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广东已经全面进入汛期,跟往年几乎一模一样,暴雨及洪涝灾害再次侵扰大小城镇、冲击各式堤防。从本月上旬至今,粤北、粤西北、粤东及珠三角都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据统计,7日8时至10日1时,全省平均面雨量94毫米,其中韩江流域平均面雨量168毫米,北江流域平均面雨量116毫米。
据省三防办的数据,受本轮强降雨的影响,河源、梅州、汕尾、清远、揭阳、云浮等市的19个县(市区)、186个乡镇、逾150万人受灾。迄今为止,已有16人在雨灾中死亡,超过5000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7亿多元。去年受灾最重的是韶关,目前受灾最严重的当属梅州,灾情已波及94个乡镇、逾75万人口。
眼下,受灾地区的民众正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开展抗灾自救。省里紧急调拨的冲锋舟等物资已向灾区输送。国家防总及省里派出的工作组已经抵达梅州开展工作。受内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衍生灾害的冲击,广梅汕铁路长时间中断,另有几十处国道和省道被迫封闭,10多万人被转移至安全地带。如果降雨持续,雨情继续恶化,不排除上述灾情有扩大的危险。
凡此种种,并非今年雨灾独有。稍微检索资料就可发现,广东每年发生雨灾的模式都差不多,区别只在于损害的程度轻重不等。2003年,梅州、河源、韶关因暴雨山洪造成182个乡镇、近92万人受灾,倒塌房屋5720多间,大批基础设施被毁,28人死亡、2人失踪。去年,强热带风暴挟风裹雨席卷广东,受其外围环流和西南季风影响,韶关、惠州、河源等市不同程度受灾。其中,韶关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日降雨量,10小时内降水达到333.7毫米,导致乐昌城外洪内涝,成为泽国孤城,损毁十分严重。
一个被反复证明的规律,广东灾情与是否遭遇大洪水并不必然成正比。现实的情形往往是,即便是20年一遇甚至是10年一遇的低标准洪水,对南粤也会造成巨大“伤害”。粤北正在发生的雨灾就是一个例证。大多数地级市无法抵挡50年一遇的洪水,绝大部分县区的整体城防标准不足20年一遇,更不要说抗御50年一遇的洪水。在灾区采访的记者就反映,一些城镇本次遭遇的虽是5年一遇的雨灾,但街面的积水竟然达4米多深。由此可见,城镇防洪标准建设普遍较低,外来洪水挡不住,内发涝水排不出去,这样的城镇差不多就成了被动的泄洪区。
在广东防洪涝的水利体系中,除了城镇基础设施这一“短板”,由流域性河道、小水库、水电站等“关节点”所提供的抗洪“框架”也远未达标。以遍布全省的小水库为例,在4年前就列入整修加固的2783个小水库中,在建和未动工的至今高达34.7%,已验收的不到三成。不仅整体进度很不理想,其中汕头、揭阳、惠州等市还未完成小水库前期报修工作。所以,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新闻,雨灾中一些关键水库(如兴宁市水口镇邹洞水库)出现堤坝坍塌,但危急时刻却找不到合乎规范的工程道路前往加固。
水利基础设施与防洪紧急预案互为依托,一同构成社会化减灾系统。但在前者薄弱的情况下,政府发动和承担的抗洪救灾会受到极大牵制,很难发挥出预期效果。由于防洪“硬件”欠缺,粤地有些地区经常是整个城镇被淹,这恐怕就怨不得雨患,只能从地面预防工程上查找漏洞。问题是,年复一年,受涝遭灾的民众都习以为常,防洪预案怎么制定?又如何落实?干部、军警驾着冲锋舟在楼宇间劈波斩浪、屡屡施救,这样的场景固然感人,但对其可有反思的必要?能否从水利基建的源头上加以杜绝呢?
因雨致灾当然包括不可抗力的成分,举全省之力解救灾民于洪水困厄中,是南粤抗洪谱系中值得赞美的部分。任何雨灾水患都有终期,不过,一旦它们形成了肆虐的固定模式,就该设法从基础上削弱它们的危害,破除其积弊循环。南粤汛期未尽,但夯实水利基础设施、避免水利欠账,应当成为与抗洪救灾并行的筹划,以及下一个行动计划,全面复兴。否则,怎能消除这样的疑问:去年雨灾韶关最重,今年是梅州,明年又轮到哪里?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