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价值4000余万元的政府采购中,卫生部和国家发改委最终选中了定价最高的厂家。为此,采购流标公司向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提出了书面质疑,但没有得到答复。北京现代沃尔以“财政部的不作为”为由提起行政诉讼,将财政部告上了法庭,一审胜诉。
法庭要求财政部就政府采购只买“贵”的问题必须给予答复。
据报道,2003年,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委托代理机构公开招标采购仪器设备,但两次中标者是同一公司,而该公司的报价是所有供应商中最高的。同样功能、同等质量的仪器,现代沃尔报价5.68万元,而中标公司报价8万元,两次竞标568台仪器,差价高达1300多万元。
同样的仪器设备价格差高达1300多万元,而相关政府部门为何只买“贵”的?其中是否隐藏着一些“秘密”?
有“阳光采购”之誉的政府采购,曾被称为采购领域遏制腐败的“灵丹妙药”。可如今在一些地方,这“灵丹妙药”有点变味、异化,“阳光”少了,暗箱操作多了,尤其是政府采购只买贵的,不买贱的;只买进口货,不买国产货;只买名牌,不买非名牌,广受质疑或诟病,可见政府采购已凸显诸多“软肋”。
“软肋”之一,被少数利益集团“绑架”。有的地方政府采购形成了固定的供应商,公开招标只是做做样子,报价竞争形同虚设,“阳光采购”成了美丽的“外衣”,少数政府采购人员甚至与供应商沆瀣一气,其中是否隐匿着权钱交易、商业贿赂,很值得怀疑。
“软肋”之二,只认名牌、进口货。不久前某省公布2007年政府采购清单,进入采购目录的几百种商品,大到电子电器,小到办公用品,全是清一色的价格昂贵的进口或国产名牌,其中进口货占80%以上。笔者认识一个老板,他说政府买东西最爽,花钱眼睛不眨一下。何故?因为政府采购费用全部列入财政报销,花再多的钱无需自己掏腰包,何不买贵的、好的?
我国每年政府采购数额巨大,现代沃尔将财政部“告倒”具有破冰意义,极有可能撼动现有的政府采购模式和资金管理机制,连财政部都大呼震惊,认为这一判决会影响到政府每年数千亿元的采购工作。
现实中存在的奢侈采购是源于政府手中有钱,资金管理过于宽松,这就需要通过法律和制度设计紧一紧政府的“钱袋子”,严格控制资金,培养政府节俭精神,鼓励多采购价廉物美的国产商品。(尹卫国)
历时两年诉讼才尘埃初定的“政府采购第一案”—北京现代沃尔经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现代沃尔公司”)诉财政部政府采购行政不作为一案再起波澜。6月7日,因败诉方财政部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此案。
财政部提出三点上诉意见,认为此案中发改委才是负有主管监督职责的部门,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财政部并称“每年数千亿的采购资金均按上述模式分别管理,而一审判决否定了这一模式,将严重影响行政管理工作。”本案未当庭宣判。>>详细
在亚奥政府采购案中,财政部首次领到败诉判决。为此,财政部向北京市高院提起上诉,要求撤销一审判决。昨天,该案二审开庭。财政部称:“一审判决打破了我们长期的工作模式,将对今后的政府采购工作产生影响。”而每年的政府采购金额有数千亿元,不能不说这纸判决相当有分量。>>详细
(责任编辑: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