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宝丽
    在上证指数成功站上4000点之后,很多基金纷纷发布暂停申购公告。但与此同时,又有很多基金大搞持续营销,几天募集上百亿资金后又在短时间内迅速打开申购,这两种明显背道而驰的行为反映了基金业自身的矛盾和分歧。
    暂停申购、分拆营销火热
    随着市场的节节攀升,主动暂停份额申购的基金一下子多了起来。统计数据显示,仅从今年3月中旬以来,就有30多只基金先后暂停申购或暂停大额申购。
    与去年基金因为所持重仓股处于股改停牌期,为防止套利资金涌入摊薄原持有人利益而被动暂停申购不同。近段时间以来暂停申购的基金大多是因为“投资者申购太过踊跃,导致基金规模快速增长,不得不暂停申购”。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部分基金为控制规模纷纷暂停申购的同时,另一部分基金却大搞份额分拆、持续营销,努力扩大规模。数据亦显示,仅今年2月份以来,就有10多只基金进行分拆、净值归一持续营销,活动期间,这部分基金的份额在短期内平均都获得了近100亿份额的增长。
    还有一个令市场困惑的现象是,有部分新基金在募集期间进行“限量”申购,申购结束后,基金成立不足10天便立即打开申购,这与以往基金往往要封闭3个月以上的做法已是大相径庭。
    频繁暂停引发问题
    基金频繁暂停申购显然已经给投资者造成了很多的不便。由于多数暂停申购的基金过往业绩都相对较好,这使得一些希望申购这部分基金的投资者只能望“基”兴叹。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某个业绩出色的基金品种自今年1月19日发布暂停申购后,已经过去了4个多月,至今还未打开,这也是开放式基金有史以来暂停申购最长的一次。然而,数据显示,该基金自今年以来的累计净值增长率已经高达120%以上。
    某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基金最早暂停申购是考虑到一味求规模会损害基金的长远利益,但是演变到现在,似乎有点变味了。像上述的4个多月暂停申购的基金,都快成“半封闭式”了,这种做法可能还是有点过了。
    对于进行“定期定投”的基金投资者来说,暂停申购对他们影响要更大一些。通常进行定期定投的投资者,都是希望通过这种长期的小额定期投资来获取一个长期复利效应的收益,但基金频繁暂停显然很大程度上损害了这种收益。
    各有各的考虑
    某基金公司副总对记者说,从表面上来看,基金暂停申购主要原因无非是“市场估值不断提高,为持有人利益考虑、综合评判风险后的决定”等等,但实际上是各有各的考虑。
    “以前,一些基金的规模在几十亿左右,暂停申购说是为了控制规模,但现在基本都是快速募集一百亿后才暂停申购;更有甚至是限量募集刚刚结束后,不几天就打开申购,限量原本是为了控制规模,但现在几乎被市场理解成一种促销方式,适得其反,负面效应显而易见。”上述某基金公司市场总监对记者说。
    某业内人士笑说:“一些大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足够大,限制规模是为了控制风险。而另外一些基金公司则希望借着火热的行情和投资者入市的热情,先把规模做大。自然是各有各的考虑。但不可否认,还是有一些基金公司能在这火热的气氛中保持冷静,切切实实地为投资者考虑”。不过,该人士认为,作为开放式基金,单方面地频繁暂停申购还是不太合适,这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投资者的选择权。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