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06年,安徽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金融系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实现安徽崛起的共同目标,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金融经济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日益形成。
    一是经济和金融双双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全省经济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财政收入突破8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全国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居全国前列。金融发展也相应呈现又好又快的喜人势头,产业规模发展壮大,资产质量大幅提高,经营效益成倍增长,主要指标再创新高。
    二是金融服务经济的功能明显增强。全省各类金融机构坚持把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与促进地方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引导资源有效配置,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加大对“861”行动计划项目等重点领域及中小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信贷投放的均衡性、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三是金融发展的环境明显改善。各级党委、政府更加关心、重视和支持金融工作,加强沟通协调,促进银企对接,创造良好环境。全社会信用观念日趋增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企业信用状况和银企关系明显好转,金融案件“执行难”得到改善。
    充分认识金融工作“两个预期”
    一是地方经济与金融业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一荣俱荣。近年来我省经济和金融呈现互动发展、共同进步的良好态势,就是强有力的说明。
    二是加快实现崛起离不开金融的鼎力支持。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未来五年实现“两个翻番”的目标。从安徽的现实来看,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效果将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经济的功能,做大做强金融平台,壮大总量,调优结构,支撑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金融本身也是一个重要产业。金融不仅是资金运用的“信用中介”,本身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产业属性。目前,我省金融产业占GDP的比重不足2%,比全国低1个多百分点,金融产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总之,发展经济,金融是核心;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是主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崛起,金融是重要支撑。
    我们要清醒认识金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充分看到“两个预期”。一是金融业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开放势必带来金融业的全面竞争,从短期看会给金融业带来空前的压力,从长期看则给我省金融业增强竞争力、提升服务水平,带来了新的动力。关键看我们如何去应对。二是安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要看到安徽的现实发展,更要看到安徽发展的预期。
    加快培育多元化金融市场主体
    做大总量、壮大规模,是安徽金融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与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省金融业发展还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金融资源供给不足。我省GDP、人口分别占全国份额的3%、5%,而存贷款总量、证券市场融资均只占全国的2%;从人均水平上看,2006年我省人均GDP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3%,而人均拥有银行业资产、人均贷款余额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8%、46%。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建设具有安徽特色的金融组织体系,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市场主体相互竞争、蓬勃发展的局面。
    加快金融业发展,既要靠“国家队”,也要有“地方军”。目前安徽地方金融发展形势喜人,地方金融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贷款增量大幅度上升。要巩固发展这一良好的态势,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创新服务、做大做强。徽商银行要以国内乃至国际先进金融企业为标杆,努力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知名金融企业。农村信用社要加快改革转制步伐,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别要抓住当前中央重视和支持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大好时机,积极做好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试点工作。同时,要加快建立健全市县担保体系和担保补偿机制,构筑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重视加强保险市场主体建设,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开放金融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是安徽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安徽的金融市场,既要向外资开放,又要向外省开放;既要向国有资本开放,也要向社会资本开放;既要在城市扩大开放,又要在农村地区放宽准入。要着力营造有利于各类所有制金融企业平等竞争的发展环境,像引进工业投资那样引进金融服务,推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通过招引和培育各类市场竞争主体,集聚更多的金融资源。要积极创造条件,优化开放环境,鼓励境内外金融企业在我省设立机构,鼓励境内外资本在我省投资参股或直接设立金融企业,鼓励境内外资本参股我省新设法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信用社改革。
    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资本市场已初具规模,但发展还很不够,直接融资比重和规模都很小。2006年,我省银行贷款和利用资本市场筹资比例为98.7:1.3,与全国相差13个百分点(全国为85.7:14.3),融资主要靠银行贷款的格局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我省上市公司中大市值公司少,证券交易量、投资者开户数占全国的比重,都低于我省GDP占全国的比重,证券化率(上市公司市值占GDP比重)只有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当前,资本市场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决不能错失机遇。
    加快构建我省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必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是要切实提高对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重要性的认识,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开展工作。当务之急,省直相关部门和证券部门要加强调研,研究制定出安徽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二是要瞄准大企业加快培育上市资源。加强基础工作,加快推动大企业特别是省属大企业上市步伐。对已经上市的公司,要积极开展资产重组,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整体上市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做大做强。三是要紧跟国家关于中小板、创业板的政策变化,针对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做好上市的服务和引导工作,促进全民创业和非公经济的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加快推进金融服务创新
    目前,我省金融资源供需脱节现象比较突出,金融资源配置在行业和地区间分布不尽合理。金融资源投放主要集中在优势地区,集中于交通、能源、房地产等行业和重点企业,县域经济、“三农”以及科技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必须积极适应安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方式方法,特别要加大对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不断增强经济与金融的协调性。
    一是要大力支持全民创业和科技创新。这是安徽发展的希望所在、优势所在,也是金融业发展的潜力所在。这两年,全省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贴近企业开发了许多个性化、特色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我省科技创新的潜力和空间很大,合肥市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各地也都有一些科技成果和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做大做强科技产业,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搭建金融平台,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二是要大力支持县域和“三农”。近年来这方面我省有了不小的进步,但仍是我省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目前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提速,县域经济总量几乎占了全省的半壁江山,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两年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而县域信贷投放情况仍不乐观。2006年,我省县域贷款余额只占全省贷款余额的24%,新增贷款余额占全省新增贷款余额的22%,县域贷款余额增幅低于全省1.4个百分点。可见,与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县域金融支持明显不足。我省是农业大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很重,急需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我省金融系统在体制、机制、方式等方面仍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服务供需不衔接,农村资金严重外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快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开发。各家银行都要根据我省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加速的实际,调整优化县域网点布局,充分利用在县域的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要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多形式经营、多渠道支持的农业保险体系。同时要从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出发,制定完善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
    加强和改进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金融工作是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正确处理好党委、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进一步形成金融与经济互动双赢的发展格局。
    一是要健全协调机制,落实完善政策,在支持金融发展上有所作为。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金融工作,把金融业发展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考虑。省委、省政府已经恢复成立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各地都要建立必要的协调机构。要确保各种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省直有关部门要开展一次专项督查。同时要更好地引导和推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尤其要发挥好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合理引导金融投向,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入驻安徽,调动金融服务地方发展的积极性。要大力实施金融人才战略,加快培养现代金融人才,加快引进高层次金融人才,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金融队伍。
    二是要加强金融知识学习,熟悉金融工具运用,在推动金融创新上有所作为。要牢固树立现代金融观念,学会按经济规律、金融规律、市场规律办事,既要与金融机构加强协作、搞好服务,又要充分尊重和保障金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决不能直接干预金融企业的运行。从我省的情况来看,越是发展快的地方越重视金融工作,越善于利用金融工具,促进了金融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是要加强信用建设,配合金融监管,在维护金融安全上有所作为。诚信是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石。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加强协调配合,强化信用建设的基础工作,积极整合分散在各部门、各金融机构的信用信息,实现信用信息的及时共享,尽快形成信息畅通、标准统一、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坚决遏制逃废银行债务,加大金融维权和金融债权追缴力度,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非法证券活动等不法行为,切实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面对金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机遇难得,责任重大。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开创我省金融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安徽、加快实现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