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数据,看似喜人,其实耐人寻味。比如,有关央企的数据,就有这样让人疑惑的地方。在讲疑虑之前,还是先来看一组数据。2003年至2006年,中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4.47万亿元增加到8.14万亿元,增长81.9%;实现利润由3006亿元增加到7547亿元,增长151.1%。
截至2006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为12.27万亿元,比2003年底增长47.4%;净资产总额为5.35万亿元,比2003年底增长48.7%。在2004年至2006年中央企业第一个任期的三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平均每年增加1.3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平均每年增加1.2万亿元,实现利润平均每年增加1500亿元。初步测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44.4%。
从上面数字看,央企利润增幅远远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如此事实让人不禁生疑:如此大的利润增幅真的是来自企业技术更新,挖潜改造、生产率大幅提高的结果?无论是经验和理论都告诉我们,这个可能性极小。
央企基本上都是国家管制严厉,准入门槛非常高的行业,如石化、通信、铁路、航空航天等关系到国计民生重大经济命脉的领域,一般的民营经济和外资是不得染指的。但一些高度垄断条件下的企业,一般是少有动力和压力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他们仅仅依靠行政管制带来的管制壁垒,就可以获取较高的行业利润。
如果我们对央企整体利润来源还没有概念的话,那么可以简单切片一部分,来观察央企利润增长来源。以钢铁产业为例。国家统计局3月4日发布的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连续五年20%以上的高增长后,2006年我国钢铁投资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城镇钢铁项目(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投资额为2246.50亿元,同比下降2.5%;钢铁投资占全国投资的比重由2005年的3.1%下降到2006年的2.4%。钢铁行业成为所有行业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行业。业内人士认为,2006年新开工项目大幅减少是造成钢铁投资低增长的重要原因。2005年8月份开始,国家对3000万元以上的钢铁新开工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停建了一些违规项目。2006年500万元以上钢铁项目中,新开工项目仅占27%。然而值得惊奇的是钢铁业去年行业利润同比增幅高达30%以上,属于高增长的行业。显然钢铁投资负增长和行业利润高增长呈高度相关性,其中展示的真相是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从而保住国有钢铁资本的高利润率。
钢铁产业的行业高利润增长的真相也许是央企其他行业利润增长的反映。在这一轮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出口拉动,对于能源、原材料、交通等基础产品的需求暴增,推动这些产品价格大幅增长。在充分竞争的经济体系里,这些行业领域产品的价格上涨,自然会吸引资本流动到这类区域增加供给从而平抑价格。然而中国的这些领域完全是央企独霸天下,即使有外来闯入者,也会被国家以宏观调控的名义扼杀在摇篮中。
在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中,行业产能按政府的说法永远是“过剩”,所以必须“规范”,否则就是“无序”,容易导致恶性竞争,造成诸多恶果。可是令人惊奇的是,这些产业的产能固然有所增长,但是产品价格从来不跌,不知这“产能过剩”现象如何而来?
数据显示,2005年一年全国倒闭了30万家企业,1994到2004年十年间,770万家个体户消失。2006年广东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1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据部分企业反映,由于土地使用费、电力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转移后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调查同时也表明,在大部分行业普遍利润流失的情况下,一些上游产业、垄断企业却获利颇丰。此外,在整体风光的背后,部分中小企业举步维艰,陷于倒闭和濒临倒闭的边缘。
中国目前众多中小企业压力重重,而这恰恰是中国经济中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部分,这部分经济的困境和难处是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所必须面对和加以解决的。而与此同时,央企日子却是风光无限好,其利润大幅增长正好折射出中国中小企业日子的艰难。这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来说,并不是高兴的福音。
(作者为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分析师)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