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美经济关系不断传出令人不快的消息。美国的《贸易评估报告》点名批评中国是“不公平的贸易伙伴”,一些议员则重提“中国操纵汇率”的老调,政府高官也一改往日立场,对议员的煽动随声附和。不仅如此,美国方面还向中国商品同时挥舞“反倾销”和“反补贴”两支大棒,并以“保护知识产权不力”和“阻碍美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两项罪名,一纸诉状将中国告向WTO。
众所周知,中美关系发展势头一直不错,两国之间有战略经济对话、经贸联委会、联合经济委员会等相对顺畅的沟通磋商机制,美国为何要突然对中国采取单方面的制裁和强硬措施?这背后有怎样的政治背景?笔者的观点是:美国对华经贸政策转向强硬,既有短期因素,也有战略考虑,中国应该加强风险意识。
对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变化,美国舆论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大体给出四种解释:“压力增大”、“耐心耗尽”、“权力交换”和“先发制人”。所谓“压力增大”,是指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再创新高,民主党控制的新一届国会责成布什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所谓“耐心耗尽”,是美国认为中国在国内经济改革方面进展缓慢,美国逐渐对中国失去耐心;而所谓“利益交换”,是说布什政府试图通过对中国示强,讨好国会的民主党人,以换取国会延长对总统贸易谈判的特别授权期限。而所谓“先发制人”,则源于美国政界流传的所谓“美国强硬,中国就会让步”的“潜规则”,在5月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之前先给中国一个“下马威”。
这些对短期因素的强调,虽然充斥着浓重的美国式逻辑,却也多少反映了美国当前的政治现实和一些人的想法。但除此之外,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突然变化,还有长期和战略性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总体设计。在美国战略界看来,同一个规模如此巨大、崛起如此快速的“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日益深化的经济关联,对美国而言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挑战,美国必须从战略高度构建对华经济政策,确保自身的优势地位和绝对安全;同时,在美国“变革外交”的战略视野中,中国是一个正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转型大国,必须通过有效手段对中国加以“引导”和“对冲”,而经济活动是其最重要的杠杆之一。
因此,当前美国在经济领域以强硬手段向中国施压,既反映了美国对华心态的微妙变化,也是其国内政治角力和微观利益算计的结果,更有确立对己有利的双边关系框架的长远战略考虑。其最终目标是通过软硬两手交替使用,在从对华交往中获益的同时,防止中国对美国的全球政治和经济霸权构成挑战。这是美国在处理同贸易和投资伙伴的关系时的基本目标和一贯手段,也有专门针对中国崛起的特殊意味。
未来几年,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经济交往进入更加深化的阶段。一方面,我们要对可能遭遇的更加频繁的经济纠纷保持平和心态,将其视作正常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不必大惊小怪;另一方面,也要对自身成长给世界造成的冲击以及可能引发的政策反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吸取墨西哥、日本等国的前车之鉴,防止因屈从于外部压力或对形势估计不足,而造成本国经济停滞甚至衰退。
进口2056.5亿美元,增长18.2%。贸易顺差464.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一倍。一般贸易进出口1997.4亿美元,增长27.4%;加工贸易进出口2115...
2007-04-30 08:52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