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再一次跟并购对象“失之交臂”,在沈阳机床集团宣布将向美国对冲基金公司JANA(加纳)转让其30%股权以后,在凯雷收购徐工案中一“博”成名的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向文波博客,向文波新闻,向文波说吧),选择了沉默。
民营企业三一重工,是第一家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这说明这家公司从经营业绩到公司治理都足够健康。但眼下,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希望以并购手法获得国企资源的三一重工,屡屡出师不利。
其对手是强大的外资。
随着中国对外资开放领域的增加,以及政府对境外资本参与国企改制的大力鼓励,面对中国企业以及中国市场强大的增值潜力,外资迫不及待地蜂拥而至。
跟10年前不同的是,这时候的外资,不再仅指那些以做实业为主的跨国公司,各种来头的投资——产业投资基金、财务投资者、策略投资者,以及对冲基金等等,他们动辄就可以操控数十甚至上百亿美元,他们的运作手法,对大多数中国民营企业来说,甚至闻所未闻。
他们的“业务员”穿着笔挺的西装,一个月有大半时间穿梭于各个城市之间,寻找可以投资的项目。跟他们相比,民营企业显然缺少他们那种资金实力、活动能力和志在必得的决心。
跟民营企业相比,外资的优势相当明显:第一,外资资金雄厚,当挂牌国企提出较高的价格时,民企常常被挡在门槛之外;第二,外资有全球整合资源的能力,比如凯雷,已经从传统的投资套利型的财务投资者,向产业整合的方向转变,他们在全球范围寻找目标时,有意在机械、化工等领域进行系统的投资,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而中国目前最好的民营企业,也没有实力在全球范围寻猎;第三,境外投资者有能力带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第四,这些来自成熟市场的投资者,可以带来丰富的管理经验,帮助国企改善管理水平和治理结构。
但是,民营企业也并非一无是处。首先,民企和国企在同一语境下,彼此沟通要顺畅很多,企业间的整合也相对少文化障碍;其次,眼下有实力去参股或者收购国企的民营企业,大多有比较好的实业基础,整合也多在横向(相同业务的企业之间进行并购,目的是为了做大规模)或者纵向(产业链上下游间的并购和整合)的产业整合层面,而不是以套利为目的的财务投资,有利于企业做强和长远发展。
实际上,在中央以及地方政府有关国企改制的很多政策中,民资和外资常常作为帮助国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因素下并列而行。但眼下,在外资的强大冲击下,民营企业的机会似乎越来越少了。
在几年前,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曾在一次论坛中提及:“希望中国的民营企业也有机会获得平等的待遇,这确实很困难……各地招商,如果是外资收购,马上特殊待遇就不一样,美军(美资)高于皇军(日资),皇军高于伪军(港资),伪军高于国军(内资)。”
眼下这种情况似乎仍然存在。
在外资们帮助中国企业实现各种目标时,他们也在分享高额的投资回报,并将这些收益带出国门。而相比起来还很弱小的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却难以从中分一杯羹。正如并购专家所预计的,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企业重组仍是以外资并购为主。
更重要的是, 在经过十几年招商引资之后,已经有一些跟外资合作的经验,可供中国企业在这一波“利用”外资的大潮中借鉴。
最近的反面教材就是杭州娃哈哈和法国达能,一场当年被传为美谈的合资,在几年后从口舌之争一路上升到元老辞职、国外仲裁、国内起诉,这些使这个成立了近20年的国有企业,前途突然陷入莫测之中。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