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产经新闻 > 聚焦医疗体制改革 > 医改相关文章

药价频频降百姓没感觉 药品降价是“伪风暴”?

   国家发改委5月8日宣布,调整260种西药最高零售价格,其中70%品种价格进行下调,降价金额约50亿元。针对本轮西药调价,有媒体报道解读为此次调价是药品“大降价”时代的终结,今后药价将由集中大规模降价转变为定期微调。

5月9日,国家发改委对外辟谣,表示此种说法不准确,药价还将延续按种类分批调整的方式进行。然而,药品“大降价”时代终结的谣言也引出了“药价频频降,百姓没感觉”的议论。

  药品降价为何成鸡肋?(金台时评)

  张向永

  5月9日,有媒体报道称,今后国家对药品价格不再进行药品大降价,将由集中大规模降价转变为定期微调。该报道认为,这意味着国家发改委药品“大降价”时代的终结。

  不承想,那边话音未落,这边着急上火。次日,国家发改委急急忙忙站出来辟谣,称:上述说法并不准确,药品降价模式未变,仍将按种类分批调整。

  同一事件,却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看起来煞是热闹。孰是孰非暂且不论,单就这两则新闻而言,恰恰印证了药品降价正处于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一来药品降价实已沦为鸡肋,二来却又不得不勉力为之。

  之所以说药品降价形同鸡肋,是就其效果而言。药品降价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取得实效,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难题。为此,10年间药价降了20多次,价格主管部门不可谓不尽心、不努力。然而,结果却是“药价频频降,百姓没感觉”,甚至出现“药价越降,看病越贵”的怪现象,这就怨不得消费者不买账了。

  药品降价尽管无人喝彩,却仍在勉力为之,也是出于对效果的考量。在发改委已经采取的20多次药品降价措施中,降价总金额达500多亿元。硬梆梆的数字说明,药品降价是有效果的。

  药品降总金额达500多亿元,老百姓却还是没感觉,这是为何?

  再看一组数字:根据卫生部医院统计数据测算,通过药价加成,全国医院每年的药品加价获利收入500多亿元。也就是说,发改委穷10年之功为老百姓降下的药价,仅等同于医院一年之利。另外,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日前向国务院上交的《关于改革“以药养医”机制的建议》中曾指出,目前全国医院和医生每年从医药企业获得的“公关费”和“回扣”有数百亿元。若把两者简单相加,便可得出每年“以药养医”的金额高达近千亿元的结论。

  可见,现行“以药养医”体制“欲壑难填”的弊端,才是药品降价进退维谷、沦为鸡肋的根源。

  显然,光靠药品降价解决不了“看病贵”的难题。因此,新医改方案出台迫在眉睫。但由于目前的医药管理格局复杂,发改委负责药价调控,卫生部主管医院,药监局分管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如何制约各部门在新医改方案出台过程中进行利益博弈,未免使人担忧。

  而且,这种担忧从各部门近期的言论中已可见端倪:发改委官员表示药价居高不下,关键在于现行的“以药养医”机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则认为药品招标采购领域存在制度性缺陷;卫生部反戈一击:新药审批过滥、把关不严。

  但不管如何,都应该看到,要想解决“看病贵”,药品降价和改革“以药养医”就像马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政府必须拿出“釜底抽薪”的勇气,首先改革“以药养医”体制,使医疗机构承担药品价格下降的部分成本。

  辨析

  药品降价是“伪风暴”

  降价了!降价喽!从1997年开始,隔三岔五,国家发改委都要吆喝一阵药品降价,并正经八百地张贴出一张单子,昭示天下。这曾屡次被舆论称之为“药品价格风暴”。

  多年来药价虚高,老百姓期盼药品降价,就像老农盼甘霖一般。风起了,云动了,群众仰头望天,“奇迹”却出现了:只听雷声咚咚响,雨点哗哗落,却就是不见有一滴落到自个儿身上。老百姓虽然满心纳闷,也只好悻悻回屋了。

  就这样,20多个药品降价令前赴后继,10个年头也过去了,老百姓却始终没有感受到多大实惠,到后来干脆是对药品降价充耳不闻,只有发改委自吹唢呐自擂鼓。这不,就这几天,发改委又是发布第24个药品降价令,又是对媒体失实报道辟谣,忙得不亦乐乎。

  药价虚高,百姓怨言很大。发改委多次发布降价令,尽管效果平平,似乎还让人觉得“没有功劳有苦劳”。为啥?药价形成受医疗体制、社保制度、药品管制政策、药品采购制度等多因素的影响,单靠行政降价并不能解决问题。

  但问题的关键是,虚高的药价到底是谁核定、审批、备案的!答案是,发改委、物价局!既然如此,为何不最初就把药价定好了,反而一次次发布降价令?明知价格定高了,却屡降屡败,即使不是渎职,难道不是办事不力!

  有人说,发改委也是没法,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根据经济学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理论,对降价药,厂家不再生产,而是改头换面,重新高价上市。此称之为“降价死”。

  还有一种说法,医院卖便宜药没利润,医生开降价药没回扣,会选择替代的高价药。所以虽然发改委多次降价,百姓还是得不到实惠。此为“医疗体制”问题。

  但事情最怕往深处想,既然是“劣币驱逐良币”,既然是“以药养医”的体制问题,那些改头换面重新上市的冒牌新药,那些价格高高、回扣高高、医院爱用、医生爱开的药,其虚高价格又是谁核准、谁审批的呢?难道不归发改委管辖?(王海)

  反思

  药价频频降,百姓没感觉

  面对“药价频频降,百姓没感觉”,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公开承认,目前医药管理格局十分复杂,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发改委负责药价的调控,卫生部分管医院,药监局分管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因而对药价虚高的监管,往往是“按下葫芦起来瓢”。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尴尬,还在于发改委本不是市场供求主体,而是一个市场监管主体。药品降价的正途,在于相关部门放开市场管制,加强市场监管。

  国家发改委的资料表明,除了少数专利药品和原研制药品面临供不应求外,像仿制药品等已经严重供过于求。但是,为什么对那些“供过于求”的仿制药品市场,市场规律起不了作用呢?发改委为什么还要不辞辛劳地实行“降价令”?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流通环节的交易费用过大。而要减少药品的流通环节和杜绝药品流通中的腐败交易,就远不是发改委一家就能完成的了。

  另外,对那些供不应求的专利用品和原研制药品,不分青红皂白限定价格,有百弊而无一利,一方面会造成药厂研发经费的捉襟见肘,另一方面会打击药厂的生产积极性。这都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药品市场的供求矛盾。

  要想把药品价格真正降下来,笔者认为,一是放开市场管制,通过市场竞争让价格降下来,同时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查处腐败交易行为。(邓璟)

(责任编辑:铭心)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