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中国平板电视市场最不缺的是什么?笔者认为是竞争。我们知道彩电市场本来就是竞争最充分的行业之一, CRT电视向平板电视转型这一产业结构性的升级为很多企业提供了机会,不管这些企业以前是不是做彩电的,他们注定会掀起新一轮的竞争波澜。
去年我国平板电视市场销售量不足400 万台,今年即使翻番地增长也只是800 万台,而去年我国彩电销售总量大约为3500 万台,可见平板电视在我国彩电产品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还不是很大。现在让我们看看正在分食这一市场的主要狩猎者:海信、创维、长虹、TCL 、康佳、海尔、厦华、上广电、夏新、新科等10家国内企业,索尼、松下、日立、夏普、三星、LG 、东芝、三洋、飞利浦、先锋等10家国外企业,这里罗列的还不包括其他较小的地方性品牌。即使按照今年800万台乐观的需求量,20家企业分食的结果是平均每家40万台的销售量,当然这种简单的算术计算与现实有一段距离,但每家40万台的数量真的不是很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有理由说当前中国平板电视的市场规模还不是很大,但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以及竞争手段却足以让我们瞠目。价格战一波接一波的轰炸,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稀薄,特别是国内平板电视企业敢在公开场合宣称自己赢利的寥寥无几。笔者从国内主要彩电企业的负责人那里了解到,他们的利润大部分都来自CRT 电视,平板电视业务要么微利要么亏损。国内彩电企业平板电视利润微薄的主要原因来源于恶性的价格战,但从去年看,国外企业跟随国内企业主动发起价格战的老路又要重演,对国外企业来说未必是件事。
其实,当国外企业高高在上的价格头颅低下的时候,他们与国内企业竞争的筹码也基本上用完了,可以说在竞争层面上中外企业几乎处于同一条线上。尽管未来几年我国对平板电视的需求会快速增长,但目前活跃在中国市场的20 多家企业似乎还是有点多。随着竞争的加剧,一些实力稍弱的企业肯定会退出国内市场的,但谁会是最终的出局者要看这几年每个企业的竞争实力。
笔者注意到,当前国内企业的做法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比如一些企业正在调整市场销售策略,把价格竞争放在了次要的地位,而把售后服务等软性因素提升到战略高度,比如海信、创维、长虹、康佳、TCL等企业把平板电视屏的保修年限从1 年延长到3 年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头。
海信等这些企业的做法,至少在国外品牌大打价格战的时候更换了竞争手段,实际上他们引导了平板电视市场竞争的方向。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把海外市场作为今后开拓的重点也是明智之举,因为凭借国内彩电企业强大的制造能力,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其实,笔者以上分析主要在倡导国内外平板电视企业开展理性、健康的良性竞争,而这种良性竞争并没有排斥价格竞争,只是避免没有利润的恶性价格竞争。除了价格之外,在产品设计、质量控制、销售网络建设、售后服务等方面每个企业都可以走自己的道路,没有必要都是千篇一律。实际上,以上提到的各种竞争手段相互之间也是可以弥补的,价格高但售后服务做得好,一部分消费者也是可以接受的。最后,企业之间的竞争还应该避免一些技术性的概念炒作,这不但会误导消费者也造成了行业内的不良风气,严重的技术浮夸甚至可能会毁掉一个行业,比如我国高清标准出台之前,有关高清的概念满天飞,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CRT 电视、背投电视等各类型电视都被惯以高清的帽子,对消费者造成了严重误导。
当然,技术决定未来市场的走向,毫不夸张地说,谁掌握了未来平板显示技术的走向,谁就能主宰市场,因此各企业对未来平板显示技术的认识也应该提升到战略高度。就目前市场表现分析,液晶和等离子两种技术已率先从CRT 手中接过产业发展的接力棒,各企业在这块市场也多少有些沉淀。但对下一代主流平板显示技术的认识,却有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综合来看,目前OLED、SED等技术的呼声较高,但这都是国外企业在主张。值得警示的是,国内企业要真正做大做强,必须未雨绸缪,投入巨资研发下一代平板显示的主流技术,这样才有望争得话语权。
平板电视领域等离子与液晶两大阵营的激烈竞争将更加集中于42英寸以上大屏幕电视市场。 10日,全球最大的等离子电视制造商松下公司发布了其“VIERA”系列的又一新机种...
2007-04-13 13:26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