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北欧国家瞄准了中国的绿色市场 在瑞典访问时,记者听到一则趣闻。瑞典国家环境保护局的官员曾来到中国,准备合作开展一项关于渔民可持续性捕鱼方式的培训,瑞典官员希望中方能够提供所有渔民的名单,中国官员迟疑了一下说,“这可能需要些时间,中国有1000多万渔民。
”瑞典官员听罢惊叹:“天哪,中国的渔民比瑞典全国的人口还要多!”
显然,仅有900万人口的瑞典,是需要一些时间去想象一个拥有逾13亿人口的中国在经济、社会以及环保等诸多方面所面临的复杂性和曲折性。然而,从另一个侧面,瑞典也意识到迅速发展的中国将会给瑞典带来的庞大市场和需求。
按人口比例来说,只有900万人口的瑞典,恐怕是世界上拥有国际化大企业最多的国家了——这其中包括了沃尔沃、宜家、爱立信、利乐、伊莱克斯等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创新,是瑞典人的传统,从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市政厅的诺贝尔颁奖典礼到阿斯利康的研发中心,瑞典向世界贡献了无数的发明创造,其R&D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27%,居OECD(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成员国前列;瑞典还在环保科技和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出口方面走在前沿。早在2002年,瑞典环境技术出口就已达到150亿克朗(约21亿美元),成为环境技术的净出口国。
瑞典深知自己的优势所在。“在以"和谐"和"创新"为关键词的中国发展战略下,瑞典和中国的合作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典贸易大臣斯滕·图尔福什(StenTolgfors)接受《商务周刊》专访时这样感叹道,他对中瑞在经贸、环保科技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合作充满了期许。
“每四天就有一家瑞典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瑞典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新政府,由现年41岁的赖因费尔特(FredrikReinfeldt)“掌舵”,这位1926年以来瑞典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率领瑞典将2006年的经济利好势头保持到了2007年——去年瑞典的GDP增长率达到4.3%。除新政府采取的刺激供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国内消费,来自外部环境的利好,包括美国和欧元区,尤其是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这对瑞典这个高度外向型经济国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欧盟和北欧国家是瑞典最大的出口市场,而在亚洲,中国是瑞典最大的贸易伙伴。
正因如此,图尔福什在采访中对《商务周刊》强调:“新一届瑞典政府和我将着力进一步推动瑞中经贸合作。”他特别提到了“哥德堡”号帆船2006年的访华。“两国对此事大量的媒体报道,体现了中国对瑞典、瑞典对中国的巨
大兴趣。”图尔福什说,“我相信,它已经对促进瑞中经贸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6年,中瑞双边贸易总额为67亿美元,实现了10.4%的增长,其中瑞典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额为32.8亿美元,进口贸易额34.5亿美元。如何凭借着“哥德堡”号所带来的契机进一步推动中瑞关系,图尔福什表示,“我们两国已经在贸易投资、社会和法治改革、环境保护、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如今,每四天就有一家瑞典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对瑞典的投资也在增加。我个人希望这种趋势能够持续下去。”
“瑞典正在努力进一步推动瑞中贸易关系。”图尔福什具体透露说,最近的举措就是瑞典政府决定在
北京成立一个环保科技中心,以促进瑞典向中国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当机械制造、电讯、生物科技等传统优势产业给瑞典带来大量的中国订单之时,瑞典先进的生物燃料技术以及相对薄弱工业制造品市场也同时吸引了来自中国大量的投资者。图尔福什说:“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ISA)的报告显示,中国公司日益表现出对瑞典的投资兴趣,而瑞典政府也认为为中国投资者创造一个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很重要。外资进入瑞典将更有利于本国企业应对竞争,促进创新。”
信息科技、生物技术、汽车以及自然资源,是中国公司对这个北欧国家最感兴趣的投资领域。图尔福什特别提到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投资逾20亿瑞典克朗(约23亿元人民币),将在瑞典斯韦戈(Sveg)与当地企业和政府合作建设一座先进的生物燃料生产基地。“我们希望,这一项目能够充当好桥梁作用,将瑞典的清洁环保技术介绍到中国去。”而对于本刊前不久所报道中国民营企业在瑞典投资建设中国商贸城这样的项目,图尔福什则持谨慎态度,“目前,还不好估量这一投资项目对瑞典和当地经济的影响。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样的中国城项目将对波罗的海域将近1亿的消费者产生巨大的影响”(参见《商务周刊》2007年4月20日一期文章《瑞典“中国城”里的文化冲突》)。
“瑞典环境技术出口中国潜力巨大” 在《京都议定书》新一轮谈判启动前夕,气候变化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对环境技术的需要,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尤其在新兴国家的城市中,显得尤为迫切。
从经济的观点看,环境技术是一个庞大的行业,市场潜力巨大。OECD明确表示,环境技术的世界市场每年以5%—20%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环境技术市场将达到8500亿美元。
瑞典在这方面已然“起跑”。早在1999年春,瑞典的环境技术出口计划已经促使环境技术成为该国一个全新的工业领域。环境技术企业在瑞典企业总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出口增长也最为强劲。图尔福什认为:“虽然目前其他欧盟和北欧国家吸纳了近2/3的瑞典环境技术出口,但在亚洲,瑞典环境技术出口中国的潜力巨大,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给环境保护带来了持续的挑战。”
当然,可以看到的机遇与真正实现的市场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瑞典的环境技术是始于1970年代对于河流污染的治理,而如今,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更严峻环境问题,却是束缚经济发展的能源短缺和资源枯竭。在被问及是否充分考虑到中国市场对环境技术的特殊需求时,图尔福什提及中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国家战略,间接表示了自己对中国政策和存在问题的熟悉和了解。他说:“瑞典在很多方面都能够为中国提供有效的政策和技术解决方案,这不仅包括水管理、废水处理和空气污染,也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责任编辑: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