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万鹏
    被称为“历史上最传奇基金经理人”的美国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有一句经典名言:如果其他情况都一样,管理者大量购买本公司股票的公司更值得投资。
    5月14日,万科A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激励对象授权委托,深圳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使用计提的奖励基金自2007年5月9日起在二级市场购买万科A股股票,其中:补充计提的2006年度奖励基金购入351.97万股,平均购入成本为20.96元/股,预提的2007年度奖励基金购入1141.25万股,平均购入成本为21.05元/股。
    5月15日,万科A迎来2006年度红利发放及送股的登记日,每10股转增5股派1.5元。紧接着在5月22日,公司再度发布公告称,根据激励对象授权委托,深圳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已使用该等款项在二级市场购入万科A股股票,其中:2006年度奖励基金补充购入28.27万股,平均购入成本为15.37元/股;预提的2007年度奖励基金补充购入11.08万股,平均购入成本为15.45元/股。
    实际上,赶在分红之前买入股票,并在分红后又用分得的红利继续买入股票的一幕在不到一年前已经上演过一次了。2006年6月14日,深国投就已购入万科A 2491.36万股,并于中期分红后,将这部分股票分得的红利又全部买入了万科A的流通股。
    巧合的是,万科A两次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都成为股价大幅上涨的催化剂。其中,2006年6月14日万科A创出近3个月的低点,而伴随着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其股价便踏上了一路持续攀升征程,到2007年1月16日,已由当初的5.14元,上涨至19.20元的高位,短短7个月的涨幅接近300%。统计还显示,2006年实施的股权激励部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增值超过了4.5倍,远远超越大盘同期涨幅。
    客观地说,对于一个流通股本(去年中期)接近30亿的大盘蓝筹股,股权激励计划所买入的数量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公司在二级市场买入自己的股票,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并不会持续推动其股价的上涨。这种买入行为更应该理解为给市场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信号,即公司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目前的股价依然被低估。
    对于万科A这样一家业绩优秀、管理规范的地产龙头来说,公司敢于在20元上方实施股权激励,给看好万科发展前景,但受困于调控压力,仍处于观望中的投资者以充分的信心。另一方面,其对市场投资理念的成熟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即持续买入并长期持有高速增长的行业龙头公司,获得的回报将丝毫不逊色于不断追涨杀跌的频繁买卖。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