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有条不紊地操办着收购华夏基金的步骤。
从2006年7月份开始,中信证券数度出手,已经成功购得华夏基金60.725%的股权,此外还先后公告收购剩余的39.275%股权(其中包括中国科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3.55%以及西南证券持有的35.725%)。
虽说技术层面仍旧有一些障碍需要解决,但中信证券整合华夏、中信两基金公司似乎不再存有什么悬念。知情人士透露,两家公司的整合将在下半年展开,整合将采取华夏基金接管中信基金,即团队整合以华夏为主、中信基金为辅的方式进行;至于品牌,已然得到市场认可的“华夏”品牌将被保留,然而不出意外的是“华夏”之前将冠上“中信”。
现在不能肯定的是:整合带来的震动到底有多大。
中信的棋盘
几年前,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就表达过经营“小混业”的梦想。作为股权分置改革配套措施推出的券商综合治理,给中信圆梦“混业”提供了契机。监管机构对优质券商进行行业整合的支持,让中信证券得以大举扩张:从收购万通证券到收购金通证券,再到重组华夏证券,从收购华夏期货到设立中信麦格里资产管理公司,再到本次全取华夏基金股权,中信战车直指金融控股帝国,他希望自己从卖方到买方的每一块业务都强大。
收购华夏基金只是中信棋盘上的一隅,中信对华夏基金的获得似乎浑然天成。
在“救券商”的思路下,中信证券重组了历史包袱沉重的华夏证券,在解决了北京市政府的大难题的同时,中信证券得以用较低价格受让北京国资委所属的40.725%(其中5%为北京证券代持)华夏基金的股权。
在中信证券的战略布局图上,他正需要一个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基金公司从事资产管理业务,因其旗下的中信基金在品牌和规模都还难以承担这样的责任。
华夏基金的出现对中信证券而言可遇不可求,也为其“做强买方业务”的战略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和平台。在取得了第一大股东位置后,为避免节外生枝,中信证券对华夏基金采取了全资收购的策略。
华夏默默向上游
在中信证券收购华夏基金的过程中,华夏的管理团队保持着一贯的低调。
与一些面临股权变动时,投资业绩和管理规模大幅下降的基金公司不同的是,从华夏基金近两年的发展状况中,你几乎看不出这是一个处于股权变动中的公司。
2006年,华夏基金相继推出了中小板ETF、华夏回报二号和华夏优势增长基金,并顺利实施了兴业基金“封转开”,管理规模增长350亿元。2006年以来,华夏基金投资业绩再度处于行业领先,旗下多只基金业绩在同类型产品中名列前茅。此外,华夏基金的管理团队和投资团队也保持了难得的稳定,在业内基金经理“跳槽”成风的时候,该公司员工的流动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记者曾私下请教华夏基金高管,“收购是否会对华夏基金产生影响?”沉默了片刻后,这位高管称,华夏只能尽最大的力量保持团队的稳定,保持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幸运的是,效果还不错”。
至于未来究竟会如何发展?上述人士表示,“我们无法预测股东的行为,作为经营人员,我们希望将自己的日常工作做好,我们不想也不能伤害了持有人的利益,客户才是我们立足的根本”。
1+1=?
作为中国基金行业首个合并案例,华夏、中信两个公司的整合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神经。
当被问到将如何处理双方将来的关系时,中信基金总经理吕涛坦然地答道:“当然是向做得好的学习”。
目前看来,华夏基金无疑做得更好。在过去的九年中,华夏管理团队证明了自己的几近无可挑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华夏基金以管理16只基金、超过1301亿元的基金规模排名全行业第一,资产净值市场占比达到7.23%。此外,从ETF到“封转开”,华夏基金业务创新也始终走在行业的前面。
成立于2003年的中信基金也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旗下管理4只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51亿元。如果只是简单的相加,两家公司的总体管理规模将接近1500亿元,已经达到中国基金行业单个公司前所未有的管理规模。
然而企业的整合绝非算术相加如此简单。众多并购案例显示,并购后最困难的不是各种技术规范与调整,而是企业文化的整合,尤其是被并购企业骨干员工对收购企业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华夏是最早成立的基金公司之一,在原大股东北京国资委“不干预公司经营”的思路下,管理团队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独立性,这也是其在争取各项创新产品时,反复向客户及监管机构强调的治理优势。
而中信证券则是以“战略决策内部贯彻执行力强”著称。
目前两种模式在各自的发展中都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相遇,当强势的“股东”遇到以独立性取胜的“管理层”,事情会如何进行?这还需要时间去回答。
有专家表示,整合的一般原则是适度容受与逐步趋同。“在整合中,要寻找共同目标,使并购双方站在新的平台上,求同存异,并在逐步吸收双方的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形成更先进的企业文化”。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而不是股本金,承认人才对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配以与此相适应的法人治理结构是该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我们期待“中信华夏”实现1+1>2的整合。
虽说技术层面仍旧有一些障碍需要解决,但中信证券整合华夏、中信两基金公司似乎不再存有什么悬念,现在的问题是整合后的新公司能否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