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授 王建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很多养鸡专家。这些养鸡专家的产生带有一定的自然性:鸡和鸡蛋在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以前是不行的),而且需求旺盛、价格较高,激发了人们养鸡的积极性;养鸡需要相应的科技知识,这种需要拉动了养鸡科技知识价格的提升;鸡和鸡蛋的旺盛市场需求以及养鸡科技知识价格的提升,吸引很多人进行这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
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怎样才能使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要用市场原则管理科技人才。这一原则其实很简单:科技成果与科技人才的产生是科研项目和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而投资的积极性是由投资的回报率决定的。所以,科技进步的关键是科技知识的价格问题。科技知识卖不出好价钱,缺乏激励,人们就会失去接受教育、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和科研项目投资的动力。如果科技知识不值钱,即使有许许多多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也培养不出真正的科技人才;即使培养出了科技人才,他们也难有用武之地和创业激情。正如没有发达的公路系统,汽车数量再多、性能再好也没有用,反而是汽车越多越拥堵、越浪费。因此可以说,真正缺乏的不是科技人才,而是科技人才充分发挥才能的公平竞争机制。
要使科技知识卖出好价钱,就要使科技知识成为商品;要使科技知识成为商品,就要对科技知识进行产权界定和保护。没有产权界定的知识是无法交换和买卖的;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科技投资就难以得到应有回报。
一般来说,应用性强的科技知识是不愁没人买的,因为它们可以生利。没人买的东西,也就没有必要去研究和生产。直接有用的科技项目,自然市价高;市价高,自然会催生相关的科技人才。基础性强的科技知识,因为风险高,买家只能是政府、国家。在国家与基础科技研究之间,也应有一个市场存在。国家以其买价的高低来调整科技和科技人才的结构。例如,国家可以以合同的方式向从事基础科技研究的科学家“订货”。从事基础科技研究的科学家可以组成研究实体,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活动;国家可以以低息向他们贷款,用高价购买其研究成果。只有极少数尖端的高风险基础研究,国家才应该直接投资。但在研究机构内部,仍要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
社会科学研究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办法。例如,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国家可以将其转化成项目,向社会科学家、研究机构等招标。这样,有关专家和机构就有了积极性,那些重点、难点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由此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造就千千万万的科技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巨大作用,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探索建立和不断完善用市场原则管理科技人才的机制,用市场经济的方法管好用好科技人才。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