳 发自北京)

  【学者见解】

  不崇洋只因民族自信心提高

  面对国际洋品牌,中国人从原有的盲目崇拜到后来的欣然接受,再到现在的怀疑和批评,其间也包含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态度的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主任时统宇接受《国际先驱本报》采访时说: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以到肯德基吃饭为荣,借以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用外汇券喝可口可乐则是奢侈标志。如今肯德基在国人的眼里只是一种快餐品牌而已。崇洋态度的变化是民族自信心增强的明显标志。

  国际品牌在中国本土化经营的过程中,中国人对其态度也发生了飞跃式的转变。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国内经济迅速发展导致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的成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国的本土化品牌浮出水面,在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也不断提高。从吃、喝到家电、汽车,“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消费者选择的对象。中国人对国际品牌不再仰望,而逐渐信赖并支持本国的品牌。

  对于年轻乃至更年轻的一代仍然崇尚国际品牌的现象,时统宇说:“对于这些吃洋快餐长大的孩子,他们如此表现很正常,毕竟从国际品牌的影子下挣脱出来需要一个过程。年轻人需要长大,就如我们的国产品牌和民族自信心一样。” (武和霞 )

(责任编辑:胡立善)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叶元春 | 李琳 | 童先生 | 索尼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