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春艳
2006年上海证券市场的大幅上涨,资金驱动是其中较为明显的作用因素。快速上涨的股指和巨大的市场交易量,容易掩盖资本市场的深层次矛盾。央行上海总部昨日发布了《上海金融稳定报告(2007)》(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一旦预期发生改变,资产价格的波动与震荡,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个人资产大幅缩水、金融机构的呆坏账增多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影响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对此需予以防范。
解读2007年《上海金融稳定报告》
■关注流动性过剩等影响金融稳定因素
该《报告》分析了经济金融运行中可能影响金融稳定的潜在因素,并指出,从全国范围看,流动性过剩是经济失衡的具体表现。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在上海也表现较为明显。在人民币升值以及宏观经济局面带来的普遍乐观态度的影响下,资产价格上涨是2006年突出的现象。
《报告》认为,影响上海金融稳定的因素,包括增长中面临的波动性风险、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创新中出现的风险管控力挑战、开放中并存的市场竞争压力及集聚中带来的跨境风险传递。
■关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矛盾加剧
商业银行负债短期化,资产长期化、集中化的矛盾加剧。一方面,商业银行各项存款结构出现新变化,在储蓄分流的同时,存款活期化倾向明显。2006年,上海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同比少增8.7个百分点,同时,新增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上升34.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长期化、集中化倾向却较为明显。2006年末,上海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占全部贷款比例为57%,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中资金融机构上亿元的贷款大客户其贷款余额、增量分别占18家中资银行全部贷款余额的58.84%和107.73%,较2005年分别上升4.18和5.53个百分点。
■继续限制部分境外资金投机楼市
《报告》提出,2006年中期出台的规范外资进入房地产的相关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境外资金投机引发上海房地产非理性波动的可能性,但仍应对部分境外资金规避现有政策限制,利用各种方式投机房地产的问题保持关注。
上海正加快建设金融控股公司
《报告》披露,上海目前正在积极探索金融组织的综合化经营,金融控股公司的孕育发展呈加快的趋势。目前,上海已发展形成一批绝对或相对控股两种类型金融机构的企业集团及金融控股公司雏形。
外资银行抢滩加速营业性机构超100家
《报告》表明,上海金融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外资金融机构发展迅速,一些外资金融机构已经在上海取得综合性经营的优势。
《报告》披露,截止2006年末,上海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已达100家,同比增加18家;外资银行在上海设立的代表处达到106家,同比增加6家。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