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0日10时51分,我国首台特大型国产化水轮发电机组在三峡电站正式投产——三峡右岸电站26号机组并网发电。这台机组装机容量为70万千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从只能设计制造32万千瓦水电机组,到一跃而能全部国产化制造70万千瓦特大型水电机组;从只能担当三峡工程机组制造的“配角”,到成为右岸机组独立承包商,国内装备制造企业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三峡工程八台全国产化机组节约了3.5亿多元的成本,并为今后国内水电站建设降低机组成本奠定了基础,在机组维护方面也带来了便利。
图为三峡右岸电站厂房外景。7月10日,中国首台全国产化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三峡电站26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新华社记者杜华举摄
中国制造:三十年的差距 三峡工程计划安装32台70万千瓦的大型水电机组,是世界上容量最大、直径最大、重量最重的机组,特别是因防洪和排沙的需要,电站运行水头变幅巨大,既要确保机组运行稳定性,又要求较高效率,这使得机组设计、制造和安装难度超过世界上已有的任何大型机组,要知道在三峡左岸机组采购前,全世界投入运行的70万千瓦大型水轮机组也只有21台。
与此同时,当时全球水电行业正处于低谷,三峡工程左岸14台机组总金额超过七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机组采购项目,对跨国公司无疑具有强大吸引力。
在当时的中国,没有一台装机的巨型水电机组,也没有设计和制造能力。
作为我国首台国产化巨型机组的设计和制造方,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注:以下简称哈电)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国海告诉记者,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哈电,主要依靠和前苏联合作,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哈电作为老国企也陷入发展困境。在和越来越多国外企业接触过程中,哈电发现自己的研发、制造能力与国外企业相差了好几个档次,相当于30年的差距。在一些水电项目的招标中,国内厂家基本上是给国外“打工”,国外中标总包,国内企业分包,非常挣钱的发电机组核心部件没有实力承接,只能接一些次要部件的生产任务。
我国政府决定利用建设三峡工程的有利契机,在采购国外先进设备装备三峡工程的同时,通过引进关键技术、消化吸收创新,为国产化创造条件,提高国内制造企业水平。
从“学生”到“同台竞技”的对手 三峡工程建设之前,“联合设计、国内生产”已经在我国多个大型水电站项目展开应用,却一直因为缺少技术转让环节,最终只拿回了跨国公司的图纸,难以掌握核心技术。
为此,三峡工程的机组招标文件规定:投标者必须向中国制造企业转让技术。为实现这个使国内大型水电装备制造厂家受益的技术转让条件,三峡总公司共支付1635万美元。
在技术引进上,为了提高国内制造厂商的技术水平,要求外方分包给国内厂商一定数量的具有关键部件的实际制造份额。
三峡工程左岸电站14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中,法国阿尔斯通和瑞士ABB(后并入阿尔斯通发电公司)联合制造供应8台机组,加拿大GE、德国西门子等组成的VGS集团负责制造供应另外六台机组,哈电和东电也中标参与分包,分包额为2.3亿美元,约占总价的31%。
王国海说,过去跟国外企业打工时,只知道照着外方提供的图纸,依葫芦画瓢。通过参与三峡工程,掌握了大型水电机组的设计、制造核心技术,并逐渐开始自主创新。目前哈电水轮机模型转轮技术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保障机组效率、稳定性、抗气蚀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和庞大的科技队伍。年销售额也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8亿元至10亿元增加至50多亿元,2006年,企业利润近5亿元。
2004年,三峡右岸电站12台70万千瓦机组招标采购,并在投标阶段进行水轮机模型同台试验。结果,阿尔斯通公司总体评价第一,哈电和东电紧随其后,在一些单项技术指标上,哈电和东电还优于阿尔斯通,机组的稳定性达到了当前的国际水准。和阿尔斯通公司一起,哈电、东电中标分别承担四台三峡右岸电站机组的制造任务。
提升国产装备制造业的连锁效益 据记者了解,在三峡左岸电站机组中,国外公司主要采用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水内冷技术,线圈中间通水,虽然温度低、耐用性好,冷却效果好,却容易因水泄漏造成事故,给电站的维护和安全运行带来困难。
为克服此类问题,哈电通过近三年的研究,投入上百万元,终于研发出空冷技术,并在26号机组上加以运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以空气取代水做为冷却介质,减少了一套水系统,缓解了漏水问题,使运行更加安全,不仅可大幅度降低耗水量,还可减少废水排放量。
东电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并结合三十年的水力设计经验,不断进行创新开发,在国内率先自主开发出综合水力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三峡右岸转轮,一举赢得自主研制三峡右岸四台机组的合同,改写了中国发电设备企业没有资格自主研制巨型混流式机组的历史。
据介绍,三峡特大型机组国产化后,70万千瓦机组平均每台比进口要节省投资4450万元。在今后几年内,三峡总公司还将对右岸地下电站的6台、溪洛渡电站的18台、向家坝电站的8台,一共32台70万千瓦或以上的机组进行招标。这些电站的机组制造都将有国内企业参与竞争,其成本自然会大大降低。
除了看得见的直接成本降低外,还有隐形的成本节省更无法估量。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表示,从机组的维护来说,国产化后对外国公司也是一个冲击,在安装期内如果有问题,外方可及时处理,可一旦机组合同服务期过后出现问题,从时间、效率来说,时常不能令人满意。但国内企业可以在24小时或稍长时间妥善解决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利用三峡工程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的技术,生产出性能优良的水电机组,已经或将在盐锅峡、东江、福堂、乌江渡、公伯峡、水布垭、三峡右岸、瀑布沟、构皮滩、戈兰滩、居甫渡和越南宣光等电站中投入使用。除了立足国内市场以外,包括哈电在内的许多国内水电机组制造企业已将步伐跨入国际市场。
(责任编辑: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