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4月9日电(记者 顾钱江 马扬 齐海山)中国农业部9日公布了旨在提高玉米生产能力的一揽子措施,提出到2010年使玉米总产量超过1500亿公斤。此举表明,在国际市场玉米贸易量缩减的背景下,中国进一步提升了玉米在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上的战略地位。
农业部在北京举行的发布会上说,这意味着中国将立足国内,依靠自己的力量满足国内玉米需求。
“国际市场由于石油价格上涨等原因,近年来玉米大量转向乙醇汽油等化工生产,国际玉米贸易量、库存量不断减少,由此造成2006年国内外玉米市场价格飞涨,”来自中国玉米主产区吉林省的农业专家孙立诚说。
孙立诚强调,在国际玉米贸易“量减”“价升”的情况下,中国想要靠从国际市场进口玉米满足国内需求已是难上加难,因此必须立足国内。
中国国内市场的玉米需求近年也增势明显。据农业部估算,2001至2005年,中国玉米消费年增长2.7%,“十一五”期间,玉米消费增幅将进一步加快。
“由于消费增长提速,目前中国玉米产需基本平衡的格局可能向供求偏紧的方向转变,”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陈萌山说,“我们要加快中国玉米生产的发展。”
玉米是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尽管其作为口粮的需求比例不断下降,但作为饲料粮和工业原料的需求却迅速增长。
中国玉米消费量从2000年的1.14亿吨上升至2006年的1.37亿吨。其中,饲料消费从8500万吨上升至9100万吨;工业消费量从1010万吨上升至2110万吨,增长了1倍多。
玉米产区深加工企业的迅猛发展,已经动摇了中国形成多年的“北粮南运”格局。以中国玉米商品率最高的吉林省为例,截至2005年末玉米加工企业已发展到500多家,玉米加工量650万吨,占全省玉米产量的34.2%。
吉林省粮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笑然指出,未来几年吉林省年加工玉米能力将达到2000万吨以上,而目前年总产量也不过1900万吨,届时吉林可能无玉米可以外运。
去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文件,强调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将“坚持非粮为主”,未来将不再批准大型燃料乙醇项目建设。业内人士指,这一政策的用意是保障粮食安全,防止生物质能源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破坏生态环境。
农业部提供的数字说,2005年、2006年中国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达到4200万吨。孙立诚指出,照此趋势发展,玉米作为生产可再生能源的原料,将与饲用玉米及其他食用深加工玉米产业形成粮源的竞争。
中国农业部表示,“十一五”期间加快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一增四改”: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品种,改套种为平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
陈萌山说,中国玉米的平均亩产是350公斤,而美国是600公斤。这表明,中国栽培技术上提高玉米单产的潜力很大。中国计划2007年使玉米亩产提高到357.5公斤,到2010年达到375公斤以上。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