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2年和2004年GDP突破万亿元和1.5万亿元大关之后,2006年山东省一步跨入“GDP2万亿元俱乐部”,全省GDP达到21846.7亿元,同比增幅达14.7%,跃居全国第二经济大省,当之无愧戴上了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皇冠。
    □本报记者 钱秋臣 张楠 济南报道
    执行业之牛耳
    一直以来,山东上市公司都以主业突出、经营稳健、业绩良好的整体形象示人。今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显示,山东省内上市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水平,已从2003年、2004年的第13名、第4名,首次跃升至第1位。山东板块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最具魅力的地域热点之一。
    山东86家境内上市公司遍布15个地市,涉及钢铁机械、化工、轻工、电子、商业、旅游、农业等十几个行业,并多年保持着制造业大类居主要地位的格局,这也是山东上市公司的主要特点之一。2006年86家公司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02亿元,净利润128亿元,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GDP比重从1993年的2.16%提高到目前的13%,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
    这些企业大部分是中央和省市的重点大中型企业,在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竞争力突出。86家上市公司中,总资产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55家,占总数的75.58%,其中规模最大的企业是华电国际,总资产为540亿元,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旗舰。山东海化纯碱产能2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烟台万华作为国内唯一生产MDI的企业,产能连年成倍增长,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7%,堪与拜尔、巴斯夫、亨斯迈、陶氏化学等世界巨头比肩;晨鸣纸业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造纸企业,经济效益连续11年居国内第一;华泰股份造纸总产能超过160万吨,新闻纸产能超过120万吨,不仅在规模和技术上成为国内新闻纸行业的执牛耳者,而且是世界最大的新闻纸生产企业;鲁西化工有100万吨尿素、85万吨复合肥和60万吨复混肥的生产装置,是国内特大型化肥生产企业,也是国内以煤为原料的最大尿素生产企业。这些上市公司不仅是山东企业中的佼佼者,而且在全国和行业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名牌战略领跑市场
    品牌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领跑者,包括人们熟知的青啤、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张裕、万华、浪潮、晨鸣等在内,山东目前已有中国名牌产品187个,占全国总数的14%,其中上市公司占约四分之一,占山东上市公司总量超过一半。通过名牌战略的实施,企业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得到明显提高。山东名牌产品企业数量不到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4%,但产品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却占到28%-32%,对全省经济的拉动达到8%左右,其中上市公司的拉动作用不可小视。
    较强的盈利能力使上市公司成为利税大户。在近几年山东大中型企业利润前十位的排名中,上市公司占据一半以上席位。省内净利润超亿元的上市公司有28家,2006年进入山东省纳税百强的企业中,有14家企业年纳税超过10亿元,其中兖州煤业当年净利润达11.22亿元,纳税额荣居第二;济南钢铁净利润也达8.7亿元,跻身纳税额前十名。去年山东4家纸业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总和13.45亿元,其中仅晨鸣纸业一家公司的净利润就达8.98亿元,相当于除山东省外净利润排名前7家纸业上市公司的总和。
    直接融资注入新鲜血液
    上市公司直接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山东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大量的直接融资不仅有效缓解了山东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而且通过放大效应,引来大量配套资金,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落实经济发展战略起到了积极作用。
    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10月,山东上市公司历年来累计从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达926亿元。刚刚过去的2006年山东企业上市融资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全省共有18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6家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融资金额共计125.4亿元。这些资金为上市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持。晨鸣纸业通过增发A股、发行可转债和短期融资券,累计募资55亿元,实现了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高。公司资产规模从上市之初的6.33亿元,发展到目前的205.48亿元,近期还获准发行H股试点,有望成为首家同时拥有A股、B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再次为公司发展注入资金。威海威高集团2004年在香港上市,3年时间内累计融资约5.4亿元,公司成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龙头。此外,青岛啤酒、海信电器、华鲁恒升等一批企业也都是上市融资的直接受益者。
    并购重组优化资源配置
    上市公司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力拓资本运营,实施并购重组,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绩优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青岛啤酒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管理、品牌和资金优势,先后在全国范围内收购兼并企业52家,从一统鲁啤到纵横全国,完成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布局,成为领跑国内啤酒行业的龙头。海信集团1994年以来成功并购了淄博、临沂电视机厂,雪花冰箱,先科空调,并收购了问题企业科龙。通过资本运作,海信规模与效益稳健发展,成为第一家在沪、深、港三地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大型电子信息产业集团。
    一些绩差公司通过采取收购和重大资产重组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保壳并走入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2002年起,济南5家市属上市公司由于连续亏损全部被特别处理,一时被称为“ST济南现象”。近年通过资产重组,这些公司已发生实质变化,纷纷走出昔日困境,又被称为“济南新现象”。金岭矿业重组原ST华陶,成为中国铁矿石第一股,鲁锦集团重组原ST陈香成为山东外贸企业第一股,园城股份重组ST烟发,天业房产重组ST济百,使两家百货类公司变身房地产股,潍柴动力重组ST巨力等等,无不实现了以强带弱、“乌鸡变凤凰”的良好效果。
    上市公司依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和资金、管理、技术方面的支撑,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的排头兵。华鲁恒升在煤化工产业升级、推广洁净煤气化技术等先进技术、既绿色环保又节能降耗方面在国内走在前列;济南钢铁高炉煤气发电等项目成为推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推广示范项目,与海化集团一并被国家列入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企业等。
    随着资本市场以及产品市场开放度的提升,山东上市公司也面临来自国内外市场的新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做大做强,巩固和扩大山东板块在全国内外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发挥其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
    山东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都较高,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举足轻重。我们相信,在接踵而至的挑战和机遇中,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蓝图中,山东上市公司也将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八十年代看广东,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山东。”在山东经济腾飞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资本支持、品牌提升、战略并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正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绩优蓝筹的沃土。而在日益壮大的资本市场的推动下,经济大省山东正昂首向经济强省迈进。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