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珊珊 本刊记者
最近几年,众多的风险投资将他们的视线,“盯死”在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2000年开始,IDG与花旗已经投资了中华学习网,2005年融勤国际也将500万美金砸向了中华培训网,飞龙网也获得了来自欧洲的千万元的投资,中华学习网已经获得两轮融资,2006年新东方,环球雅思,北大青鸟也纷纷联姻风险投资,用彭志强的话讲“培训市场的空间太大了,就按中国人口的密度来计算,这个领域的前景是不容忽视的。
28岁的他,在担任盛景网联公司CEO之前,是上市公司清华紫光的副总裁。
据内部人士称,盛景网联已经被风险投资广泛关注,就在两个月以前,这个公司刚刚获得来自清华紫光以及3位投资人的天使投资,其中一位曾经是世界五百强知名企业之一的高管。
培训业的旺盛需求已经演化为资本竞逐的动力。彭志强想的是,以“如家”式的经济型培训模式起步,在这个上有北大光华、中欧等商学院,下有各地林林总总的小型顾问公司,这样一个企业管理培训机构多如牛毛的“拥挤”行当中驶出自己的蓝海,甚至想把它运作成为中国首家上市的经管培训公司。
培训的赚钱之道
在彭志强看来,刚刚成立3个月的盛景网联受到风投家们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它以企业培训为主要盈利点。
北大青鸟做的是IT职业培训,环球雅思和新东方做的都是外语职业培训,而在盛景网联的商业模式中,管理培训和企业信息服务,甚至未来的商圈服务全能结合起来,而它所瞄准的,是管理培训业界少人关注的“中端”客户——中国的上百家中小型企业。
正是基于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对商业模式的信心,彭志强也辞去了清华紫光的一切职务,正式开始了创业之旅。“自从我辞去上市公司高管后,前来希望谈的投资者比以前更多了,毕竟教育培训是现在的投资热点。”彭志强笑谈,“只用了3分钟,就确定了,业务核心做培训”彭志强得意的是与投资人的不谋而合。
盛景网联成立仅仅3个多月,在2006年时,其前身“爱代购网”,与其说是培训机构,不如说是一家电子商务网站。但彭志强相信,针对中小企业主的管理培训,在带来培训收入的同时,还能带来网站信息服务业务的客户资源。
成立以来,盛景网联确定了以盛景商学院为龙头,以“信息化服务”为延展的三大产品线:管理培训、盛景e客通和盛景e网通。
彭志强告诉《新青年·财经报道》 :“这个体系确定以后,通过企业培训,我可以赚到三道钱。”
来自企业管理培训的收入将只是公司盈利来源的一个方面。
在培训之后,很可能需要一些软件产品来固化培训的效果,如企业财务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等等,在盛景网联接受培训的人,也可以通过其电子商务的交易平台,获得这些工具。另外,一些企业可能需要建立信息化系统,盛景网联也可以承担此类外包业务。
彭志强介绍,第三道收入来自客户彼此间交易的服务费。
现在,盛景网联定位于“企业服务门户”,这个跟别家不一样的培训公司,“网站平台是培训和信息化服务的关键。”
彭志强所发现的市场空隙,就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以及大企业基层的经管培训。
他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中欧商学院等知名的大型经管培训机构称之为“学院派”,在他看来,学院派的培训相当于五星级酒店——好,却昂贵。
而国内众多的民营培训机构,大多在做两类事情:一类是做“学院派”的代理,没有自己的产品;第二类是做内训产品,按照项目方式运作,到企业内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
统计数字显示,专注于公司内训业务的培训机构,营业额大多在5000万元以内,以1000万元到3000万元的居多。
这个一心要培育出经管培训领域首家上市公司的人,并不满足于一年给公司赚几千万的“舒适生活”。他透露,盛景网联计划到2010年上市时,实现利润1亿元,营业额4至5亿元。
因此盛景商学院选择“公开课”的培训形式,为中小企业主进行“经济型”的MBA培训,收费仅为8800元,是“学院派”的1/10甚至1/20。他的目标客户是拥有50至500人的企业领导者。
在他看来,上市盈利计划并不是特别难以实现的目标。因为到现在为止,盛景网联“拿着显微镜也找不到直接的竞争对手”,类似模式和如此巨大投入的培训类公司几乎没有。
中国培训海外上市路
在接受采访时,彭志强常把“框架”挂在嘴边,他说的是总部在北京的框架传媒,在全国收购8家公司,并最终以1.83亿美元的价格被分众传媒收购,变相登陆纳斯达克的故事。
有意无意间,彭志强已经将框架传媒的发展模式作为榜样进行研究和效仿。
“明年我们将收购第一家培训公司。”彭志强说。而按照他的目标,在上市之前,盛景网联将收购5至8家公司,用以拓展其在全国的培训业务。
“那些年收入在3000万元以下的培训机构,自己过得很舒服,为什么要被你收购?”面对《新青年·财经报道》的提问,彭志强算了这样一笔账:“过得不错,只是个体价值。上市价值则是我们和被收购者共同的杠杆,一旦上市,能获得的回报可能是利润的50倍。”
在风险投资融资的中国培训机构,上市似乎成为必然的趋势。一方面是公司体制需要透明化,另一方面就是为扩大发展与寻求财富出路。2006年,中国最著名的应试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获得著名的老虎基金的加入,并推动了其提前上市,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新东方教育集团的总裁俞敏洪在去年9月上市后曾对记者直言,“在国外教育领域上市的机构很多,而在中国,新东方是第一家,但未来中国还会有更多以另外的教育培训内容上市的公司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他的这句话有幸却言重。
就在新东方上市之期,2006年9月6日,环球雅思学校又融资成功,获得风险投资机构——软银亚洲赛富基金垂青,向其投资超过2000万美元。这是软银亚洲赛富投资基金2006年最大的一笔风险投资。环球雅思连锁教育集团总裁及总校执行校长张永琪透漏,公司计划于2008年3月上市。
而历程短短4年,如今培训领域年营收7亿至9亿,成为IT培训“巨无霸”的北大青鸟,2006年也获得博盛控股投资有限公司和新加坡禾业商行私人投资有限公司的风险投资。预谋在年内上市。
而北大青鸟的一位风险投资人说,中国的教育产业走向市场化是不可逆转的,每年数百万的大学新毕业生,以及1000万到1500万农业户口转向非农,蓝领工人技巧培训新增人口1200万,都需要就业培训,教育市场的空间非常大。“2007年,资本将让技能培训市场重新洗牌。”他对此信誓旦旦。培训业必将成为中国教育市场未来的“龙骑士”
盛景网联上市之前的3年规划,收购之外,盛景网联还在大力发展加盟商。“到2009年时,除了在10个城市进行直营外,还将在其他50个城市,建立加盟商的网点,通过让利合作实现全国快速覆盖,这是我们多年做渠道的拿手好戏。”彭志强胸有成竹说道,“做英语培训的新东方上市了,北大青鸟的IT培训也将在今年年底前海外上市,相信在企业培训领域一定也会出现一家上市公司,这就是我们的目标。而经管培训之后的信息化服务、商圈建立等等,将使我们与众不同,将使我们走得更远!
另外,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境外证券交易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将于7月1日起开始施行。在《管理办法》出台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境外证券交易所来到中国,寻找中国的优质企业到他们那里上市,有人归结为一种现象,叫“海外交易所抢滩中国市场”。
作为全球第二大证券交易市场的掌门人——西室泰三,年逾古稀却亲自到中关村去拜访中国的中小企业。中国的优秀企业对国际证券交易所的吸引力,可见一斑。实际上,主动找上门来的,还不只东京证交所,世界第一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现在也在中国企业中物色自己的目标。还有伦敦、法兰克福等全球数一数二的证券交易所。
这些契机和商业传奇,鼓舞着彭志强带领盛景网联往前猛攻疾跑,在他的预期中,2010年是一个最迟的期限。
民间行业协会搅活房地产会展业
□ 范正利《商务时报》执行总编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一个由非政府组织举办的房地产业会展,却吸引了诸多政府官员的目光,国家相关部委高官出席,地方政府分管城建或招商工作的市长也来了数十位。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八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治国认为:“创新理念、活跃思想,是一场会议或者论坛备受瞩目的关键。在国内房地产论坛上,很少听到不同的声音,看到不同的气象。长期以来,我们的城市建设随处可见铁腕式的‘行政烙印’,与倡导多年的‘人本思想’相去甚远。而在我看来,这场论坛是探讨并解决业内种种痼疾的一个平台,是一次成功的行业盛会!”
民间协会打造行业对话平台
王治国副主席所指的,是6月中下旬在香港举办的“2007亚洲房地产峰会”,他是此次峰会,同时也是峰会主办方之一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协会” 高级顾问。有着相似“价值认同”和身份的,还有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马俊如。此前,他们共同参与了首届“亚洲房地产峰会”。
马俊如局长认为,国外的非政府机构对所在国家的发展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对民间组织的开放力度以及扶持力度均远远不够。民间组织应成为一个构建社会主体正常博弈与制约的理性渠道。
早在1830年,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就发现,存在着强大的非政府组织是美国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自此,人们开始认识到NGO(民间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目前美国非政府组织总数超过200万,工作人员超过900万人。庞大、活跃的非政府组织存在,有力的支撑了美国“大社会,小政府”的制度结构。
民间团体、公民社会和民主政府三位一体,构成了和谐社会的基石。一个和谐的社会承认利益的多元化,自然也需要出现代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利益的民间团体,“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协会”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民间团体。会展活动则是他们选择的“破题”之路,因为会展经济对社会资源有着强大的聚合效应,对房地产的催化能力具有持久性、稳定性。
中国的品牌会展,绝大多数由政府主办、承办并主导,典型如广交会、厦门投洽会和深圳高交会等。从总体上看,政府主导型展会在促进贸易、招商引资、拉动经济、信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但正如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协会秘书长吕彬所说, “并不是政府主办的每一次会展都是成功的。单就房地产行业的会展来说,国内办得很多,仅去年就有十几场,规模或大或小,而真正能起到效果的则很少” 。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院院长沈丹阳则认为,政府应该逐步转变角色,交出展会的主办权,把着眼点放在为会展所在地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上,比如酒店、交通、市容、安全保障、政策扶植等等,把更多的市场机会留给民营会展机构。
吕彬认为,民间组织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来主办会展,必将成为会展经济的有益补充,未来甚至可能与政府主导型展会分庭抗礼。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兴起,民营会展公司正迎来会展业大发展的大好时机。
“民办”会展活动何以引人瞩目
吕彬所讲的“真正能起到效果”,是会展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单单吸引诸多政府官员的目光,还远不是‘2007亚洲房地产峰会’的目标,本届峰会还邀请了内地近百家金融机构及上百家知名开发商参会,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房地产与金融界有关人士参加是另外一个亮点。”吕彬介绍说,“与会人数上千,这在同类会展中并不多见。”
政府主导型展会 “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在于效果、效率和效益这“三效”不佳。沈丹阳认为,政府主导型展会多由政府成立临时机构或组建事业单位来举办,盈亏都有财政兜底;组展则多运用行政命令手段,展位不够,常常行政摊派任务或免展位费,客商不足,则靠部分海外老关系和本地群众捧场;会务组织和保障工作方面则常常实行全民总动员。这种好大喜功、重表面热闹、不重视客商质量的倾向,极大的弱化了展会效果。
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协会执行会长来光贤向记者透露:“为房地产业拓宽融资渠道是‘2007亚洲房地产峰会’最大的卖点,所以本届峰会以‘多元融资、资本运营、商道维新’为主题。” 这位前国资委司长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副理事长,熟悉产业政策和产业现状。他认为,在房地产金融政策影响之下,地产业的银行借贷门槛逐渐提高,融资渠道单一成为制约地产发展的瓶颈,怎样寻求更多融资渠道、有效规避房地产业的金融风险,已成为企业和购房者的关键问题。
“当前,房地产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筹集建设资金,风险较高,亟待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策略也需要做些实质性的调整,要由原来单纯依赖银行贷款的模式,向以银行贷款为主,私募等创新融资为辅、建立阶段性多元化组合融资、实现项目低成本和资金链安全的策略融资渠道模式转变,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来光贤表示。
“这就需要促成开发商与投资商之间点对点的对接。”吕彬补充说,“我们要求参会开发商按模板准备好有关融资的商业计划书,严格规范对接性文字表述,通过有针对性的分会场,实现双方的实效对接。”
据记者了解,“2006亚洲房地产峰会”的举办地为海南三亚,而本年度峰会“鉴于主要出发点是投融资,将地点选在香港;因为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世界知名金融机构云集”。吕彬认为:“在内地房地产业就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圈子,缺少一些鲜活的空气。所以我们这在香港举办,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域优势去邀请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给内地房地产企业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合作的机会。”
北京会议展览业协会副理事长梅德文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经历了产品贸易、技术贸易到服务贸易的三部曲。会展产业本质上是一种贸易行为,其目的是通过会议展览洽谈交易等各种活动促进企业产业及经济发展。中国会展产业也会按产品类会展—技术类会展—服务类会展的规律发展,现在已经发展的到第三阶段,服务类会展(文化会展)阶段。
“以怎样的渠道为房地产开发商服务,是摆在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协会面前的一个命题。”来光贤表示,亚洲房地产峰会已经办成服务类会展。这一阶段的会展竞争力更看重创意、智慧、方法和服务,政府主导型展会在这些方面并不占优势,所以民营企业机会来了。
民间行业协会需要国际化视野
传统观念认为,展会由政府出面组织才理直气壮。即使是在六成知名展览由民营企业主办的广东,广交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凝聚而成的观念,并未消失。“在国外,类似的展会几乎都是民营机构操作,政府基本上不去插手。”中国房地产品牌研究中心主任郑子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广交会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在与现代贸易方式的特点结合方面确实产生了诸多方面的不适应。这与沈丹阳的观点不谋而合。
记者发现,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协会的“国际化理念”,受到了业内人士热捧。北京豪思会展(集团)总裁叶迅认为,对于展览设计商、搭建商来说,客户其实最需要的是国际化的服务,会展公司的最大机会也是国际化。
来光贤则这样阐述“国际化视野”的重要性:“从国际范围内探讨房地产业发展是又一重点,毕竟房地产业在国际上有共通共融性。因而要与国际知名地产企业进行沟通。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房地产市场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他们在房地产经营方面必有其成功的经营理念,而本次峰会就是为了学习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发展经验。”
通过与境外投资者沟通,吕彬发现他们“对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尤其感兴趣”。来光贤认为:“国内老在住宅问题上议来议去,而境外人士已经开始向商业地产及其他更深的方向发展。国内的房地产总是围绕国家宏观调控转,我们这次要跳出这个圈子。一是面向整个亚洲地区,二是以融资为切入点。目前在中国内地,没有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完全是自有资金开发的,我们要学学国外的经验,探讨金融机构在房地产当中如何避免风险。”
来光贤认为,“国际化视野”实际上是追求一种开放性,而这种开放性不仅仅指区域上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思路上的开放。“2007亚洲房地产峰会”提倡“打造复合型的平台”,根据不同题材设立了5个分论坛,便是开放性的一种体现。
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副会长陈泽炎曾建议,民营企业选取切入点时要区分一定的领域,选准题材。他说,在一大批展览会里,还是不乏民营企业办得比较好的展会,其关键就是选准了题材,如上海家具展等。亚洲房地产峰会更是提高了一个层次。
“假以时日,几经历练,‘亚洲房地产峰会’将会成为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会展业品牌。它的权威性,不是来自政府,而国际化、前瞻性、互动模式与人文色彩是对它的最好的注解。”香港一位参加“亚洲房地产峰会”的金融专家如是评价。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