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陆华裕(宁波银行董事长):已经成为亿万富翁的你,有何感想?是否有离开银行的打算?
刚才陆董说到"2004年之后新(入职)的员工也没有认购的机会",但为何公司高管在基本确定公司会有机会上市后却有认购增股的机会,是否会对普通员工造成不平等的现象?
你们购买本行股票的资金是本行贷款的吗?
员工股的禁售期限是几年?如果出现员工全面抛售且人员流失有什么准备?
7月11日,创造了中国上市银行中员工持股纪录的宁波银行,在网上路演时,遭到投资者连珠炮似的提问。
持股为了体现信心 宁波银行招股说明书显示,宁波银行2001至2006年间进行了三次定向发行及股权转让。值得关注的是2004年对宁波银行员工以每股1元,发行了3.6亿股;2006年管理层分别以每股1.15元和每股1元的价格增持近3800万股。
宁波银行管理层持有股份占本行股份总数的2.1%,其他一般员工持有17.3%,员工持股人数占本行总员工数的71%。
针对上述问题,陆华裕回答,当初高管在入股时风险很大,因为其他股东强烈要求体现高管做好这家银行的信心和决心,经过董事会、股东大会、监管部门的批准才形成了现在的股本结构。
陆华裕说,2004年增资扩股的时候,宁波银行还比较困难,请有资格的企业来投资银行很困难,即使愿意投资的企业,其中有一个前提条件,坚持要求银行员工和管理层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一起投资入股,"为了做好这个银行,我们就做了员工持股的方案,与这个银行与这些大股东风雨同舟。"
但2004年后,宁波银行在申请上市前很短的时间段内却对高管层进行增资扩股,因此,市场上对其是否有高管利用其权力,在股票上市中获取巨额财富存有嫌疑。
对此,陆华裕表示, "2004年之后增加认购的股权,当初还根本不知道银行现在能够上市。"
"我们购买本行股票的资金是我们家庭历年的收入,还有股权的分红收入,以及向亲戚朋友的借款,我们不允许也没有用本行的贷款来购买本行的股票。"陆华裕如此解释对于银行高管持股的资金来源的质疑。
他说,员工入股和股份转让行为都是合法合规的,不存在纠纷和争议。
IPO后会考虑新的股权激励 对于投资者担心高管上市后可能抛售股份的问题,宁波银行高管解释,员工的股份锁定期为一年,管理层的股份在一年以后每年可以在25%以内(售出)。
回应上述的"亿万富翁"以及是否会离开银行的提问,陆华裕说:"我看重的是这份事业,我非常喜欢和热爱这个岗位,我也非常珍惜这个机会。"
目前宁波银行还没有实行全员持股,2004年员工实施股权认购时有很多员工没有认购,2004年之后新的员工也没有认购的机会,由此投资者提问,没有分享到股价上涨的员工以及新员工,是否会产生心理不平衡?
宁波银行表示,IPO后会考虑新的股权激励计划,董事会已经准备做新的股权激励计划,待监管机构批准。
事实上,
南京银行也存在类似问题,由于高管持股比例不及宁波银行而免于成为焦点。接近宁波银行人士透露,宁波银行股权结构的争议,在
证监会过会时,也受到较多的提问。
但一名证券分析师分析,"这个问题要分两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这种比例高、范围广的员工持股,为公司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这是有效激励的问题。而至于这个持股过程是否存在道德问题,是另外一个问题。"
"这个结构在银行业找不到第二家,要么国有控股,要么完全民企,这使得董事会成为最高机构,管理层要为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孜孜不倦。"陆华裕在此前
上海路演时把这作为卖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单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