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华为20年的神秘面纱
——读张贯京的《华为四张脸》一书
作为一名财经记者,几年来曾数次与华为接触,要求采访,然而数次都被拒绝。一直以来,华为给我的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以及神秘与猜测。
华为的管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模式?华为为何在中国企业OEM的潮流中能高举着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华为的文化真的是外界所传“狼性文化”?这一连串的问题一直是多年悬在笔者心中的结。直到不久前,读到曾经作为华为高管的张贯京先生用自己9年的亲身经历写就的《华为四张脸》一书,才让我有了一种释怀。
张贯京先生是1995年空降进入华为担任海外市场部总监,2003年离开华为自主创业。在张贯京进入华为之前,华为只是一家创业不过6载的民营企业,还没有海外市场,张贯京在华为的9年,亲历了华为的海外市场从零到年收入过百亿美元、成长的中国电信业巨无霸的全过程。
我们无法回避一个并购时代的到来,现在的中国企业是联盟,是自驾马车,还是搭顺风巴士,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计划。在此之前的并购中,许多企业外表上看去华盖云集、气势逼人,其实已经痛苦不堪,TCL就是典型的例子。“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智者相逢奇者胜。”从张贯京对华为的解读中,华为并非是一个靠并购来打拼国际市场的企业,在他的眼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华为在同业竞争中营销策略上一个个出奇制胜的狠招。在其他企业做大做强的理想中,并购是重要的战略,而华为的并购不过是限制竞争对手的一种手段。这或许是华为在短短20年光阴中迅速跻身为国际电信行业巨头的奇特之处。
“头顶悬着一把剑,须臾不敢忘思危。”大凡企业在典盛时期都会想到危机,华为也是一样,在华为2000财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华为老板任正非大谈危机和失败,发表了著名的《华为的冬天》一文,现在看来不管是作秀也好,还是警示也罢,华为在内部的管理中确实采用了严酷的制度,消除了任何威胁华为发展的一切因素。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华为将离职创业的职工绳之以法关进大牢的事实;为何与华为合作10年的供应商中死了一批,唯有华为发展壮大。华为之所以成功,在张贯京的眼中,是因为华为以自我为中心的防护体系起了作用,在建立这样的体系中,华为甚至表现出“强盗作风”。但不得不承认这是华为中国特色战术初期的成功。那么未来的华为是一个什么样子?无人能知。
作者张贯京是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在华为的9年里,游走世界40多个国家,为华为走向世界立下了汗马功劳,阅读本书可以感到他是饱含对华为事业的热爱,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高度理性地解读华为成功的轨迹。但让他疑惑的是华为在效益和市场份额激增的时候,为什么丢失了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文化,他提出质问:“老板创办和管理这家中国最著名的企业,和欧美的公司相比,怎么存在那么大的差距?”
如果华为去年员工猝死事件,被外界称为“床垫文化”有失偏颇的话,那么作者在本书的最后,则用自己女儿终身残疾的亲身经历,以豁达的胸怀,十分痛苦而诚恳地向华为的老板建言,希望他能让华为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远。
欢迎订阅《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国外订阅代号:W5372,订阅电话010-65363436,更多订阅信息请登陆:www.ceweekly.cn。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