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着全球60多个国家的440多家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种金融机构,被誉为“香港华尔街”的中环一带,每天早晨6时30分开始就已忙碌不堪。交易广场、IFC(国际金融中心)等大型商务楼被没有系领带而轻装上阵的国际金融人急匆匆的脚步声响彻整个大厦。
全球投资银行瑞银集团亚洲股票销售部主管理事迈克-陈也是其中之一。他每天上午7时许,早早来到入住世界第八高楼国际金融中心Ⅱ座52层的办公室。从海外发来的要件会通过黑莓终端(兼备邮件、上网及个人日程管理功能的便携式复合通讯终端机)进行24小时的联络。然而,作为来到办公室的首要事情,就是迅速阅览整晚收到的100多封邮件和分析报告等。
香港投资银行理事的一天 上午7时30分许,与30~40名交易人、中介人、分析师等进行网上视频会议。是为了讨论当天的行情、营销战略及构思。这样的会议每天一直到香港时间下午4点泰国股市收盘为止,将召开4~5次。
上午8时20分许,韩国、日本、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股市依次开盘,桌上的电话机和黑莓终端几乎打爆了。迈克说:“大概每周4次午餐都要在办公室里用三明治来填饱肚子。”他所领导的瑞银集团亚洲股票销售部员工人数从三年前的150人增加到了如今的300人。这种情景是高盛集团、美林证券及摩根斯坦利等在香港落脚的全球化金融机构的共通现象。
美林证券亚太调查本部长金献洙说:“随着并购及公开新企业等业务剧增,常驻香港的员工人数与三年前相比增加了40%左右。”这些仅仅是喜迎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讴歌香港的繁荣、腾飞的香港经济的一个侧面而已。
复活的香港金融潜力 香港的“经济实力”在金融领域更为明显。尽管以13亿大陆人口为后盾的沪市最近连破记录一路攀升,其13.97万亿港元的股市总额还是难敌人口只有700万的香港(股市总额16万亿港元)。
香港股市借助去年中国工商银行成功上市等为跳板,压倒伦敦和纽约股市,首次公开发行(IPO)跃居世界第一,显示出强大气势。
不仅如此。联合国《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香港2005年引进的外资(FDI)达359亿美元,在亚洲仅次于中国大陆,排名第二。香港的失业率按今年3月末为准是4.3%,这是8年零6个月以来的最低点。以香港大学为首的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最近三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是7.6%,不禁让人联想起80年代亚洲四小龙创造的“高度增长时代”的辉煌。
最近,时事周刊《时代周刊》对此表示:“我们的姐妹杂志《财富》1997年登出的"香港从此死掉了"这句已被证实是错误的,香港现在比任何时候都充满活力。”承认了过去的错误判断。
香港与中国的幸福同居 专家们分析说,香港能够再次繁荣成为“亚洲第一金融中心兼亚洲的世界级城市”,原因在于同中国的“幸福同居”关系。2001年在单一国家中,中国成了香港的最大投资国,直到2005年末,中国共向香港投资1620亿美元。去年赴港的游客总数为2500万人次,其中中国大陆游客达1360万人次,这对香港经济的发展起到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个数字是1997年(237万人次)的5.7倍。
连年深受财政逆差之苦的香港政府在2005年宣布了财政顺差,今年还决定把公务员工资提高4%也是缘于上述背景,而上一次提高公务员工资已经是10年前的事了。1997年房地产价格曾一度暴跌到40%,如今恢复到90%。
不过,迈向回归20周年、30周年的香港经济,其前景也不只是晴空万里。与纽约、伦敦、上海等大城市相比,香港城市规模太小,而且中国大城市的迅猛发展也可能令香港沦为边缘城市。包括集装箱装卸量,香港的物流中心地位已经受上海和深圳的影响,下降了很多。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总裁任志刚说:“若停滞不前,香港就没有未来。面向庞大的中国市场及客户,香港的金融机构应大胆走进去,寻求积极变身。”
(责任编辑:胡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