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宇 香港报道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是十年来全程参与香港金融业发展的主要金融管理官员,也是制定香港未来金融发展战略的重要参与者。
    任志刚指出,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点,是进一步推进与内地的金融合作,加强香港和内地市场的联系,以达到扩大两地市场的整体规模,增加两地市场的深度、广度、流动性和价格发现机制的效率。
    他认为,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增加是必然的趋势。利用香港人民币业务作为试点,有助人民币日后踏上国际舞台。
    对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将来的发展,他则表示,在可见将来,联系汇率制度仍是香港的合适选择。
    最难忘金融风暴
    记者:过去十年中,您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任志刚:在我而言,当中最难忘的,一定是97、98年的金融风暴。当时对冲基金通过在股票市场及货币市场进行双边操控来获利,香港仿佛成为一个自动提款机。香港是一个自由市场,当时的财政司长,即是现在的特首曾荫权先生、当时的财经事务局局长,即现在的政务司长许仕仁先生和我都是信奉自由市场的人,当时真的不好过,一方面是自由市场的信奉者,另一方面却不愿看见香港的自由市场被外来的资金自由操控,故此心情果真是百般的矛盾;若果可以选择不干预的话,我们当然不想干预市场,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又正值刚回归祖国,金融经济波动太厉害的话,对我们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为着保持金融经济及汇率的稳定,最后不得不作出干预市场的决定。
    97、98年的金融风暴,我想不只是香港,全世界也学会了很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金融市场趋向全球化,有很多地方改革开放,带来了很多资金,但却忽略了法律上的保障和未能管理好风险,令外地的资金很容易走进市场来兴风作浪,影响金融市场稳定。金融风暴的发生令我们明白到,国际金融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有很多风险,需要好好管理。我们更要懂得居安思危,将手放在市场的脉搏上,要知道有什么事情会发生,以便预先做好工作。对香港而言,优化香港的货币金融制度,保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均非常重要。因此大家都看到金管局在过去多年一直致力未雨绸缪,为管理好金融市场的风险作出努力。
    “一、三、五”金融发展蓝本
    记者: 曾荫权特首提出,要将香港发展成亚洲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中国政府也强调要发展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未来十年,香港的金融业发展有什么规划?前景如何?
    任志刚:我认为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点,应该是进一步推进与内地的金融合作,加强香港和内地市场的联系,以达到扩大两地市场的整体规模,增加两地市场的深度、广度、流动性和价格发现机制的效率。
    过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偏重于为内地国际层面的资金融通活动提供服务,为内地引入外资。随着内地推动经济和金融发展与改革,现时以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内地已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全球第三大贸易体,也是持有最多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往前看,配合内地在经济和金融方面的改变,香港需要与时并进,更多地满足内地这个庞大经济体系的资金融通需要。就此,香港的金融体系可以及应该扮演三个角色。第一个角色关乎内地与全球其他地区之间的资金融通;第二个角色是为内地本身的资金融通提供协助;而第三个角色是以香港作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及增加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的试验场地。
    去年,行政长官曾荫权先生召开了《“十一五”与香港发展》经济高峰会,并由下设的金融服务专题小组拟订行动纲领。金管局积极参与了有关讨论,提出了“一、三、五”金融发展蓝本,并成为了专题小组于2007年1月发表的报告的宏观建议。
    记者:“一、三、五”金融发展蓝本主要内容是什么?您为什么提出这样的战略?
    任志刚:“一”是在战略层面的“一个定位”,将香港发展为国家的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此举将可为中国提供高效率的资金融通平台,以支持其庞大的经济持续发展,以及避免因在不同时区进行国际金融活动而引起支付及结算风险。随着更多的金融活动、更多的市场参与者被吸引到香港市场,市场参与者更多元化的风险特质与偏好将有助于更有效地转移及管理风险。这样的国际金融中心也将有助于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活动标准及政策制订方面的影响力。
    “三”是在制度层面建立“三互关系”,即在内地与香港的金融体系之间建立一个“互补、互助、互动”的关系。“互补”是指两个金融体系发挥各自专长,扬长避短;“互助”是指两个金融体系透过技术转移、信息交流、资格确认及标准协调,在金融监管、金融基建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加强合作;“互动”是指两个金融体系通过互动合作,加强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活动、提高资金融通效率以及推动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
    “五”是在实务层面界定“五个范围”,加强香港与内地金融体系之间的合作,利用香港拉动内地金融中心的发展,包括:香港金融机构“走进去”内地;内地投资者、集资者、金融中介机构和工具经香港“走出去”;香港金融工具“走进去”内地;加强香港金融体系处理以人民币为交易单位的交易的能力;以及加强香港与内地金融基础设施的联系。
    这个发展方向已经逐渐得到认同和落实。在2007年1月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总理温家宝先生表示“继续推进内地与香港、澳门金融合作,进一步发展内地与香港两个金融体系的互助、互补和互动关系,巩固并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据我了解,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就内地与香港两个金融制度的关系作出明确的说明,亦可看出中央对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视。另外,五个实务范围的具体措施也在逐步得到推动和落实。
    联系汇率制度不轻言改变
    记者:您如何看待香港银行业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前景?香港与内地在金融业方面的合作还有哪些新的进展?
    任志刚:香港是第一个内地以外的地方容许银行提供人民币业务。截至2007年4月底,共有38家香港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人民币存款总额达到255亿元人民币。有关业务自2004年初开办以来一直稳步、有序地发展。目前香港银行可提供的人民币业务包括接受存款、兑换、汇款、扣账卡及信用卡,以及个人支票。国务院在2007年1月10日更宣布允许内地金融机构经批准可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务。这项业务将为香港人民币存户及人民币业务参加行提供新的投资管道,丰富其人民币资产类型。
    随着内地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系之一,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增加是必然的趋势。利用香港人民币业务作为试点,有助人民币日后踏上国际舞台。人民币业务的发展是“一、三、五”金融发展蓝本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加强香港金融体系处理以人民币为货币单位的交易能力,有助于香港金融体系在内地本地层面的资金融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从而巩固和发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金管局在推动人民币业务发展方面不遗余力,我们除了在政策方面积极推动外,亦在基础建设方面作出配合。人民币交收系统于2006年3月投入运作,以应付香港人民币业务扩大的交收需要。于2006年,该系统每日平均处理138宗交易,总值3800万元人民币。另外,金管局在原来的人民币交收系统的基础上,为配合人民币债务的发行及买卖,有关人民币实时支付系统的建设工作已如期于2月底完成。香港成为了内地以外为人民币债券提供货银两讫交收服务的唯一地方。
    除了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外,QDII的业务发展亦十分显著。中国银监会于今年5月11日宣布扩大银行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业务境外投资,允许在一定条件内进行股票投资。事实上,自去年内地的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出台后,银监会和金管局会同国家外汇管理局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成立了四方的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联合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就如何促进有关业务的发展、加强两地相关的监管合作以及人员培训等事宜,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与交流。4月初我与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先生举行双边高层会议也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国银监会选择利用香港市场和香港监管机构所认可与监管的金融产品和中介机构落实有关措施,相信将给予香港的银行和金融界带来不少商机及优势,也是对今年初《“十一五”与香港发展》经济高峰会行动纲领的有关建议一个切实的响应。
    记者: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港币需要与美元脱钩,改与人民币挂钩,这一预期会实现吗?
    任志刚:在货币市场方面,香港的货币制度在亚洲区内独一无二,是一种最稳固的固定汇率制度。多年来,政府亦推行多项改革措施,以进一步巩固香港的货币制度。例如在1998年,推出七项强化香港货币发行局制度的技术性措施,以进一步巩固香港的货币发行局制度,及减低投资者控制市场,令银行同业、市场和利率出现动荡的机会。又例如在2005年,宣布三项优化联系汇率制度运作的措施,目的是要消除在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元汇率可转强程度的不明朗情况,以及理顺货币和外汇市场在货币发行局安排下的互动关系。事实证明,联系汇率自1983年10月推出以来,一直行之有效──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联汇制度在连番炒卖冲击下屹立不倒,成为区内最坚稳的货币;另一方面,港元面对2005年7月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近期人民币兑港元升穿一算的心理关口时,亦能保持稳定。我坚信联系汇率是香港金融及经济稳定的基石,而且一直行之有效,所以不应轻言改变。
    金融管理局于2006年对香港与内地及美国经济周期趋同性的分析研究显示,香港经济与美国经济的同步性比与内地经济的高。虽然香港与内地的经济日益融合,但两地经济周期同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两地受到美国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香港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合适的安排。
    记者:您如何看香港的发展前景?
    任志刚:展望香港未来的前景,我当然希望明天会更好。正如我一向强调,我们会尽力维持香港的金融稳定,搞好内地与香港两地的资金融通渠道,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随着内地的经济发展,国家需要有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而香港可以发挥这方面的作用。
    当然有人说,香港在金融或其他范围有可能被“边缘化”,但我觉得是不会的。过去,大家都太专注香港跟上海的竞争关系。其实竞争是好的,何况香港与上海之间的合作空间亦很大。譬如在金融市场来说,我们国家有一个金融市场,这个金融市场有两个组成部分,一个部分在上海,它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一个直接的服务,令一部分在香港,它为希望投资在内地的外地或国际投资者提供金融服务,所以这两个部分应该要有很好的渠道合作,去互动,互补及互助。未来我们要继续关注如何成立这个三互关系的渠道,让资金有效率的融通。我深信两个部分合作起来会使我们国家的金融市场更强大。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