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手贝尔斯登商业银行成立针对零售业投资的私募股权基金,是黄光裕从家电零售业向整个零售业横向扩张的关键一步
黄光裕近期在资本领域驰骋加速。3月5日刚刚与新加坡太平星集团共同设立8亿美元的房地产基金,3月20日又宣布与美国投行贝尔斯登成立了5亿美元的零售业投资基金。
他接二连三的资本动作给外界许多遐想。“等着看他会收购谁。”某欧洲投资基金中国地区的高管曹文,对黄光裕与国际投行合作成立基金一事如此评价,“他应该有整合中国零售业的雄心。”
其实,去年黄光裕掌控的国美刚刚吞下老对手永乐时,他就毫不掩饰地宣布:“中国家电零售业的产业集中度太低,国美将继续成为这个行业的整合者。”
黄光裕的发家故事为普通中国人熟知。1987年,黄光裕盘下北京菜市口一家服装店,改做家电销售,20年后,他成为大陆首富。他的成功得益于他对资本出神入化的使用,如今他又一次借力资本,目标从家电零售扩展到整个零售业。
非正规私募
此次黄光裕与美国贝尔斯登商业银行合作成立的投资基金并非严格意义的私募基金。
“以产业公司为依托成立投资基金在国际上也比较罕见。”曹文说。一般投资基金是专业的管理团队受托多方的资金进行管理,而这次鹏润是直接出资2.5亿美元。黄光裕本人对这只基金的称呼是“联合投资基金”。没有任何资金方的委托,两个合作者就干净利落地把基金成立了。
“家电零售业的经营模式和网络资源可以迅速复制到零售业等其他行业,成立这个联合基金,我们将共同承担起整合国内零售企业、打造民族品牌的重任,增强与国际零售巨头抗衡的能力。”黄光裕如此解释他成立这只基金的动机。
“与其说成立了一只基金,不如说是找到了一个资金支持伙伴,以实现其在零售行业横向扩张的战略。”龙毅对记者说。他是一只日系投资基金的中国区董事。
黄光裕近年的资本运作本就极为娴熟:去年完成了国美整体资产的上市,为全国扩张带来资金,又通过上市公司将对手之一永乐变为一家人;而今年这只基金的成立,预示着黄光裕从玩转自己资产到玩转别人资产的转变。
收购,“恶意的”
这只联合投资基金成立之后,它的收购之旅也即将展开。
“由于是行业中人,他的收购一定会成为行业中所说的恶意收购。”曹文说。产业资本的收购往往会遭到同行业的敌视,如凯雷收购徐工一案中,原控股方就明确表示不会引入产业资本。
曹文认为,如果从零开始培育一个新的零售系统平台,时间漫长,绝非贝尔斯登这样的投资基金所能忍受,只有通过收购现有零售业资产,快速实现平台整合,况且目前 商业地产的价格高昂,重建一个零售平台也绝非经济的方案。
近两年中国零售领域的整合频繁,甚至出现了外资投资基金华平通过银泰的平台,在二级市场以购入流通股的方式高成本收购零售企业的事例。各地一些大的零售企业,如百货航母上海百联集团、东北的大商集团,也均有全国扩张的意图。
中国的零售行业似乎已经到了一个全行业起飞的临界点,但是缺乏具有全国号召力的零售品牌。
外资零售企业如家乐福、沃尔玛等却在悄悄地进行中国布局。“如果没有一股力量来强行整合零售行业,内资与外资较量的最终结果,无法让人乐观。”曹文说。
如果国美只是一个地方零售商,很难想象会具有目前的行业领导力,其他零售细分领域也是一样的道理——规模就是优势。如果想要形成规模,只有借用资本的力量,仅靠优势企业的内生式增长无法在短期完成行业整合。
贝尔斯登银行合伙人GwynethKetterer评价此次合作时表示:“在今后几个月当中希望通过杠杆作用,利用好机构的基金,做好我们的投资工作。”贝尔斯登在华尔街以杠杆收购技巧闻名,而世界上最著名的杠杆收购基金KKR,即是由从贝尔斯登离职的三名交易员创办。
目前大陆零售企业拥有的远高于账面值的商业地产资产,给可能出现的杠杆收购提供了最好的操作基本面:收购部分股权,通过抵押部分商业地产获得下一步的资金,同时利用好零售行业充沛的现金流,以相对小的初期资金进行滚动操作,就能完成资金额很大的收购。
从行业特点及合作方的背景,曹文认为黄光裕通过这只基金,很快将导演大戏,“这些收购是无法通过上市公司平台的,因为信息披露及股东大会审批等程序,是这种操作的大敌。”曹文进而解释了黄光裕利用其在香港上市公司平台的原因。
投资基金在中国
“投资基金最大的功能就是发现低估资产的价值,运用娴熟的金融工具及资本实力,对资产进行重组,对行业进行整合,这是企业层面所完成不了的任务。”曹文说。
投资基金具有企业所不具有的财务安排技巧、资金拆借和金融衍生工具使用的能力、在退出渠道上的优势,这也是目前在国际范围内基金充当行业整合主要力量的原因。“在国际市场,任何一次行业整合都不难发现基金的影子。”
目前,大陆的法律尚不支持这种投资基金的成立和发展———今年6月1日《合伙企业法》开始生效后,在法律上投资基金才有生存空间。
轰然倒塌的德隆,曾经扮演过中国大陆最耀眼的“产业投资基金”,惜乎崩塌于金融违法操作及长融短投的经营手法上。目前中国大陆著名的投资基金,如联想集团旗下的弘毅投资,从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独立出来的鼎晖投资,均是在境外注册。
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由于其投资方及运作方均具有官方背景,并不被投资基金行业中人认为是中国真正的私募基金。
而外资私募基金近几年在中国异常活跃,从大型国有企业的收购(徐工)及行业整合(华平整合百货业)均能看到基金们在积极谋划。
从外资投资基金蜂拥而来的盛况及阔绰的手笔,不难理解这个行业在中国大陆的巨大发展空间,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吴晓灵新闻,吴晓灵说吧)在过去的半年中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支持中国私募基金的发展。
“在合伙企业法生效前期,大陆首富置身私募基金领域,时间的巧合使这只基金的成立有些分水岭的意义。”龙毅评价道。
值得一提的是,黄光裕参与成立的这只基金,也是在海外注册,在资金使用上受限于外汇管理局的监管,“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资金的灵活使用及金融工具的介入。”龙毅说。
(应受访人要求,文中曹文及龙毅为化名)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