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李芃 刘晓东
宜兴和武进关于环保问题再起争执。 江苏省武进市最近有消息称,仅2006年一年,连通江苏两大水域的太运河有180多天出现自东向西倒流的现象。武进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王恺告诉记者,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宜兴市开挖和疏浚烧香港运河,引走了湖的水,造成湖水位降低。
太湖和湖是苏南地区最大的两大淡水湖,正常情况下,湖(俗称“西太湖”)水位高于太湖水位,水经过太运河,流向位于东南方的太湖,形成自然的水流循环。
2004年,武进方面发现水道的流向发生了改变,太湖的水开始倒流湖,对湖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破坏性作用。“2005年和2006年,倒流的现象一年比一年明显。”王恺说。
一江春水向西流?
王恺称,环保部门最新的监测数据表明,湖的水质已由原先的接近二类水变成了三类水,由以前能够饮用的水变成了只能用于工业的水。
这一方面是因为太湖水倒流带来污染,加上宜兴方面引水后,造成太运河水流量下降,使太运河大部分时间处于水流静止状态,造成湖水质自净能力不足,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不过,宜兴市环境监察大队办公室主任丁华忠对上述说法提出质疑:“长江水系的流向一直是自西向东流,太湖水怎么会流向它西北边的湖?”丁华忠说,只有在连降暴雨或者东风猛烈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特例。
宜兴方面表示,开挖烧香港运河,是为了泄洪的需要。整个宜兴城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靠近太湖的城东地区,最低点在海平面以下7米,而城西北靠近湖的新建、官林镇地区,海拔在9—10米,在雨季如果防洪泄洪不及时,宜兴城区就有被淹没的危险。这一直是宜兴的心腹之患,因此在城区的东北部,先后开挖和拓宽了南北两条烧香港运河,连通太湖和湖以利泄洪。“开挖烧香港运河的本意就是引入太,怎么会导致湖水倒流呢?”丁华忠说。
对此,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博士、太湖站常务副站长胡维平对记者表示,“倒灌”是一个专业名词,历史上水流方向逆转的情况确实存在过。事实上,海水上涨、海潮倒灌就是太湖的成因之一。
但是对于武进方面提出的“太湖水倒灌入湖、从而带来了污染”的说法,专家则表示还要进一步作实地考察研究后才能下判断。
江苏推进治污力度
虽然武进和宜兴两市对于环保问题争持不下,但是双方都不否认湖边的化工厂所引发的污染问题。湖是一个南北向分布的狭长型湖泊,其中2/3的面积位于北边的武进市境内,南边的1/3则属于宜兴市,沿湖密布着许多化工和印染厂。
常年居住在水边的李兵(化名)是宜兴市林业局的一位退休官员,他告诉记者,湖的污染有三大块:一是湖西金坛市的儒林镇,有不少化工厂把污染带到下游;二是湖西南地区,宜兴下辖的杨巷镇、官林镇、都山村一带,也是化工厂林立,污染源密布;三是湖北边的武进市,小化工发达。三者叠加,湖不堪重负。
另一方面,湖的水很浅,平均不足1米,使得湖水受外来污染的影响特别大,水质下降厉害。“原来湖里的特产青背鲫鱼越来越少见了,夏天还会看到有成批的河蚌死掉。”李兵说。
在湖的污染问题上,宜兴和武进屡次打交道。丁华忠告诉记者,2005年,由于儒林镇一家大型农药厂超标排放污水,致使官林、新建地区3万亩水稻受损,并殃及多户水产养殖,最后由金坛方面赔偿了200万元才算了结。
自那以后,宜兴市环保部门加强了水域监管和信息沟通。“去年夏天水大的时候,我们环境监察大队和地方上联合派人24小时值班,一发现异常就取水样送审,连续100多天,保证宜兴境内没有出问题。”丁华忠说。
然而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对于湖边林立的化工厂,李兵说,虽然各地都知道污染的问题出在哪里,但谁都不肯带头放弃,“即使我们不搞了,如果别的地方还在搞,湖水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们还要白白付出GDP增长放慢的代价。”
事实上,湖的水环境恶化和生态退化等问题,迫使人们不得不面对现实。记者了解到,武进市环保部门目前已经制定了“湖水环境整治规划”,并于今年1月正式通过评审,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实施中。
而宜兴方面的产业调整步伐也开始加速。这个有名的“化工之乡”,已经在着手整治太湖边散乱的小化工厂。城东的周铁镇,原来80%的工业是化工,现在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40%,只留下一些技术先进、产量规模的大型化工厂,而且被逐步纳入园区管理。
2006年10月,江苏省开始推进一项“整治化工企业专项行动”,要在未来三年内,通过“关、停、转”等手段,使省内的化工企业在环保和安全等方面有一个质的提升。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江苏省的计划是关停30%,整改30%,而且化工企业全部要进园区。
然而,搬迁企业的费用谁来出,被关企业的债务谁来接管,由此带来的产业调整的压力如何承受与化解,都需要各方协调。
(责任编辑:何建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