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瑞芸
4月初的一天,中国工商银行(601398.SH,1398.HK)董事长姜建清在浏览工行网上银行页面时偶然发现了一位网民的留言。这位网民抱怨说,因为过了早八点到晚八点的时间段,他通过网银的付费没有成功。
姜当即把这段抱怨文字打印下来,写道:“我们网银的很多业务可以在下班后委托交易,为什么还会有不少业务不能交易,能否解决?”很快,这份意见被转给主管副行长及电子银行部总经理。
“黄金交易就做得很好。若想以某个价格卖出或者买入,任何时间,即使半夜12点,只要到了这个价位就可成交。一样的道理,为什么其它业务不能做到呢?”4月4日,姜建清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做服务就是讲细节,很多细节考虑周全最后就能让客户体验良好。”
身为拥有超过1.7亿名个人客户的大型银行的董事长,历来谈吐风趣的姜建清一谈到网点排队乃至服务问题时便有了一声叹息。对于他来说,2007年既是工商银行的“服务年”,也同样可能是挑战年。但正如姜自己所言,银行业这么多困难都挺过去了,工行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也初见成效,服务问题一定同样能解决好。
三大调整始于何时
《21世纪》:在工行刚发布的年报中,有几个数字让我们非常惊讶。连续四年,工行都以10%以下的贷款增速拉动着30%的税后利润增长,这对依靠利息收入为主的国内银行来说是相对困难的。而且,10%以下的贷款增速远低于国内银行业15%左右的平均水平。此种结构调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姜建清:这个问题,在工行上市路演时我也被国际投资者多次问到,几乎是被问到概率最高的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这是工行主动作出的战略调整,包括资产结构调整、负债结构调整和收入结构调整。我们希望这些调整不会在短期内影响股东回报和工行利润成长,更希望这些调整可以使银行得到更稳定更长期的持续发展。
我还告诉投资者,工行已经做到了。2003到2005这三年间,工行每年贷款增长速度平均不超过10%,但资产总量增长超过19%,年利润增长平均达到29.7%。这三年间,工行中间业务收入以每年37%的速度递增,资金投资和交易等非信贷资金营运业务收入平均每年接近30%的增速。2006年工行也保持了同样的发展势头,以10.4%的贷款增速,得到了16.3%的资产增加,以及31.2%的利润成长,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
我在路演时就说,从以上数据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工行正在努力改变银行的增长方式和经营模式。上市后的大型商业银行,其利润结构不应该仅仅依靠存贷利差收入,工行目前的存贷款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50%左右,这一占比还正在逐年下降;中间业务占有资本少,风险低,可持续性强,虽然钱确实赚得很辛苦,可是工行认为值得,我想这也是真正的中长期投资者所乐意见到的。
《21世纪》:我们还注意到工行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已经降到47%。未来几年,这个比例还会继续下降吗?多少是合适的?
姜建清:工行这几年一直在考虑转型的问题。1984年成立时我们是专业做工商信贷的,公司信贷是相对强项。工行历史上曾经贷款余额超过存款余额,曾经总资产中贷款余额占比高达80%多。20多年过去了,这几年,我们对工行过去的历史发展做了深刻回顾。我认为,中国的银行体系一直存在着两种失衡。首先,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失衡的。全国的资金配置中,曾高达80%-90%来自银行体系。其次,整个银行体系的营利中,很高比例的收益直接来源于存贷款利差,这也是银行贷款产生过巨大风险的体制性原因之一。
这几年来,情况稍微有所变化。工行2006年底贷款余额36312亿元,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是工行通过近几年来动作很大的经营结构调整,总资产中信贷资产占比已经降到47%,贷存比在50%左右。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变化。
而且我认为,47%的信贷资产比重会继续下降。因为中国财富积累的时期已经到来,企业和居民存款在迅速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宏观调控等各种因素,我国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每年仍有一定约束,这就必然造成贷款占存款比重不断下降、信贷资产占银行总资产比例不断下降这两个趋势。
调整之重:贸易融资与小企业贷款
《21世纪》:47%的比例会继续下降,但你刚刚也说到,中间业务赚钱非常辛苦。那么,未来这种结构调整的支柱可能是什么?工行会从哪里先入手?
姜建清:这种调整方向能不能持续走下去?我认为肯定行。目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需求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宏观背景下,结构调整是有持续可能的。
比如说,工行2006年较2005年度信贷增长10.4%,这个数字不仅仅意味着量的增长,其中蕴含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在这个信贷增量中,我们着重推动小企业贷款,2006年这项贷款业务达到了71%的高速成长。另一方面,工行去年贸易融资成长很快,国内贸易融资同比增长177%,国际贸易融资同比增长55%。而且,由于贸易融资的发展,工行2006年国际结算总量达到了3900多亿美元。这些变化都给工行整体经营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而且从市场潜力看,我们完全有条件做得更好。
另外一个层面,在结构调整的同时,我们也力求加快贷款周转速度。尽管2006年贷款余额较上一年仅增加了10.4%,但这一年中工行累计发放了2万亿贷款总额。同样一笔钱,一年周转两次和一年周转四次,其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使我们感到钱在真正地流动了,对提高国民经济效率有很大好处。
《21世纪》:监管部门多次强调要改变贷长、贷大、贷垄断的现象,发展小企业贷款。请介绍工行的中小企业贷款结构布局情况。
姜建清:四、五年前我们就预见到未来信贷市场中,大型贷款的利差会减少、风险会加大,而小企业信贷具有高收益的同时也蕴含着高风险。为此,工行每走一步都很谨慎。我们从成熟的小企业市场开始做起,比如浙江。在浙江搞了一年多时间试点,总结了一整套经验模式,然后逐步推广到江苏省,乃至全国。
目前看来,我们这一整套针对小企业信贷的做法,风险很低。截至2006年底,工行累计发放小企业贷款1400多亿,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左右。但这只是近四年来的数据,我们需要更长时间来检验。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一定要坚持创新。比如工行很谨慎地一步一步扩大小企业信贷业务,但给的基本上都是流动资金贷款。小企业也有购买设备的需求,所以我们正在少量地试点性地发放两年期项目贷款。又比如,以前我们通常只给一家小企业贷款,但我们现在正在发展供应链贷款。
过剩流动性的出路
《21世纪》:刚刚你解释了工行资产方面作出的一系列调整。在负债方面,据我们了解,很多银行因为流动性的绝对过剩,现在都开始严格控制高成本存款。工行的做法是什么?
姜建清:国内银行都曾经有过“存款第一”、“存款立行”、“存款是生命线”的口号,这在当时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实际上,银行吸收来的存款,要么用来发放贷款,要么用来进行投资交易,两者比较当然发放贷款有更高利润。不过,存款的过多增长也会带来银行流动性过剩。拿工行来说,工行2006年底资产总额75088亿元,减去信贷余额36312亿元,还剩3万多亿资金。这不仅给工行带来资金收益压力,而且,因为投资产品比较少,这部分资金出路也有问题。我们可以控制信贷增长规模,但我们无法控制存款规模的增长,这使得银行流动性每年持续增加。
在这种状况下,工行正致力于存款分流和存款转化。我这里有一组很有趣的数据。2005年,工行个人储蓄存款增加2900亿元,同时,当年工行对个人销售理财产品1800亿元,总额达4700亿元;但在2006年,个人储蓄存款仅增加2000亿元,同比少增900亿元左右,但对个人销售理财产品总额高达3888亿元,同比多增2000余亿元,两项相加,总额高达5800多亿元。
从这两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06年工行个人金融资产的总量增加,但存款减少了。这是双赢的,客户可以以此获得更多收益,银行也获得了更多手续费收入。
《21世纪》:在这方面,工行的战略投资者高盛起到了什么作用?双方在产品设计、流程管理方面有“引智”工程吗?
姜建清:去年在设计QDII产品和部分国内理财产品时,工行与高盛有过合作。但我们目前关注的焦点则是另外一件事情。我刚才说过,工行有3万多亿可供投资的资金,提高这部分资金的收益率目前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这需要很强的产品设计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工行和高盛正加大在金融市场业务方面的合作。在这项合作项目中,高盛先后要派来工行20多人,与工行金融市场部人员一起工作。高盛会提供风险定价、模型设计、产品开发、计算机控制程序软件等方面的技术。
目前看来,国内银行在人民币固定收益产品、货币市场等产品的交易方面尚可,但在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人民币利率衍生产品、人民币组合衍生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都开展得不尽如人意,有些甚至是空白。将来人民币肯定会成为世界主要货币之一,作为中国的大型银行,我们要努力成为人民币交易的主要做市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现在就要做好准备。我们正在兴建的金融交易室,设计中将设几百个交易员席位。
“我当前最焦虑的是服务问题”
《21世纪》:工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在2006年是“双下降”的,但关注类贷款的余额在上升。我们想知道,按照12级贷款分类,工行关注三类的贷款占比是多少?在经济逆周期的时候,你是否考虑过这部分贷款向下迁徙的可能性?
姜建清:银行风险与宏观经济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曾经做过压力测试,GDP增长达到7%、8%、9%等,银行风险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认为,当GDP下降比较多的时候,很多行业的风险开始暴露,但不同行业的风险表现并不一样,比如房地产行业对GDP下降的敏感性较高。
目前工行的关注类贷款状况是可以接受的,为9%,特别是关注三类贷款占比只有1.4%。按12级分类,关注三类贷款是需要双倍关注的,因为迁徙较快,很容易变成不良贷款,因此要特别小心。我不能说,工行现在关注类贷款在经济逆周期时不会变化,但我认为风险是可控的,拨备也是充足的。
《21世纪》:目前,使你感到最焦虑的是什么问题?
姜建清:不同阶段所关注的重点不同。我当前最焦虑的是服务问题。过去,社会上比较关注的是银行的效益、不良贷款、操作风险等,这些方面银行已有了较大改观。现在,大家开始更关注国内银行的服务问题并将其与外资银行拿来作比较。工行已将今年作为“服务年”,决心花两到三年时间解决好服务问题。
服务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服务理念、服务渠道、服务产品、服务流程、服务效率、服务创新等。比如排队问题就是很多因素造成的。一方面,银行客户需求广泛且不断提升,目前一些较复杂的理财业务、房贷等柜台办理耗时不少,与一般柜台收付业务办理交叉在一起时,造成客户较长时间的等待,因此产生意见;另一方面,电子银行的客户分流做得还很不够。工行在电子银行推广方面算是全国做得最好的,但到今年一季度也只有32%的交易通过电子银行完成,而且这32%里有很多是年轻人或者白领。对银行电子渠道的不熟悉、不习惯和对安全性的担忧,都造成了社会对电子银行的接受程度还不高。
为解决这些问题,今年工行将在物理网点上有很大改造,同时进行流程改造、产品创新、专业化的服务等等。计划在今后的三年内每年投入10亿元,建成200家财富管理中心和3000家理财中心,配备3万名理财客户经理,来努力改善服务。
(本报记者郑小伶对此文亦有重要贡献)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