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些垄断企业高薪酬的声讨被对国企内部薪酬不公的关注所取代。中央党校最近发表一份题为《对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的报告,揭开了国企员工收入不公的盖子。他们指出了不公的垄断病因,却没有开对药方。
从报告来看,有些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工资递增速度快于城镇在岗职工的平均水平,垄断收入增长最快,垄断行业高于一般竞争性行业。
民众之所以对于一些垄断企业高薪颇有訾议,原因在于这并不是劳动力市场竞争形成的薪酬序列,行政性垄断企业的高薪建立在对社会资源的低价占有基础上,社会为垄断企业的高薪付出了成本。
垄断收入的内部不公同时印证了另一个结论,即企业内部的薪酬激励基于身份与特权而来。基于身份的用工制度,暴露出这些企业激励制度的低效与混乱,当然也就反映出整体生产效率的低下。但低效企业的管理人员却凭籍其对社会资源的占据,轻而易举地获得几十万、上百万元的年薪,且借市场化之名行之,自然会令人存疑。
以行政与身份等级按资排辈获得收入,是行政性的企业与伪市场化企业叠加而成的产物,这些企业距计划时代不远,身上还留有鲜明的胎记。当企业的高管以国际标准理所当然地获取高薪时,容易忘了自己的身份乃是行政任命的结果,而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病像既清,课题组开出的药方是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取消行政保护。除要严格执行即将出台的名义工资总额控制制度外,还要实行行业工资分类调控制度,强化审计。加大利税调节力度,在实行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中,对于垄断企业利润应提高上缴国家的比例;在税收调节方面,对垄断行业加征或提高利润特别调节税。建立严格的披露制度。首先垄断行业要向全社会公开披露经营班子和全体员工的收入,增加透明度。
公开与透明、取消保护是必要之举,但不是关键之举。报告虽然指出经营者收入高低缺乏依据,按要素分配改革远未到位也是一个突出的矛盾,可惜被放在了一个不显眼的位置。药方重在行政控制手段,与利润、税收的二次分配,未涉及如何建立自由流动的公开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而这恰恰是形成市场化薪酬的根本。
以行政手段对国企薪酬截高补低,以前屡有尝试,可惜每次都铩羽而归,在调控声中薪酬不公现象反而愈演愈烈。很简单,凭借行政垄断地位暴得厚利、以行政身份兼得企业家之名的国企管理层,对市场化的劳动力价格就易拒斥,因为薪酬改革首先损害的是自己的利益,让政府的行政命令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收效。美国上世纪70年代制订最低工资,政府行政命令的结果是美国经济有了历史上“最失败的一页”。
要打破这一瓶颈,中央政府应下决心逼央企从激励制度上从伪市场化走向真市场化,从高管的选拔开始,一直到职工的招聘,都从劳动力市场中来,高管应为职业经理人,而不是夹袋中的官员备选人。这样,市场的薪酬水准就能覆盖到国企———国企不再成为市场特区,薪酬特区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要看全文,请进>>“叶檀博客” https://yetanyetan.blog.sohu.com/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