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进 上海报道
    10日在沪举行的钢铁产品产需研讨会上,中钢协市场调研部提交的报告表示,2006年钢协会员企业钢材的直供销售量突破9千万吨,占全部销售比例的3成以上,同比提高了12.4%。
    会议上发放的由中钢协市场调研部副主任陈芳撰写的《国内钢铁产品产销结构分析》表明,会员企业“为了适应产品结构调整,已将直供比例明显提高”,去年流通环节的销售量仅占钢材销量的45%,为1.2亿吨,同比降低17.2%,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直供量已突破9千万吨。
    陈芳表示,钢铁企业直供比例也并非一刀切地提高,如线材、中厚板等的直供比例显著提高,而钢筋、冷轧等产品的直供比例变化不大。不过总的来看,与2001年相比,钢协会员通过流通环节的销售比例下降了20.6%。
    面对这样的此消彼长,钢铁贸易商早就感到了生存压力,广东进发钢铁实业公司董事长杨文挥发问,“钢铁生产和流通业到底是阶段性合作还是长期稳定关系?是权宜之计还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良性分工?”去年完成销售钢材80万吨、贸易额50亿元的上海展志集团总经理孙晋忠则表示,目前贸易商的经营空间在缩小,市场份额被外资钢贸企业和钢企自己的贸易系统抢去不少,“原来多年供应扶持的大型钢材消费企业,也被钢厂直销部门请到钢厂直接订货了”,面对钢厂的强势,贸易商越来越少话语权。
    来自钢企的人士则对贸易商表达了“安慰”之意。包钢(集团)销售公司经理刘锐乐观表示,直供虽然是钢铁流通领域的理想渠道模式,但由于成本以及钢企产业集中度等问题,其比例始终难以占据主导,经销商的存在大量节约了钢企流通成本,因而双方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营销部部长王继光则认为,贸易企业不变则亡,其出路是行业并购整合。他表示,虽然钢铁流通企业有20万家,但缺少领头羊,今后单一贸易形式的中间商的供应份额将日渐萎缩,贸易商之间必须通过并购走集中化之路,并向流通服务型企业的角色转变。“今后的贸易商除具备雄厚资金和加工配送能力外,还须能对钢厂及时反馈市场信息,对终端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王继光预测,随着钢铁业重组高潮的到来,钢铁流通企业也面临重大产业整合。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