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约高级记者 高新庆
引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9月22日下午5时左右,我们一行人应约在香港一家酒楼与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侨联副主席、中国银行董事会名誉副主席、96岁的庄老庄世平见面。
庄世平创办企业、创办银行,历尽风险,艰险,日理万金,大把大把黄金、港元、美钞,支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支援国内建设,以及救助无数革命者、难民、灾民和贫苦百姓,而他自己却两袖清风,固洁守贫,“利万物而不争”。他和他一家过着十分清贫、十分穷苦的生活,甚至冒着日寇和反动派逮捕追杀的风险,拳拳赤子爱国之心,可鉴日月。
22日、23日下午两次采访,两次谈话过后,又深入了解一下他的事迹、为人,我不知道如何来写庄老,苦苦寻思,突然老子“上善若水”这句名言跳进脑海并定格于脑海。对,只有“上善若水”这至圣之言,才能概括他人格的魅力,和波澜壮阔、艰苦卓绝、跌宕起伏,而又丰富多彩的一生。
志存高远老骥犹伏枥
刚落座,我对庄老说:“看来您老很硬朗,加上闰年闰月,您已是百岁老人了,请问庄老,您每天坚持怎样的锻炼,有什么长寿秘诀?”
庄老慈祥地说:“我现在眼力不大好,但听觉很好。锻炼没有,活动很多”。庄老想完全退下来,但中央不同意,名义上虽退了,还兼了几十个职位,全国侨联副主席、香港各届文化促进会会长、香港侨界社团永远荣誉会长……因为庄老在香港、全国、全世界华侨界影响甚巨,很多事都要他出面协调、组织、出主意,而他威信最高,一言九鼎,他的话,有理有据,深谋远滤,周到周全,大家都愿听,都愿照办。而他又豁达、开朗、大度,即使反对过他的人,只要爱国,他都尽量团结、亲近,无私无畏,全港人十分佩服。所以,退而不休,每天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庄老也乐此不疲,视为国为民做事为自己的生命。家人告说,庄老晚上回家也没闲着,脑子仍在思考各种问题、工作的解决办法,有时只躺着打二三个小时的瞌睡。
庄老说:“我也老了,有些事自己不能亲做亲为,各方面需要我帮助协调协调,组织组织,出出主意,但我决不会指手划脚。人老了,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做点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尽点心而已。光说各种捐款吧,每年都达几千万、几亿,不尽心上心行吗?”庄老说得那样平淡平静,但他的话就像涓涓溪流,清彻而滋润。
我这一生,写过众多人物,包括政界、企业界领袖;包括作家、教师、社会贤达;也包括科学家、劳模、工人、农民,以及商贾小贩,三教九流,但没有一个人像庄老,令我心仰神驰,久久不能忘怀。
寄语潮汕关爱显真情
话匣子一打开,庄老打开手里9月21日香港《文汇报》A11版,指着头条新闻“2700亿重塑‘大粤东’39项目利港产业转移(肩题)广东向东看,港企遍地商机(主题)”说,粤东发展战略终于出台了,这是大好事。更早,广东省召开广东在港人士座谈会时,张德江书记问我有什么意见、建议,我就提出要注意东西两翼的发展问题。多年来,中央、广东的政策,都是集中发展珠江三角洲,粤西和粤东,相对来说发展差距越拉越大。粤西和粤东就像大鹏两翼,两翼不强劲,就会拖广东和珠三角的后腿。
庄老是普宁果陇村人,对潮汕地区发展更是特别关心。他说,相比深圳和其他特区,汕头特区发展要慢一些,整个汕头地区发展滞后,有改革问题,包括体制改革、行政改革,但主要是没有集中精神、力量抓经济。现在,汕头一市变三市(汕头、潮州、揭阳),但三市不要变“三国”成鼎足之势,做刘、关、张,三市要互相支持。三市,以及汕尾,要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整体发展。要把经济搞上去,把经济蛋糕做大。经济上不去,班子几套,人民负担很重呵!
庄老更严肃指出潮汕地区经济上不去,还有深层次问题。外地企业去投资办厂,干扰很多,环保、工商、税务等等,四面八方都来查,没犯法你查什么。引进来都跑掉,普宁纺织业不少移往广州,站不住呀。香港全部是私营经济,香港法律清清楚楚,走私、贩毒一定要管住,其他很自由。要贯彻民本思想,为人民、为企业服务嘛,政府要关心、扶持企业发展,有的不一定要钱,给政策,政策扶持嘛!不要搞政权控制。庄老还举出很多事例说明,政府要讲信用,要真正反贪腐,建立清廉政府、信用政府,不能朝令夕改,不能这一届政府不承认上一届政府承诺,后任对前任不负责任。环境好了,政府信誉有了,投资就会来。
庄老特别提出,潮汕地区经济上不去,一是班子换的太勤,凳子没坐热就调走了,缺乏长期打算;二是人才缺乏,教育滞后。他说现在讲知识经济,潮汕地区有几个人懂?技术人才、专家,也非常缺乏,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会带来不少困难,要突出抓好人才培育和人才引进问题。
庄老对潮汕地区滞后的分析真是入木三分,他的意见、建议,中肯而实在,处处表现他对潮汕人民的深情厚意。
潮汕人民怎能忘了庄老的关爱和浓浓的乡梓之情呢?
华侨首富李嘉诚从70年代后期起,对潮汕地区的巨大捐献,从居民楼到医院、桥梁、学校,以及以巨资建设国内外一流的汕头大学,这既是李先生爱国爱乡的“乡梓情结”,中间也有很深的“庄老因素”。庄老不仅是牵线搭桥,而是全程跟踪、全程服务,每一笔捐款都让落到实处,使之发挥最佳效应。庄老的亲躬亲为,呕心沥血,令人十分感动。
1978年9月,国务院为加强广大华侨和港澳同胞的凝聚力、向心力,决定邀请华侨和港澳同胞代表参加国庆观礼。港澳组织了以庄世平为团长,以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罗克明、梁尚武为副团长的港澳同胞国庆旅行团,团员包括李嘉诚、利铭泽、胡汉辉、廖瑶诛、马蒙、胡应湘等著名实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国家正处在坚决肃清“四人帮”流毒、影响,平反冤假错案,拨乱反正时期,也是更大变革的前夕。“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这一行人出席了人大会堂国庆执行会,国庆文艺晚会,又在北京、成都、重庆、三峡、武汉各地参观,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和欢迎。他们都萌发了要为国家做点事的想法。李嘉诚心情更加急迫,希望庄老尽快为他落实。庄老说:“快了,快了”。庄老立即把李嘉诚的意愿告当时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并商定好意见,并迅速传递到潮州市和潮安县。
回到香港,不久,以老家潮州镇归国华桥联合会主席李春泽代表潮安县统战部和外事办名义邀请李嘉诚偕夫人返乡访问的信件交到李嘉诚手里。李正好商务繁忙抽不开身,又难以婉拒,于是把庄老请来商量。一封经庄老过目,热情洋溢,“有助于乡梓福利之事”,“我甚愿尽绵薄”,“倘有此需要,敬烦详列计划示知为盼”的信立即寄往了潮安县。
当时,潮安县同全国一样,成千上万上山下乡干部、知青返城以后,第一大难题是住宿问题,很多人是赤手空拳回城,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或寄住亲友,或临时搭蓬屋栖身。县里根本拿不出钱为这批人建房。接到这封信,县里首先想到的是为这批人建房。11月6日一个筹建民房计划送到李嘉诚处,李选择最佳方案“乐观厥成”。从此拉开了李嘉诚投巨资全力支持潮汕,支持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序幕。
李嘉诚共两次捐资建民房,面积达14500平方米,楼房14座,解决了276户住房问题。还另捐100万元,作代纳租金之用。
之后捐建“潮安医院”、“潮州医院”,各出资1100万元;另各家医院另给20万港元,用以救活贫困患者;
捐建韩江大桥,两次捐赠450万港元;
三次以老母李庄碧琴的名义,为修复开元寺捐赠211万元。
李嘉诚对庄老特别尊重,特别信任。曾对庄老说:“内地其他地方如需要我尽绵力的,也请多予指教。”
庄老曾视察汕头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了解该医院设备简陋,经费短缺,特请医院拟订一份捐资购设备清单,庄世平过目后,亲自交给李嘉诚。李嘉诚看总额仅几十万元,思忖良久,诚挚地说:“偌大的汕头没一间像样的医院,实在说不过去。我们要支持,就要干出效益来。像这份清单,仅几十万元,买一台高精尖的仪器都不够……为家乡父老治病赠药,花多一点钱也没关系。所以,还请你再详细落实一下。”庄老又一次考察附属医院,深入了解了实际需要,拟订了新清单,分二级,一级为200万元,一级为500万元。李嘉诚欣然确定500万清单。在70年代,这样的巨额捐款前所未有,震动了潮汕,同时带动了一大批港澳同胞纷纷为家乡捐资办各项福利事业。这叫一花引来百花香。毫不夸张地说,潮汕每一个市、县、乡镇,以至村庄,无不有港澳及泰、新、马等东南亚世界各地侨胞的捐赠、捐献,从捐资建学(包括小学、中学)建医院,建潮汕体育馆,建国书馆、文化中心,到建桥、修路、修房,挟助困难学生,救助孤寡老人,华侨义举,感天动地,无所不包。且不说所有捐赠,但一些大的捐赠都是庄老牵线搭桥,跟踪服务。
由庄老一手策划、建立的香港普宁同乡联谊会,庄老以社会繁忙为理由,坚持不担任具体职务,但被一致推举为创会会长。在庄老关心支持下,普宁同乡联谊会为普宁揭阳做了许多有益工作。
1995年联谊会庆典之后,联谊会会董即决定:
一、响应全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希望工程”活动,决定将泰侨张国光,张仲威二位乡亲捐赠设会的20万元,加上庆典收到的贺金,会内乡亲捐赠,创建“普宁希望小学”,作为创会献礼;
二、设立“教育基金”,资助能够考入香港大专院校而又经济困难的普宁乡亲子女,并对学生成绩特优的子弟给予特别奖励,培植人才;
三、提供咨询服务,协助同乡在本港及内地投资、建厂、办校等有关事务;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康乐文娱活动,举办讲座、展览会等,使乡亲身心健康,增进知识,加强团结。
之后,该联谊会把无限深情、关爱源源不断送往潮汕大地:1995年12月31日,由副会长陈伟捐建的“伟华学校”扩建工程完成,同时改名为“大北山希望学校”,再由陈伟华赞助10万港元作为该校教学基金,更名庆典会,庄世平亲自参加;
1997年后,普宁华侨中学教育基金会成立,庄世平任荣誉会长,陈伟任会长,成立之日,即收到海内外各界捐赠170多万元;同时,普宁华桥医院公益理事会暨基金会宣告成立,荣誉会长、会长仍是庄世平、陈伟,基金会随即筹款达100万港元;
香港普宁同乡联谊会永远名誉会长吕高文家族捐建“普宁英才华桥中学”,1996年9月交付使用后,吕氏家族又将该校捐赠200万港元作教职员工奖励福利基金,并购土地,准备扩大该校规模;
1997年下半年至1998年初,庄世平多次视察,普宁占陇镇华侨医院、敬老院和下架山医院,回去即动员联谊会成员捐款几百万资金用于这些项目环境的美化、完善。
1997年,香港普宁同乡联谊会改选,庄世平任荣誉会长、创会会长,陈伟任会长,陈伟作了很多工作;
2003年,再度改选,会长由叶树林接任。叶树村先捐建“池尾叶树林华侨医院”,之后陆续捐建“香港广东社团总会育英中学”、普宁池尾合浦村“叶树林大道”、普宁合浦学校“叶广隆教学楼”、叶树林体育场等教育、基建项目,捐建总共达4800多万元;
副会长黄雅茂继捐270万元建普宁第二中学“维元堂”之后,又捐70多万元作各种费用;原为副会长,现为会长的陈统金,是普宁市政协委员,揭阳市工商联副会长,在普宁投资建厂,一次就捐53万元给普宁二中建“尊师楼”。光普宁二中,加上黄雅宏150万元捐建的“电教楼”,黄维大150万元建的“教学综合办公楼”,以及王得毅捐建各项设施,旅泰校友捐建的“艺术馆”,侨资捐款达1200多万元。
庄老对揭阳市特别关怀。由会长陈伟,名誉会长陈大河,以及张庆民于1999年底发起捐建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的“世平图书馆”工程,耗资216万元,当年12月动工,次年5月即交付使用,为年轻学子营造了一个好的学习环境。2002年深秋,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曾庆忠来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和潮汕学校讲课,庄世平、陈大河、陈伟三位高龄长者,不仅全程陪同,还在学生座位认真听讲课。2004年5月29日,在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校董会时,庄世平被推为名誉主席,陈大河、陈伟被聘为校董。
而最典型、最值得浓抹重彩写上一笔的是由李嘉诚出巨资,由庄老自始至终运筹的创办国内外一流的汕头大学。
庄老认为民族复兴,最根本是教育,培养人才,所以他对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
“粤东地区必须办一所大学”,这是几代潮汕人的梦想。
1980年5月24日,是一个重要日子,庄老还清楚地记得,这一天,汕头大学筹委会经广东省委批准,宣告正式成立。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特区管委会主任吴南山出任筹委会主任,庄老与广东省人常委会副主任蚁美厚、罗明,副省长杨康华、香港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广东省文教办公室主任李超、广东省高教局局长林川、汕头地委书记罗晋琛同为副主任,后来又增补汕头市委书记林兴胜,汕头市长陈燕发为副主任,另有委员8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新闻系主任罗列兼秘书长。
办汕头大学,这历史性工程正式启动。勘察、选址工作随之展开。
办一所名牌大学谈何容易?首先庞大的资金从哪里来?国家拨款,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国家拨款不可能,只能是民间筹集。
庄老提出,可在香港成立基金会,让创办汕头大学信息很快传达到港澳同胞和广大华侨,特别是潮汕籍同胞和华侨中间,动员他们捐资建校。
无论庄老,还是吴南生等,他们把最大的希望聚焦在虔诚的爱国主义者、乐善好施的李嘉诚身上。
香港钟表业至尊、李嘉诚舅父庄静庵的厦门之行及观感,使李嘉诚萌发了学习陈嘉庚,为家乡办了一件旷世伟业的愿望。
1980年清明刚过,在潮州市有关方面陪同下,庄静庵夫妇游览了厦门名胜古迹。特意来到集美拜谒陈嘉庚墓,看到吊陈先生的人仍络绎不绝,庄静庵老先生顿发感叹:“为人子女,也难得如此!”接着又参观陈先生纪念馆“归来堂”,赡仰周总理亲自赠送的陈嘉庚铜像,还获赠二本“嘉庚集”。归来,他加快了自己捐赠的绵德中学、绵德幼儿园的建设。又专程转赠一本《嘉庚集》给李嘉诚,说:“人生能像陈嘉庚一样,足矣!”
李嘉诚认真读了《嘉庚集》,又闻知汕头正筹办大学,他心中激情澎湃,他邀请庄世平作了一次历史性谈话,终于使办汕头大学梦想成真。
廖琪的《庄世平传》一书是这样描写这次谈话的:
李嘉诚:“世平兄,你说,人生什么最有意义呢?”
庄世平:“兴学育才最有意义。陈嘉庚先生的名字是和他创办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联系在一起的,这样的人生最有意义。”
李嘉诚感叹:“祖国现在搞四化,潮汕没有一所大学就无法快出人才呀!”
庄世平点头称是:“你说得很好。厦门有所大学,汕头也应有所大学,才能加快国内四化建设的步伐。厦门大学历史上培养了不少学生,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将来汕头办所大学培养现代化、高水平人才,对祖国贡献也一定很大。”
李嘉诚:“办一所大学要多少钱?”
庄世平:“大学像海洋一样,多少钱都可投进去。我和吴南山先生商量过,第一期开办费需要三千万元。”
李嘉诚:“三千万港元够吗?”
庄世平:“这已是不小的数目了。作为开办一所规模不大的大学,也是可以的。至于以后要扩大发展,当然还需要多的投入。”顿了顿,又强调:“只要有个良好的开端,会后继有人的,将来一定会得到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响应。”
李嘉诚当即拍板:捐赠港币三千万元,并说:“筹建汕大第一期工程就由我开头吧。潮汕人遍布世界名地,豪商巨贾也不少。众志成城,集腋成裘,汕大一定能办起来的。”
………………
之后,李嘉诚在庄世平陪同下,坐飞机直飞汕头来勘址。看来几处地方,最后确定在桑埔山下。预定校址座落在潮安、澄海、揭阳、汕头市区交界处,离市区仅7公里,背倚重峦拥翠的桑埔山麓,面向广阔的沃野平川。校内日月坑水库,碧波荡漾,鸟语花香;附近龙泉岩,泉水甘冽,常年叮咚;岩前明代嘉靖年同兵部尚书翁万达的“翁公书院”,故迹犹存,书香流远。这是一块风水宝地,李嘉诚欣喜万份,对吴南生和庄世平说:“好,学校就建在这里!”
李嘉诚又拨巨款请香港最著名的伍振民建筑师事务所进行总体设计,几易其稿,经李嘉诚、庄世平多次指点、审阅,1982年初总体设计完成,拿回汕头,征求名方专家、部门意见。这个设计总的是风格独特、气势恢宏,既具现代风格,又优雅、宁静、优美,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校园中央的主体楼群:行政楼、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学生等近10幢环形大楼,既各自独立,一层空间走廊又使之呵成一气,楼与楼间隔60米,中间是绿化庭院。这样不仅避免了嗓音影响,避免了师生日晒雨淋,还可以成为师生文娱活动和散步休闲的好去处。设计得到与会筹委、专家、名部门负责人的绝大多数赞同,吴南生拍板:“我看这个设计好,按李先生和庄老的意见修改后,可付实施。”
随之,李嘉诚慎重考虑,一封追加预算50%的信呈现在筹重会面前,信如下:
吴主任委员南生先生
庄副主任委员世平先生赐鉴:
大学筹重列位委员
昨与庄世平先生晤面,藉审大学筹备工作进行情况。为使建校计划及设备购置各项预算更臻完善起见,本人兹特自动建议将照原定预算全部大学建设费港元三千万元增加百分之五十共为四千五百万元。以使此计划能臻较为完善效果。本函作为正式证实,尚希查照,列入预算案内。
上述捐款,配合筹备需要,每次调动当接获庄世平先生通知七日后当即如数汇上。
在过去筹备期中,歉以事备纷如,未克参加实际工作,但或有需本人效劳之处,敬烦由庄先生转知,自当悉力以赴。深盼在各位领导下,建校工作如期完成,早日发挥其长远而有价值之作用,为乡梓服务。庶几十年而后,乡亲子弟,均能受其教。进而日益发扬光大。瞻望前景,本人谨依欣切之心情,追随各位,以期乐观厥成。
专此奉达,并颂
公祺
敝李嘉诚 谨启
一九八一年五月二日
这封信字里行间,跳动着李嘉诚爱国爱乡的滚烫的赤子之心,也展示着他对庄老的重托和无比的信任。庄老实际上扮演的是汕大建设执行总监的责任。
汕头大学第一期工程总面积12.6万平方米,共24个工程项目,1984年元旦举行奠基典礼,1986年竣工。
整体建筑,除体现民族传统,潮汕特色,还洋溢现代气息和时代精神,十二栋教职工宿舍、八座教授别墅楼,典雅庄重,新颖别致;主体近10座环形楼群,长廊相连,高柱横梁,塔楼高耸,气度非凡。而集当代建筑艺术,建筑先进材料、现代科技信息于一体的集会堂,更是美仑美奂,光彩照人。被国务委员谷牧和佛教领袖赵朴初分别誉为“全国高校之花”和“世外桃源现代家”。
第二期工程于1985年开始,建筑总面积12.2万平方米,包括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医学院附属医院、8000平方米的学术交流楼、8000平方米的B座学生宿舍楼、7000平方米的医科教学楼及全国疗养院、学校运动场等。
第三期总面积2.8万米工程随之展开……
随着汕大工程大规模展开,李嘉诚对汕大的捐赠,成倍甚至呈几何级数增长,1989年达5.7亿港元;1997年底,达12亿;2001年更达18亿之巨!这说明商界巨子李嘉诚要把汕大建成中国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坚强意志和钢铁决心。
汕大的硬件建设和环境堪称一流,但师资力量不足,虽多方奔走,仍不能满足需要。1986年4月17日,经李嘉诚、庄世平深入交谈、研讨,决定以李嘉诚名义给中共领袖邓小平写信,请求邓小平“九鼎一言”,指示国家教委采取措施,支持、帮助汕大解决三大问题:
一、给予大学更大开放,俾能招揽国外良好之师资及尽速调国内优秀人才南下:
二、给予大学更大权限,俾汕大能成立研究院,遣派研究生出国,早日学成归来,为汕大服务,使汕大学术水平能达至国际标准;
三、给予大学更大方便,使国内外有心为汕大贡献一力量之人士,有机会为汕大培养高素质之科技人才而努力。
两个月以后的1986年6月20日,李嘉诚在北京荣幸地受到邓小平和赵紫阳的分别接见,对李嘉诚创办汕头大学的义举大加赞扬。邓小平亲切地对李嘉诚说:“我同意你更开放一些的观点,可以聘请外国教授来任教。”小平强调:“汕头大学要办就要办好,国家教育委员会可以从全国调一批好的教师去,保证这个大学一开始就高质量。”还说:“大学的质量高不高,决定于教师的质量高不高。教师如果质量低了,就教不出好学生。”如何能吸引和留住高水平教师?邓小平指示说:“对汕头大学的教师要有适当的待遇,待遇不能太低了,这样才可以调到一些高质量的教师。”邓小平还对在座的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指示:“国家教委要全力支持汕头大学的工作,把这所大学办好。”
国家教委以最快速度落实小平同志指示。1986年8月26日广州召开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工学院、中山医学院、汕头大学和广东高教局领导参加的工作会议,共同商讨如何落实小平同志办好汕头大学指示精神,重点是如何解决汕头师资问题,确定支持汕头师资的方案。
1988年2月,国家教发又发出《关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支援汕头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通知》。
汕头大学出笼了一系列优惠待遇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源源不断的人才于是流向汕头大学,为汕头大学建成一流学府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之后,李嘉诚、庄老又多次往返香港、北京之间,寻求对汕头大学更大的支持,重点是放权、改革。
1989年3月27日,庄老与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的会见和谈话,取得重大突破,确定:
1. 国家教育委员会对汕头大学放权;
2. 鼓励汕头大学改革。为加快汕头大学建设,允许汕头大学采取特殊措施。如果有些做法与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有的规定不一致,可以允许不按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有的规定办。因为,汕头大学是李嘉诚先生捐资兴办的,有特殊性;而且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大学也在进行改革。
实际上,国家教委给了汕头大学最大的放权、改革权,汕头大学实际成为全国高校改革的试点,开中国教改之先河。
1987年2月10日,汕头大学成立第一届校董会,李嘉诚为名誉主席,吴南生任主席,庄老任副主席。汕头大学校董事会成立,就是教育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和突破。庄世平、李嘉诚、吴南生等又多次讨论、审议《汕头大学校董会章》程,几易其稿,1987年2月11日获校董会通过,该年11月4日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
随后,各种改革相继出台,包括:《关于汕头大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试行条例》、《汕头大学校务委员会章程》、《汕头大学系主任负责制试行条例》。此外,设立汕头大学学术基金会,实行师生员工生活律规和职称、职务律规办法;成立汕头大学教师招聘委员会,面向社会公开登报招聘教员;设立奖学金,吸取国内优秀人才赴香港大学进修硕士或博士学位课程,学成后返回汕大任教;设立汕头大学教职员工敬业金,奖励在教书育人中作出贡献的教师。
庄老呕心沥血,对每一个改革方案、章程,反复推敲,逐字逐句,斟酌修改。
为了汕大的长远发展,李嘉诚又决定在汕头办实业,投入资金和所赚利润,全部用于汕大发展。光在汕头的“第一城”投资和利润就达12亿至15亿之巨。
李嘉诚捐巨资创办汕头大学,是一个功在当代,泽惠千秋的旷世伟业;李嘉诚还坚持不以自己和先祖名字冠名,但汕头大学在潮汕乡亲中心,在中国人民心中,是一座永恒的丰碑。这座丰碑当然首先应镌刻李嘉诚的名字,同时也应镌刻庄老,庄世平的名字,因为庄老实在为之付出了太多的才智和心血,他理应得到这份荣誉和尊重。
上下求索 九死而不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这千古绝唱,也是庄老,庄世平这位赤诚的爱国主义者一生的真实写照。
在血雨腥风的抗日战争时期,庄世平为国家、民族慷慨赴难,舍生忘死,“虽九死而不悔”!
庄世平1934年在北京中国大学毕业以后,因找工作四处碰壁,毅然于这年冬,应庄老同学黄声之邀赴泰国谋出路。先在华侨中学——崇实中学任教,后因被查封,又转至新民学校任教。早在北平上学时,庄世平有幸结识了在该校任教的陈豹隐,陈是把《资本论》翻译到中国的第一人,庄世平从陈教授处借来《资本论》仔细研读,以后又借了《共产党宣言》,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哲学的贫困》等马列书籍,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加上进步学生、地下党员的影响,庄世平进一步倾向十分明显“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了东北三省,国民党卖国政府与日本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又使冀东大片国土主权沦丧,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运动和呼声席卷全国。
在泰国、印尼以及整个东南亚华侨抗战热情也不断高涨。庄世平在崇实中学,一方面教书育人,一方面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之中。
在新民学校,他有幸认识到叱咤风云的女共产党员苏惠(原名庄启芳,同为普宁果陇村人,按辈份庄民平应称‘姑母’),从此,庄世平就处在党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之下。庄启芳是著名的学生运动领袖,国内反动派悬赏要她脑袋。她辗转逃到泰国,以教书作掩护,并改名苏惠。苏惠对庄世平的进步倾向和抗日热情很了解,苏惠对他说华侨是革命队伍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在当前,我们要动员华侨支持、投身到国内的抗日战争中。除物质上的支持,对素质好的华侨子弟,要着力给以培养,争取他们投身到国内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中,以壮大我们的力量。结合自己的经验,苏惠还特别叮嘱他,异国他乡,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注意保护自己。随及,将庄世平介绍给中国共产党在泰国的外国组织——“读书会”,加紧对庄世平的培养教育。一年后,苏惠回国参加革命斗争,又向组织推荐庄世平,说他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马列主义思想要,可以信任,可以担当大任。
庄世平不负期望,在他培养、教育下,一批学生回国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东江纵队、汕头青抗等党领导的抗日队伍。
庄世平工作踏实、认真,有水平、有魄力,在新民学校很快升任教务主任、训育主任,直至主管全面工作的副校长,在学生和华侨中威望很高。受泰国中华总商会创办的中华中学的邀请,又出任该中学训育主任,代理校长职务。
1937年,“七·七”事变,是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泰国华侨抗日救亡活动如火如荼。庄世平领导的新民学校成为坚强的堡垒和中心之一。
国民党当局为了欺骗华侨,收买人心,组织东南亚华侨学校代表团,回国观光,庄世平在会见会上,首先发难,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义正严词地指示:打内战必然焕散人心!一个四分五裂的民族,怎么可能抵抗外侮?这样发展下去广大华侨怎么能不对祖国的前途担忧呢。庄世平的结论是:“团结抗战,一致对外”,这正是共产党的主张。
上海“八·一三”事变,国民党19路军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虽败犹荣。庄世平堂弟在此次战役中,为国捐躯。庄世平国恨家仇凝聚心中,抗日意志更加坚定。七尺男儿,不雪此国恨家仇,何以立世?!何以面对中华民族和自己的先祖?!
这时已担任半公开的泰国华侨抗日联合会常委的庄世平,更加紧张而又繁忙:白天,他要教书、育人;晚上,要主持商、青、学各方面的抗日爱国活动。华侨各种捐款、医疗器械医药和其他各项物资,经他手,分发国内各抗日前线。国民党政府要求由其“中央政府”统一分发,庄世平很了解蒋介石此时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指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活跃各地的游击队,是真正的抗日武装,理应得到应有的支持,理应得到一份捐款和物资。庄世平的意见,得到会内多数人的支持。当年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很多经费、物资都来自泰国华侨抗日联合会和庄世平之手。
1937年,庄世平又成为《中原日报》记者,他的一篇篇讨日檄文,震动泰国,他更成了反动派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年底一个深夜,报馆一位同仁摸黑通知:你已上了黑名单,逮捕令已发出,请立即转移!他来不及与身边妻子林影平、孩子告别一声,就消失在茫茫黑夜之中……
走向何方,逃向信方?但出逃不是逃脱,他明白自己肩负着神圣的抗日使命。家可以不顾,但抗日的责任不可一日懈怠。他毅然辗转投奔马来西亚、新加坡著名的抗日侨领林连登、陈嘉庚处,受到热烈欢迎,并立即参与两地抗日振救会工作。又结识了槟诚《现在日报》总编、普宁籍爱国华侨方君壮,经常为《现代日报》提供抗日救亡文章和稿件。
半年以后,形势缓和,他应泰国华侨抗日联合会要求:以《中原日报》记者的身份去实地了解滇缅公路——这条由盟军打通,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劳工用生命和血汗修成的战略大通道的情况。因其他通道受阻,华侨支援抗战的物资需要新的可靠通道来运输。
李白曾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而滇缅公路的修建,才真正难于上青天。一路高山大河,危岩险滩,九曲十八弯,几乎每一公里路程,都要付出惨重代价,修成这条公路,是人类的奇迹,是抗战史上的辉煌篇章。而司机在这种道路上行驶,上顶星辰,下临深渊,山环水复,道路崎岖。稍有不慎,不是捞弯直撞石壁,就是路险跌落深涧,弄不好,车毁人亡。加上日机的狂轰滥炸,更使这条运输线,险象环生。每隔一段路,都可以看到出事汽车的残骸和来不及掩埋的遇难司机的尸骨。中国人是不怕死的,这如蛇的崎岖路上,仍是车水马龙,异常繁忙。更感欣慰的是,车上司机,绝大多数都是东南亚一带华侨。庄世平由槟城坐船到缅甸仰光,一路调查,又到缅甸北部的滇缅公路。沿着公路线,他一路风餐露宿,攀悬岩,涉险滩,入不毛之地,不时坐一段车,体会一下颠簸之苦,以及深刻认识一下司机临危不乱,遇险不惊的胆识和才干。
经过半年的考察,吃尽千辛万苦,庄世平收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当回到曼谷时,妻子林影平见到的庄世平,十分瘦削黝黑,十分疲惫。唯腰板硬朗,两眼依然炯炯有神。她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潸然而下,这是喜泪、疼泪、也是苦泪。丈夫出逃的10个多月时间,杳无音讯,她日夜担惊受怕;一个身在异国他乡的怀孕妇女,一个人要照顾二个孩子,8岁的干女儿,2岁的儿子。白天去学校上课,晚上缝补浆洗,为了维持一家生活,还要临时作补习教师,难啦!丈夫终于回来了,二女儿降生已经两个月了,她的付出是值得的。但庄世平又何尝不思念妻子、孩子,但国难当头,国将不国,何以家为?弃家为国,这是热血男儿的唯一选择。
庄世平的付出也是值得的。庄世平日夜疾书,不久《中原日报》以醒目位置连续刊登他几万字的《滇缅公路考察报告》和《中国得道多助,抗战必胜》等文章,向全世界报告在同盟军支持下,广大中国军民百折不挠,历尽艰险打通了中国与东南亚陆上通道的光辉事迹,宣告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封锁中国,意图切断中国一切外援阴谋的彻底破产;表明中国得道多助,在盟国、世界人民和海外华侨、华人支援下,依靠自身的努力,一定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连日来,只要有庄世平文章,《中原日报》几倍加印,也被抢购一空。文章震动了泰国,也震动了泰国和东南亚广大华侨,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掀起更大的抗日捐献高潮。
随着德国希特勒法西斯迅速鲸吞欧洲诸国,日本法西斯更是狂妄不可一世,迅速战领香港,挥兵直指东南亚各国,泰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中华总商会会长、著名爱国侨领蚁光炎惨遭杀害,其他爱国抗日侨领廖公甫、陈景川、庄世平等遭通缉令通缉。
形势十分险恶。地下组织负责人丘及找到庄世平隐蔽处,通知立即转移,同行的有抗日救国知名人士许子奇,《中原日报》编辑记者一行10多人也在李其雄带领下,一起转移。转移目标选择未被日寇占领的缅甸。
而这次大转移,更是艰苦卓绝,险象环生。但在华侨、华商掩护下,又绝处逢生。为便于行动,大家分头转移。知老挝他曲相对平静,庄世平与许子奇转到他曲。从此,庄世平又开始了又一个抗日救亡活动高潮。
其一,恢复“他曲公学”,在爱国侨领佘金记,林德长的帮助下,停办的“他曲公学”,在庄世平、许子奇策划下复学,不仅招收当地学生,还为逃难子女提供就学机会,上学一律免费;
其二,学校工作走上正轨,又以华侨中招股集资方式,建立“合盛”商行,解决华侨无法汇款回乡,受苦受难侨眷生活无着问题,同时进行各种贸易。“合盛”因为讲诚信,几个月之内,分支机构遍及曼谷、马来西亚、新加坡、河内、海防、东兴、柳州、贵阳、重庆,一时间生意兴隆,获利颇丰。这些利润通过已建立的渠道,除购买大批医药品,大部分兑换成便于携带的黄金,十天半个月,派可靠专人,送到国内各抗日进步力量手里。
因庄世平有他曲公学、合盛商行的关系,他曲便成了共产党和进步人士休整、聚集、转移的枢纽和交通站。庄世平为使这些人有可靠的食宿保证,还以集资方式,办起大型养鸡场,以赚得的利润,保证这些人食宿,以至旅费、生活费。究竟迎来送往多少批次,庄老一时也记不清。
但他曲不是“世外桃源”,日伪魔爪终于伸向他曲,庄世平再一次紧急转移。在破卡车上颠簸两天两夜赶至越南海防,又转至蒙街、东兴,再往柳州。住进“合盛”在柳州分支机构“德泰公司”,继续指挥“合盛”各地分支网点工作。在柳州,庄世平做成几笔生意,完成几批同志护送转移任务。
长沙沦陷,日寇剑锋指向柳州;又接密报,南方局内出现叛徒,一切与南方局有联系的进步人士必须迅速转移。
庄世平当机立断,租了二部货车,装上德泰公司存货,向贵阳转移,由柳州,经河池、宜山、六泰、独山、都匀,五天五夜才赶至贵阳。一路上除山高路险,还目睹土匪抢窃,日机狂轰滥炸,刚离开六寨20分钟,日寇飞机飞临六寨,六寨顿时便成一片火海!
在贵阳短暂停留,贱卖了一车货,又向大后方重庆进发。这一路更是艰难,先是汽车爬窝必须回贵阳购买零部件,司机来回5天,只得一人守茅棚里看管车货;后又因冰天雪地车轮打滑,要在轮上绑上铁链,才能一寸一寸爬行,因长期坐车颠簸,饥餐露宿,不能洗澡换衣,全身生了可怕的脓疮且化脓,每颠一下似刀箭穿心,但庄世平咬牙坚持着。这些都是抗日财产呀,一定要让安全到达大后方。
他要去重庆,还有一条重要理由,是他小学老师、30年代就蹲国民党监狱,党内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和共产党人、老同学黄声都在重庆。他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指教。
许涤新时任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经济组组长,受周恩来董必武直接领导。
庄世平忘不了在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与恩师许涤新的两次彻夜长谈。
第一夜长谈,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许涤新告诉他,整个二战形势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德意日法西斯已成强驽之末,必将彻底失败。国内,在抗战胜利以后,仍将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斗争。党的方针是反对内战,反对独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名民党派,包括广大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建立最广泛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为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而奋斗。许涤新说:“我们党的一贯政策是爱国一家,爱国不分生后,不仅对广大华侨,既便对国民学政府也采取这个方针。”许涤新还特别指出,像陈嘉庚、蚁光炎、廖公圃、林连登等侨领,坚决主张一致对外,反对打内战,反对反裂,全力支持抗日战争的爱国壮举,党和祖国人民永远感谢他们,永远怀念他们,他们是我们最可信赖的朋友。
第二天晚上,许涤新尽完地主之谊,吃完重庆火锅之后,又请庄世平到他红岩新村办公室再一次长谈,这次是许请他讲东南亚侨界情况和当地风土人情。许对他的下述意见非常重视:广大华侨期盼祖国强盛,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在侨居国的地位和尊严,反之,会受到歧视和凌辱。抗战胜利之后,也希望国共两党坐在一起,成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团结建国。鉴于蒋介石的长期独裁、打内战的思想、政策,谈崩了兵戎相见,必须未雨绸缪,早作准备。在国外由于有侨居国法律束缚,在争取和团结侨胞方面,必须更多地讲究政策、策略、方式、方法。
许涤新听得非常仔细,不时将要点记下来。谈完后说:“你讲的问题很重要,很有见解,很有眼光。”并要求他写成详细报告,以利用于党在华侨统一战线的决策。
正是通过这次谈话,许涤新看到眼前的这位“学生”,虽然依然年轻,但经过抗日战争血与火的考验,经过实际工作的磨炼,自应“刮目相看”,已经完全成熟,不仅懂经济,也很有政治头脑和政治敏锐,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好钢如何用到刀刃上?许涤新的想法是:压更重的担子,用其所长,为我们党培养自己的经济专家和经济天才。
1945年,仲夏的一个上午,许涤新带着杨少任到庄世平住处,严肃地对庄世平说,日本侵略者彻底失败、投降的日子,已不再遥远,可以看得见了。苏联朋友曾希望我们通过我们在东南亚各国和港澳渠道,为他们的影片放映发行,以及化工、轻工、医药、食品等商品经销,提供帮助。我们认为这对我们在东南亚各地开展经济工作,团结广大华侨,是很有好处的。经研究决定,由你和少任来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具体细节,由你和少任同志研究确定。如无其他意见,几天后就可以与苏联朋友签定协议。因你的身份尚未暴露,由杨少任同志前去签协议。
庄民平兴奋异常,慨然领命。庄世平与杨少任研究了行动方案细节,起草了详实的意见书,得到许涤新首肯。
不久,杨少任代表中方,与苏联驻重庆贸易代表签定了两份协议:苏联影片放映权在东南亚的总代理;苏联轻工、化工、医药、食品等商品总经销商。
正是这两份协议,使庄世平的聪明才智、创造天才得到新的发挥,成就他另一番伟业。
苟利国家祸福岂避之
创建“安达”公司,是重庆策划的成功实践,也是一次历史性的辉煌。
经过漫长的旅程,庄世平新购的小轿车载着五部苏联影片,驶进了越南河内。他和一批志同道合的爱国者,包括翁向东、许子奇、陈复礼、丘秉经、许敦勋、许木强、王逸鹏、丘绍彬、林德长、丘公衡等,在河内创建“安达”公司,以大规模集资办法,迅速壮大,很快在上海、美国、新加坡、香港、海防、西安等地设立分支机构,河内为总部所在地。按照既定的以曼谷为重点的方针,庄世平又带领安达部分人员进军曼谷,进军泰国。
安达公司成立不久,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即宣布无条件投降,胜利的喜悦,鼓舞了庄世平及其同仁,决心把安达做大做强,更好地报效祖国。
苏联影片《斯大林格勒大会战》、《攻克柏林》等,战争场面恢宏、悲壮,激动人心;而《天鹅湖》等舞蹈艺术品,音乐优美动听,舞姿优雅迷人。一下子征服了曼谷,连皇室成员、政府官员都看得如醉如痴。连续加演,一个月之内场场爆满。在曼谷、泰国真正刮起了一股苏联红色电影之风。加上经营苏联商品权益,公司盈利极丰。
俗话说,盛极而衰。苏联影片在泰国遭遇也如此。半年之后,上座率下降,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庄世平另谋出路,与国内中国新联影业公司签定了代理《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等8部影片放映权。中泰长期交往中,文化互相交融、互补,这几部影片在泰国、曼谷上演,更容易被泰国观众接受,也就真正刮起了一股中华电影风,又一次使泰国观众如醉如痴。公司又转向盈利。
庄世平、安达公司策划的另一个文化盛宴是“中艺”在泰国的演出。这件事,在泰国影响甚巨,也充分展示了庄世平高超的领导艺术、政策策略水平和处变不惊的大将风度。
“中艺”,全称“中国歌舞剧艺术社”,是文化大师夏衍起的名称。抗战时,周恩来、郭沫若组织成千上万热血青年组成10个“抗战舞剧队”、4个“抗战宣传队”,分赴各抗日战场,进行宣传演出,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取得巨大成绩。其中演出五队、七队则活跃在中南地区。抗战胜利后,又留在广州。因他们的节目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要求民主,反对独裁;要求自由,反对迫害的要求和呼声,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演出被勒令停止,个别干部遭扣压,共产党员和骨干分子随时有遭到逮捕的危险。根据周恩来“相机撤退”的指示,一部分就地隐蔽,40多人秘密转移到香港。安达香港分公司接受了接应这批同志的任务。要求组织一个艺术团,以演出收入,自己解决生活问题。在香港期间,庄世平不仅安排住所,在他们不能维持生计时,一次次拨款相助。
庄世平深知,为党保留这批文化火种和文化骨干,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为使“中艺”发展壮大,庄世平代表“中艺”与泰国曼谷“东舞台”剧场签订的从1947年1月1日起演出80场的协议实施,至关重要。所以庄世平作了精心策划和准备。
1946年12月19日,却突接安达香港分公司经理丘秉经的加急电报称:“中艺一行34人,昨晚登上‘多利士摩托’货轮,一切道具也都装船完毕,却遭香港水警干涉,已无法成行,运费则全部被扣。”
庄世平先是一惊,随即当机立断,电令联系名航空公司购机票,或包专机,务必按时到达曼谷,保证协议履行。
20日下午,中艺34人转乘香港国泰班机,到达曼谷机场。庄世平亲率新闻界、文艺界、教育界20多名代表人物接机、献花,而21日的欢迎宴会则是著名侨领,文化、教育、新闻及经济界精英名流出席,各中文报纸为《中原日报》、《中华报》、《华侨日报》等,都在重要位置、重要版面,登载抵达新闻和“独家新闻”,这种先期造势有声、有色,令“中艺”同志十分感动。
看完节目清单以后,庄世平一番话,更令“中艺”领导丁波十分感动和佩服。庄世平肯定大部分节目很精彩,他说:为了首演成功,为了绝大多数华侨都能接受,包括国民党政府驻泰国大使馆的大部分人。目前,泰国视国民党政府为正宗,你们的言行都应符合“合法”两个字,唯如此,才能保存、发展、壮大自己。为此,庄世平建议:首演的《中国人民悲欢曲》,因是元旦新年期间,可否改成《歌舞新年》,吉祥如意,人共此心嘛!内容,字句还有可斟酌的地方。最好只提和平、民主、团结建国,不提反对独裁,因“独裁”容易让人联想到指国内某反动头子,这会授人以柄,并可能借机寻衅。
次日,庄世平还会同“东舞台”经理马天翼,带着十几份登载“中艺”新闻、文化评论的各种报纸,来到国民党政府驻泰国大使馆,登门拜访大使李铁铮,争取李大使首演剪彩。李大使虽谢绝剪彩,但欣然为“中艺”来泰演出题写了“行万里路,宣扬祖国文化”十个雄健的大字,以示个人支持、祝贺之意。庄世平又嘱咐,将李大使题字,放大加工后,张贴在大屏风上,置于剧场大门口,以扩大宣传造势。
在“左派”看来,庄世平上述言行,几年“叛逆”。但正是“左派”犯了“左派”幼稚病,他们不懂泰国社会情况,不懂“合法”斗争的策略和艺术,这恰恰是庄世平高明之处。
实事证明,这是一着高棋,不但首场演出取得巨大成功,而且84场演出场场爆满,观众达6.3万人次之多,最受欢迎的《英雄儿女》连演11场,观众达1.3万人次。
李铁铮大使也另眼相看,给予厚待。1月18日中午,李大使举行酒会招待各国大使,邀请“中艺”全体成员作为贵宾出席;1947年农历除夕,大使为皇室成员、各国使节和侨领举行除夕酒会,“中艺”再次出席,并为酒会演出助兴。会后,泰国暹罗九世皇握住李大使手,频频点头致意说:“太感谢您给了我们美好的享受。过去我们以为中国只有潮州戏,今天我真是大开眼界。”
紧接着,第二轮40场演出节目,进入紧张排练中。与此同时,在庄世平、谭有六的策划下,应广大华侨子女强烈要求,“中艺”在“进德学校”、“南洋中学”分别开设歌咏、舞蹈两个短训班,一个月后结业,“中艺”演员和学员联合举行汇报演出,侨领和学生家长前来观看。李大使又特地送来“且习歌舞,预祝升平”的贺辞。
国内斗争,必然反映到国外。国内,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正进行全面内战,以190几个旅的正规军(不包括伪军,保安队和交通警察部队),向华东、东北、华北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以自卫战争,粉碎敌人的进攻;国民党统治区,人民要和平,要民主,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运动也风起云涌。在毛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指引下,从1946年7月至1947年1月,7个月作战,取得歼灭敌正规军56个旅的辉煌胜利,正向歼敌正规军100个旅的目标前进。
面对如此形势,国民党政府驻泰国大使馆内部也在分化。以李大使为代表的有识之士,赞成和平、民主、团结建国;而另有一部分赞成蒋介石打内战,独裁的方针。后一部分人,对“中艺”的成功,恨得咬牙切齿。他们借口第二轮演出节目《生产三部曲》(根据田汉、冼星海创作的《生产大合唱》改编的六场歌舞剧),公开提出“反内战”,唱出“内战起,生活难”的人民呼声,有人竟在剧场门口《生产三部曲》海报上涂改为《共产三部曲》。冠上“共产”,当时泰国也是“大罪”,涂鸦者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庄世平愤然而起:“如果连‘反内战’口号都不能提,还侈谈什么和平、民主、团结建国?这是有人向‘中艺’栽赃、泼污水,妄图借泰国政府之手来整‘中艺’。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最后查明是国民党“三青团”的人策划的。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两家国民党右派控制的报纸,假借读者来信,漫骂《生产三部曲》宣传共产党主张,并以蒋介石的腔调胡说:“中国没有内战,只有勘乱”,“反对内战,就是反对勘乱政策,就是共产党言论。”而幕后策划者,是使馆武官。庄世平出两招制胜,一招让大部分中文报纸连续登载正面评论;二招将使馆有识之识统统请来看戏,并发展肯定、赞扬意见,以正视听。这样,坏事变好事,《生产三部曲》创纪录连演14场,场场爆满,同时让我们党反对内战,主张独立、和平、民主,团结的建国方针,在华侨中深入人心。
在曼谷,“中艺”8个月,共演出139场,观众达11万人次之多,创造了历史记录。经济上也获极大丰收。
庄世平不仅为党保存和壮大了一支优秀的文艺骨干队伍(解放后,‘中艺’绝大部分都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像丁波、郑达、梁伦、海风等还在文化部门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务);而且以高超的斗争艺术,打胜了与国民党政府驻泰使馆内右派的政治仗;同时加强了中泰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了中泰友谊。
安达公司,终因内外反动派的仇恨和挤压,而日趋处境艰难。西安河内公司被迫撤销后,上海、新加坡、海防、美国分部也难以为继,最后只剩曼谷、香港两个分公司。而在曼谷,反动势力,以税务不清为借口,欲拒捕庄世平,虽侥幸逃出虎口,撤往香港,但公司职员均遭逮捕,公司亦被查封。而香港公司也非常艰难,庄世平苦苦支撑。
而正是党的援救,使安达公司像火中凤凰,浴火之后,再起辉煌。
中共中央驻香港代表方方,原为国内军调处第八组中共首席代表,1946年7月偕夫人苏惠到香港,直接领导华南党组织工作。方方从许涤新、苏惠汇报中对庄世平非常了解。经过两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以后,觉得庄世平懂经济、懂经商,又懂政治,值得信任。于是第二次谈话中,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存折,严肃对庄世平说:“这里有50万港币,是我们南方局的经费,暂时用不上,就当是短期借款交给你了。希望你能珍惜党的这一笔资金,努力使它在市场上生息生利,以壮大我们党的经济实力,保证不能亏本。”
正是依靠这笔资金,做棉纱生意、生猪生意,又迅速创办专营侨汇兑换业务的“宝通钱庄”,生意又日益兴隆,为党和国内组织提供了大量经费。安达在每笔交易中仅提取2%的佣金,但也获利不少,有了充足的积蓄。
这期间,庄世平还接受南方局向越共捐赠资金经费的交接任务,支援越南民族独立解放斗争;为港英当局无理羁押拘留的20多位共产党员进步人士获释,奔走营救,提供数万保释金;泰国爱国侨领蚁美厚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筹备会议,路过香港,起居安全,由庄世平全面负责。
在方方指示下,参与南方银行筹备和南方银行印制钞票“南方券”的设备、纸张的采购、运输工作等。这为解放军挥师南下提供了资金和物资保证,对广东及华南迅速解放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有了这次历炼,方方对庄世平更加信任,一个更重要的担子,又要交到庄世平手上,这就是在香港,这个国际转口贸易中心、及成长中的金融中心,建立我们第一家银行!这就成就了庄世平由企业家向金融家的转变,也成就了庄世平生命旅程中最辉煌的乐章。
1949年仲夏的一个夜晚,庄世平应邀到九龙弥敦道185号方方、苏惠处所,一边品着香茗,一边神聊,从香港的殖民史,谈到香港的国际地位,以及香港在未来新中国与广大华侨、国际联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方方话锋一转说,在香港,我们现在已拥有一些公司、钱庄、报刊。但还远远不够,因为这些实体还难以担负起沟通华侨,打破封锁的重任。所以我想,在全国解放以前,在香港营造一个核心工程。方方问庄世平:“你说什么行业才能担此重任?”
庄世平预感到方方将有重大决策,从创办南方银行开始,他和方方都深知,金融是经济工作的核心。于是脱口而出:“办一家银行吧,金融才是整个经济系统的核心!”
方方很满意,两人的思路想在一起,笑着说:“你说到点子上了,有什么困难吗?”
“从资金到人才,不能说没有困难。但今天我们拥有的一切,不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创造发展起来的!”
在征求过经济学家马寅初意见以后,方方对庄世平说:“说实在的,让你创办银行,我很难给你多少支持,真让你勉为其难了。”庄世平很感谢党组织对他的信任,表示虽没有雄厚的黄金储备做准备,但不等于不能办,“财富是事业的基础条件,但财富终究是人创造的。”
方方非常欣赏他这句话,攥住他的手,紧紧握着。“创办银行的大任,我就交给你了!”
“请放心,我会尽心尽力!”庄世平坚定地表示。
经过紧锣密鼓地准备,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并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二个月以后的1949年12月14日,在香港最繁华的中环区德辅道中167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南洋商业银行”这一天开张大喜,并悬排起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这也是香港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庄世平创办南洋商业银行,只筹借了1万美金作为开办费,这在中外银行创办史上,可能是仅有的先例。
1950年初,庄世平又在澳门创办南通银行,在澳门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也就是香港升起的那面红旗。
没有黄金储备,就从其他银行不做的侨汇业务开始,这是庄世平的优势。当时因二战结束不久,新中国刚刚成立,海外华侨、港澳同胞与内地亲友经济联系缺乏渠道,南洋商业银行(简称南商)办侨汇业务,正好适应了这种需要,一时间出现客户带面包排长龙办理记款的热闹景象。之后,“南商”又专门成立华侨服务部,为世界各地华侨办理存款,赡家汇款业务。这项业务发展很快,成功拓展至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不仅为广大侨胞、港澳同胞与内地联系,架起了桥梁,“南商”也进一步发展壮大。
“南商”其他银行业务也蓬勃发展起来。“南商”积极参与香港大型基建项目,如亚洲货柜码头、新界高速公路、地下铁路、东江输水工程、大屿山高速公路等建设,为商业及小业主提供各种服务,以及支持地产商发展大型屋邨,支持私人建房计划。南商是香港提供私人买房分期付款的主要银行之一,推出年期长达20年,利息优惠,手续简便的“居者有其屋货款计划”服务项目。
1980年南商成立南洋信用卡有限公司,第二年发行港澳内地通用的“发达卡”,引起国际关注。1984年,国际上规模最大的两个信用卡组织VISA和万事达卡先后向“南商”高层表示,下年度董事会和年会希望在北京召开,希望南商帮助安排。庄世平等高度重视,24小时之内,联络沟通成功。两个会议在中国银行总行的大力支持下,次年圆满成功,与会者大都是国际知名的银行家和政治家。不久,南洋信用卡有限公司开始发行全球通用的VISA信用卡和万事达信用卡,并在内地各大城市推广这一业务。目前发卡数量、种类,“南商”都位于香港同业前列。
还应特别提一笔的是,1950年在全国统一货币行动中,广东省收兑了5亿港元港币和部分美元、越币。在当时,对人民政权来说,这是一笔巨款。根据叶剑英元帅和时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方方的意见,存入南洋商业银行,要求运输、储存都要做到万无一失。庄世平以其老练、严密的工作作风,半年时间出色完成了过境交给任务,又转存汇丰银行,使这笔巨款生息。后来,这笔巨款对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帝国主义封锁,支援祖国建设方面,发挥了特殊的积极作用。
至1992年,“南商”资产总值近500亿港元,税后利润5.9亿港元,而到2003年,除汇丰银行外的香港八大银行中,“南商”业绩排行第二,盈利达16亿多港元。“南商”经庄老50多年培育,经全体员工努力奋斗成为国内外金融界引人注目的璀璨之星。庄老为党和国家金融事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永垂青史、不可磨灭的贡献!
庄老另一彪炳史册的壮举,是不下10次走郑铁如,晓之以义,说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动员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经理郑铁如毅然率先起义,带动了中国银行各海外银行的积极响应,保护了中国人民在香港和海外的巨大财产,为国内经济建设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郑铁如,我国金融介前辈,德高望重,日寇占领香港,他被拘押,日军诱以伪职,他坚决拒绝,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他与宋庆龄、何香凝、廖承志、郭沫若、马寅初、梅兰芳、章乃器、章汉夫等爱国民主人十过从甚密,友谊甚深。郑铁如内心对蒋介石打内战,独裁政策也很不满。起义以后,郑铁如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行长,庄世平任副行长兼华侨服务部经理。此后不同时期,郑铁如、庄世平由国务院任命为中国银行董事、常务董事。50年代开始,两人均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并多次受到周恩来接见和家宴款待。
与此同时,庄世还在张铁生、吴荻舟领导下,与周康仁一道,参与组织了香港中国航空公司、中国旅行社,以及广西银行、广东省银行等金融机构起义;庄世平还组织安达公司,从泰国进口成千上万吨大米,秘密用大货轮运至离海南岛不远的公海,积极支援解放军解放海南岛的渡海作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庄世平对祖国改革、开放大业的支持贡献甚巨,这也是他晚年的又一辉煌。
庄老特别对特区的创建、发展贡献良多。他实际是特区的重要倡导者、组织者之一。
在中国改革开放中,有过两次大的争论,一是农村改革,实行生产责任承包制,农民叫“大包干”,是“阳光道”,还是“独木桥”之争;一是创办经济特区,是发展社会主义,还是搞资本主义,搞租界、殖民地经济之争。创办特区,必须有林则徐“荀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无私无畏的爱国壮志和情怀,以及以身滚雷的勇气。庄世平就是这样一位忠贞的爱国主义者,在事关祖国前途、命运的大事上,他既敢挺身而出,又敢拍案而起。
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最早办特区设想,就是同庄老商议的。是庄老提供了世界上创办出口加工区、特区的丰富资料和信息,没有这些丰富的资料、信息作参照,特区设想不能具体化;
吴南生关于应将“出口特区”,改成“经济特区”给中央的报告,也是同庄老商量以后才写的,因为“出口特区”,远远不能概括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特区的内涵、目的。由于述理充分,中央正式批准叫“经济特区”。从此“经济特区”这个新生事物,在沿海、内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享誉世界;
庄老,还坚持在深圳设立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这是深圳的第一家境外银行,且冲破重重阻力,为深圳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庄老也是第一个在城市建设规划上向深圳提供了香港新界建设规划的有益经验和在香港的各种考察便利;
庄老还支持挽救了深圳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庄老还有许许多第一,不一一赘述。但有两件事,值得大书特书。
1979年底,广东省委、省政府邀请港澳人士来广州参加有关广东省有关改革开放、创办特区的座谈会,庄老针对创办特区存在的思想障碍、“两个凡是”的禁锢及政策上的条条框框限制,作了一个小时的激昂慷慨、又十分中肯的发言:
“为什么要办特区呢?中共和广东省十分明确,就是要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尽快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同志说要由此杀出一条血路,我们的理解是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再不把人民群众的生活搞好,关系到我们政权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解放以来,我们今天批这个,明天批那个,今天学这个理论,明天学那个论述,偏偏就忘了马克思主义最经典、最根本的一条:物质是第一性的。社会主义的人民群众没有丰富的特质基础,还有什么优越性!我们不能让人民群众再失望下去了,失民心者先天下呀!”
庄老提出,办特区,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增加就业,无疑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加速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世界创办特区已有400多年历史,世界上以取得经济效益的特区已有350多个。国际形势对我们十分有利,经历70年代中期世界性衰退之后,许多游资渴望投资,仅香港就达200亿至250亿游资。创办特区正逢其时。但作为创办特区的后来者,如何后来居上,或后发先至?
庄老强调,必须在软硬环境建设上,尤其是方针、政策、做法上更有吸引力。硬件方面,交通、通讯、水、电,还有各类先进的现代化服务设施,应尽快着手规划、完善、提高;软件方面,关系整个方针、政策、管理效率、优惠条件、劳动素质等等,状况不佳,深感忧虑。庄老严厉批评出入境手续繁琐、人员粗野、办事拖拉、效率低下,以及管理人员中腐化分子贪污、行贿受贿等等。
庄老特别强调,在法规的规定上,特别在税收上,一定要显得比其它国家和地区更加宽松和优惠,让外商感到有吸引力,有利可图。庄老强调应学习香港经验:自由贸易和低税率!
庄老发言,振聋发聩,无异是给仍然为“两个凡是”紧箍咒箍住的人们送去解咒符。
但庄老宽松、让利、低税率的正确构思并未在“特区条件(草案)”中体现,各职能部门反对把低税率写入条例,似乎税率与香港一样,或比香港还低,就是复辟资本主义!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特区条例(草案)”时,庄老仗义执言,语惊四座:“如果不按经济规律,不按国际惯例办事,这样的‘特区条例’订它何益!如果这样的条例拿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付诸表决时,我和港澳代表将投弃权票!”这个发言震动了人大常委,也震动了广东省委、省政府。于是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省委副书记兼广州市委书记杨尚昆分别到庄老处恳谈,全面听取庄老意见,并表示要尽快按经济规律、国际惯例对“特区条例(草案)”作更加深刻、有效的修改。
经吸纳各方面意见,作了上百次修改,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80年8月26日批准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许多具体规定体现了宽松思想原则和特区的特殊政策、特殊环境。特别是让利优惠方面,所得税由原来30%,改为15%,比香港还低!正是这个特区条例,为广东深圳、珠海、汕头特区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大环境。
庄老不仅为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多个第一,他还出任汕头经济特区顾问委员会主任,为创办汕头经济特区、汕头大学,经常不断奔走于香港、广州、汕头之间。与香港潮州商会会长、著名家业家刘世仁一起率73人的潮属工商代表团来汕头考察、洽谈投资项目;帮助、指导汕头制订《汕头特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试行方案》;促使多家银行在汕头特区设立分行或总行;陪同泰国著名爱国实业家谢奕初老人来汕头考察,设立汕头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地毯厂,后谢老先生又在深圳、汕头设立独资饲料厂,谢老和他儿子一发不可收,在中国内地设立了合资、独资企业几十家之多……鉴于庄老对深圳、汕头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圳、汕头分别授予他“荣誉市民”光荣称号、赠予金钥匙一把。
庄老晚年另一个应该彪炳史册的,是他对香港回归,对香港政权建设作出的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1996年11月2日,在香港特别行政权筹委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庄世平与香港各界399名爱国名人士被选举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直接参与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行政长官从提名、产生侯选人、听取侯选人报告本人情况和施政主张、向侯选人提出咨询到最后投票的全过程。
“香港广东社团总会”,是在霍英东、李嘉诚、庄世平影响,号召下具有强大实力的永久性社团,前身是“香港广东社团庆祝回归委员会”,“庆委会”为香港平稳渡顺利回归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总会成立,更着力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支持特首董建华连任,支持全国人大释法,支援中央政府对港的各项政策上,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庄世平,还在爱国不分先后的原则下,作了大量的团结、统战工作,促进不少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有疑虑,甚至反对的人士的态度转变。
以后,庄世平还被选举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会议成员和选举会议主席团成员,承担起更大的历史使命。
1997年7月1日凌晨零点,在举世瞩目的中央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米字旗”颓然落地,雄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中国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的紫荆花旗冉冉升起,代表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历史终于结束,香港掀开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历史新篇章。站在嘉宾席上的庄世平热泪盈眶,48年前他在香港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那一天起,他就盼着这一天啊,他的一切奋斗、牺牲和奉献,也是为了这一天。
当天,庄世平参加了回归的一切庆典,一直处于兴奋和自豪之中。
7月2日上午,香港特区行政区政府在原总督府举行隆重的授勋仪式,行政长官董建华向庄世平等十二位对香港回归祖国作出卓越贡献的香港知名人士,颁授香港特别行政区最高荣誉奖章——大紫荆勋章!这是香港600万人民对庄世平对香港回归作出杰出贡献的最充分肯定,也是祖国和13亿中国人民对他无限忠贞、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壮举与情怀的最高奖赏!
“智者乐水” 利万物不争
庄世平是著名金融家,在一般人眼中,他日理万金,早应该是亿万富翁了。但实事上,他虽不是一贫如洗,却生活窘迫、囊中羞涩。他出任“南商”董事长,还是全国人大代表,以后又是全国政协、常委,身兼多种社会职务,事务异常繁忙,因“南商”属中资机构。按规定,中资人员由国内派出,工资由家属领取,在外只有津贴,庄世平国内无职务,无工资,开始津贴只200元港元,以后加到2000港元,靠这点钱在香港养活一家,其艰难可想而知。出差、外事活动,都靠自己掏腰包,更难上加难。但庄世平从不向组织提出自己的困难。以后同志们看不过去,层层反映,1965年,由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陈毅批准,让庄世平享受驻外节待遇,才解决这生活难题。
抗战时,庄世平最后一次被迫转移,离家达4年之久,在艰难困苦中办学校,办“合盛商行”,把全部所赚,购大量黄金及医药、物资支援国内抗日力量,却从未想过给苦苦支撑的妻子林影平和6个孩子,汇出一分一厘“救命”钱,这样的高风亮节,比大禹治水,“数过家门而不入”更令人感动。
50年代初,他毅然决定送6人儿女回国学习,要他们学成以后为国效力。他告诫子女,我这一生都是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你们是祖国儿女,要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因“左”的思潮影响,他的几个孩子被认为是“大资本家”子女,政治上受到歧视、打击。三年困难时,大儿子荣叙因分在偏远乡镇得了水肿病,国内医治无效,转入香港,刚医治第四天,庄世平闻讯,当面训斥儿子:“全国人民都活得下去,你骄贵什么!”硬逼着儿子回来。实在难以生活下去,荣叙又偷偷返回香港,改名换姓,帮人打零工、搞加工、送货、当出租司机,不敢让父母知道自己已返回香港……其他几个子女,除小女如明被国家送出国外深造,也都好不到哪里。凭庄世平权力、威望和广泛的人际关系,他完全可以为了子女找到一份前程远大的工作,但他就是不这样做,还不许朋友帮助这样做。而对朋友、对身处逆境的老战友、对家乡困难群众、对灾民、对贫困孩子,他都出手大方,特别对灾民,他奔走呼号,所募捐款,每年在几千万、几亿之多……
庄世平,庄老,一生清廉自律,出污泥而不染,握巨资而清贫,是当代罕见的清廉榜样。他身上几乎上没有一件名衣,手表也是老掉牙的“精工表”。南洋商业银行,拥有几百亿资产时,身为董事长的庄老却舍不得为自己购专车,上班步行或搭电车,而他在香港的住房,还是几十年前香港中国银行分配的,仅100平方米多一点。他出外洽谈商务,甚至上北京参加人大、政协会议或参加中国银行董事会,从不坐头等舱,只坐普通舱;出差,至今还自己动手洗衣服……
庄老应了鲁迅说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吃的草,挤出的是牛奶、血……
孔子曰:“智者乐水”。智者就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总是处众人厌恶的卑湿之地,所以更接近真理,接近于得道。因为“不争”、“不自夸”、“不自矜”,总是向下流,“自甘坠落”,永远亲和着卑下的土地;水无色、柔弱,自强不息而又深藏不露;交往总是施以仁爱;言谈办事总是恪守信义;从政总是维护安定,办事干练,举止得宜。
水不以博大为博大,不以绵长为绵长,不以奉献为奉献,真正是“上善若水”;水是她自己,是真正大写的“我”!水又不属于自我,她属于万物,属于众生,众生似我。在世界万物、众生中,有谁能离开水这个“大我”,又有谁不是水成就其“自我”?
水正是以她的亲和、无私,造就她巨大的人格魅力,为众生所敬仰。
老子曰:“上善若水”。
江海何以博大,成为“百川之王”?以其善下,以其有容,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庄老,庄世平可称为当代“智者”,“智者乐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