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当股指向2800点一线推进的时候,围绕股市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开始出现,到全国“两会”前夕,随着股指进一步向3000点靠拢,这一争论更是达到了白日化的程度。不但境内各行各业很多人士参与了讨论,境外也有不少人在议论这个问题。
但是,进入3月份以后,尽管股指继续走高,以至突破了3000点,到现在又站上了3400点,可有关“泡沫”之争却明显降温。时下,媒体上已经鲜见有关股市泡沫的议论,一些曾经热衷于抨击中国股市存在严重泡沫的中外经济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现在也是三缄其口。为什么?有人说是因为股指一路上涨,使得泡沫论失去了市场,人们现在把它作为一个反向指标而不再予以认真的理会。这种说法看似很有道理,但实际上是有问题的。毕竟,泡沫论的基础是股指涨得太快,市场市盈率偏高以及成交过于活跃。而这些情况,应该说现在比前一段时间更突出。按常规来说,如果说在2800点时有泡沫的话,那么在3400点的时候,泡沫一定是更大了。无疑,这个时候对于“泡沫”的争论,理应更激烈,也更深入。
那么,现在“泡沫”之争偃旗息鼓,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这里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在于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出乎人们的预料。年初时,那些认为股市泡沫很大的人,其依据是2005年上市公司的业绩数字。当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只有三分之一符合国际标准,仔细一看,其分析数据也是前几年的。以过去的数据来评判现在的市场,自然会感到股市泡沫很大。而当时也因为不可能获得2006年上市公司的完整业绩数据,因此也就有了展开争论的条件。但是,现在的情况则不同了,从已经公布的2006年上市公司业绩来看,大幅增长已成定局,于是那些曾经高企的市盈率,如果用新的指标衡量,都会一下子大幅下降。还有,从日前披露的部分上市公司2007年一季度业绩快报来看,这种高增长的态势还在延续,这就再度启发人们:如果以股市动态市盈率来看,现在的平均水平并不是很高的。由于业绩高增长,带来了投资者对相关股票的热烈追捧,并且形成了成交不断放大的局面,这应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再去争论股市是否存在很大的泡沫,就显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换言之,也可以说是上市公司出人意料的优良业绩,化解了股市的“泡沫”之争。
回头来看,从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由于在制度上解决了不同股东之间的利益分歧,从而为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创造了条件。这种源于制度变革所带来的业绩提升,其力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而现在又在推进的央企整体上市以及大股东注资等,则为上市公司的做大做强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从而使得其业绩增长的前景更为明晰。而所有这一切,都深刻地改变着我国上市公司的原有面貌,也改变着资本市场的原有格局。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沿用过去的思路,以某些静态的指标机械地评判市场泡沫,确实是不合时宜的,难免给人以僵化的感觉。股市泡沫论在现在失去了市场,也不再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其内在原因也就在此。当然,如果股市长时间地快速上涨,股价明显超出了正常水平,市场出现了很多不理性操作的现象。那么在这个时候,相信有关“泡沫”之争还会再起,并且必然会成为市场关注的一个焦点。但是这和年初的状况一定会有很大的不同。也因为这样,所以现在的投资者恐怕不屑于“泡沫”之争,因为他们根据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看到现在的股指尽管位置不低,但依然有着相应的安全边际。(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桂浩明)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