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5家已披露年报的公司2006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2%,增长的公司为927家,占已披露年报的公司总数的四分之三,下跌的公司仅为338家
    上市公司奏响高增长主旋律
    证券时报记者 刘 克
    2006年年报披露工作已经临近尾声。
    根据已披露数据分析,增长成为去年上市公司业绩最明显的特征,而且增长幅度之高,增长面之宽,均创历史新纪录。更重要的是,去年业绩增长的动力,是建立在资本市场制度障碍扫除之后的内在动因之上,这也为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建立了可持续性的基础。以今年一季度为佐证,上市公司业绩在去年的高起点上再度大幅跃升。
    伴随着业绩高增长出现的兴奋点也是层出不穷:利润进一步向大公司集中,大盘蓝筹特征更加明显;产业链下游行业的盈利增速最快,改变了利润向上游原材料行业游走的格局;在资产重组、股改等因素的推动下,绩差公司的业绩普遍好转,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出现明显改善;有利润撑腰,上市公司分红也变得更加慷慨,分红比例与分红额度同比都出现明显增加。
    高增长成主旋律
    根据本报信息部统计,已披露年报公司(剔除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2006年新上市公司)200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135.87亿元,较2005年41041.03亿元增长22.16%;实现主营业务利润6484.74亿元,同比增长19.06%。
    数据显示,2006年净利润增长的家数为927家,下跌的仅为338家,增长的公司几乎占到已披露年报的公司总数的四分之三。另外,2006年保持盈利的公司达1169家,亏损公司仅96家,亏损面为7.59%,亏损数量与亏损面都创出近几年来的新低。
    三费方面,2006年总额为6318.83亿元,同比仅增长14.75%,小于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速度。其中,营业费用增长最小,增幅为0.89%;另外,管理费用的增幅为27.29%;财务费用的增幅为32.77%。
    2006年上市公司还呈现一个鲜明的特征,即许多绩差公司由于资产重组,纷纷“咸鱼翻身”。虽然T族公司业绩仍未实现群体性扭亏,但亏损额已较2005年大幅下降。据统计,2006年T族公司的总亏损额为93.4亿元,较2005年的亏损额154.04亿元下降了近40%。
    利润向蓝筹板块集中
    据统计,在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实现净利润最多的百强公司盈利超过3000亿元,达3025.74亿元,这一数据较2005年的1534.15亿元增长了97.23%。百强公司的净利润总额增速,超过已披露年报公司净利润增速的一倍多,大盘蓝筹公司的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利润日益向这些公司集中。
    据分析,除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整体增强的因素外,大型公司在2006年集中上市,也是造成百强公司净利润大增的最主要原因。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及中国国航纳入了2006年的统计范围,光是这5家新上市公司的2006年净利润额就达到了736.91亿元。这部分新增的大型上市公司又成为拉动百强公司净利润整体增长的中坚力量。
    每股收益方面,2006年每股收益超过1元的公司达到45家,而2005年仅有28家。其中,每股收益最高的驰宏锌锗达到5.32元,超过许多绩差公司二级市场的股价。另外,小商品城的每股收益也达到2.43元。
    下游行业增长复苏
    虽然2006年煤电油运的价格仍然保持高位运行,原材料尤其是有色金属的价格上涨较快,但行业利润向上游行业集中的格局有所改变,一些基础性制造业的利润大幅增长,增速高于采掘等上游行业,其中电子业由全行业整体亏损一举扭亏,利润增幅排名各行业之首。
    据本报信息部统计,2006年行业净利润增长超过100%的有5个行业。其中,电子行业上市公司由2005年亏损近2亿元,到2006年盈利24.71亿元,同比增长1336.37%;另外,其他制造业2005年净利润总额为2.91亿元,2006年为9.2亿元,增幅为215.95%;食品饮料行业由2005年的27.71亿元增长到63.94亿元,增幅为130.77%;农、林、牧、渔业的增幅为122.03%;批发和零售贸易的增幅为101.63%。
    与之相对的是,采掘业、金属及非金属行业的净利润增幅则相对较低。数据显示,采掘业2006年实现净利润621.96亿元,较2005年的504.71亿元增长23.23%;金属、非金属业2006年实现净利润606.13亿元,较2005年增长39.65%,均低于已披露公司的平均净利润增幅。不过,采掘业、金属与非金属业的净利润增幅虽然相对不高,但绝对值却较大,仍是我国上市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之一。
    重点行业方面,金融保险业仍是盈利贡献的重头,2006年实现净利润1295.96亿元,同比增长48.44%;房地产业实现净利润85.83亿元,同比增长37.24%;电力煤气业实现净利润213.88亿元,同比增长19.55%。此外,造纸、印刷业成为唯一净利润下降的行业,下降幅度为8.65%。
    慷慨解囊大派红包
    2006年业绩的大幅增长,撑满了上市公司的“荷包”。顺理成章,上市公司分红派现的比例与额度,同比2005年都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增加。据本报信息部统计,已披露年报公司中实施利润分配的多达701家,占披露公司总额的58.4%,加权派现率达到31.5%,加权股息率达到1.22%。而2005年所有实行利润分配的公司才662家,占当时上市公司家数的总比例仅为48.4%。
    从分红的方式看,采取现金分红方式的上市公司明显多于送股及转增的上市公司。统计显示,在实施利润分配的701家公司中,有660家公司采取了派送现金的方式,占比94.2%,而采取转增以及送股等方式的公司有203家,占比仅29%。
    从分配的金额来看,今年上市公司普遍要比去年慷慨。在已经实施利润分配的701家上市公司中,超过10派5元以上的就有25家,比去年的20家增长了25%;现金分红超过10派3元以上的有94家,比去年的71家增长了32.4% 。转增股份和送股的也很慷慨,10转(送)10的也有18家,比去年的12家增长了50%;超过10转(送)5以上的有64家,与去年的67家增基本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的每股盈利冠军———驰宏锌锗,以10股送10股派30元(含税)的分配方案,创造了中国股市分红派现的最高纪录。另外,东汽B与杭汽轮B两家公司,每10股派发现金分别为2.3元与5元,股息率分别高达14.78%和10.35%,均超过10%。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