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调整巨额贸易顺差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随着对外贸易的持续高速发展,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基数越来越大并呈加速增长之势,已成为经济领域的热点议题,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

  巨额贸易顺差及其快速增长将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保持适度的贸易顺差对于促进国内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也应当看到,当前我国的贸易顺差越来越高,使进出口贸易逐渐出现“失衡”倾向。

国际上通常以顺、逆差占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贸易不平衡度”,只要该比重控制在10%以内,即意味着一国贸易基本平衡。依据该标准,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占当年贸易总额的比重已达10.1%,开始触及贸易不平衡的边缘。而且我国贸易顺差自2005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2005年达到1020亿美元的历史高位,2006年跃升至1775亿美元,而2007年上半年已达1125.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了83.1%。如果按这一幅度增长下去,预计今年全年贸易顺差将达2000亿美元之巨。

  巨额贸易顺差及其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一是贸易顺差过于集中于美欧,导致贸易摩擦频发。二是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巨额贸易顺差意味着国民储蓄大于投资,也意味着大量经济资源为他国所用。国内消费、投资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国居民的福利,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三是促使货币流动性过剩,加大了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四是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造成巨额贸易顺差的原因

  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拓宽了出口市场。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固然有生产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高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依赖低廉的出口价格。这种低廉的出口价格是由于劳动力价格低、社会承担了企业环境污染成本以及诸多显性和隐性出口优惠等造成的,是以部分牺牲劳动者、社会和国家利益为代价的。

  国内需求长期相对不足增加了出口压力。与国民经济连续多年的较高增速相比,我国居民消费市场却一直平淡。居高不下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费用,广大农民及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缺失等,都制约着居民的消费欲望,造成结构性的内需不足,从而迫使企业不得不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海外市场。

  特殊的外贸结构带来了高额顺差。我国外贸结构比较特殊,加工贸易占据了外贸总额的半壁江山。加工贸易作为一种增值的贸易形式,必然带来大量的贸易顺差。

  成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出口增长。“入世”不仅使我国的商业和法律规则与WTO规则更快接轨,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外资向我国投资和进行产业转移的信心。这种信心与我国招商引资的鼓励政策相契合,大大加快了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步伐,逐渐巩固了我国作为部分重要工业品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这种“世界工厂”角色的确立和巩固,一方面替代了部分进口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有限,也增强了企业的出口诉求。

  调整贸易顺差应综合考虑政策目标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促进经济增长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矛盾,以及占人口相当比例的低收入群体需求不足和扩大内需之间的矛盾。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站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维护经济健康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应对贸易顺差问题。要综合考虑政策目标,不能仅仅只关注平衡国际收支这个直接目标,还要有效兼顾经济增长、充分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等长远目标和任务,在各个目标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福利,推动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避免造成政策效用的互相抵消,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笔者认为,调整贸易顺差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系统原则。调整贸易顺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在短期内“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全面照应、系统应对。要综合考虑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统筹兼顾短期效应、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有效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综合运用长期战略和及时战术进行综合治理。

  平衡原则。调整贸易顺差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应充分考虑我国和外国、整体与局部、眼前与长远等多种利益,顾及外贸结构优化、环境污染治理等多领域发展,实现调整贸易顺差与其他目标的共赢。尤其要注意协调处理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之间的关系。

  区别原则。要结合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采取“有保有压”的策略:对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行业或企业,要继续鼓励其出口;对于资源密集、污染严重、附加值低的行业或企业,要合理限制甚至禁止其出口。

  稳妥原则。调整贸易顺差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考虑到社会、企业的承受能力,有计划、有步骤、渐进地推行调整措施。出台的调整措施要保持相对稳定性,避免朝令夕改。

  调整贸易顺差的对策建议

  调整贸易顺差实际上面临着短期和长期任务:首先,要迅速采取有效的及时性应对举措,在短期内有效遏制或延缓贸易顺差快速增长的趋势;更为重要的是,以调整贸易顺差为契机,实行长期治理,解决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有效减少巨额贸易顺差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威胁。

  合理限制出口数量。一是加快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缩小退税商品范围,调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逐渐取消对资源密集、土地密集、能源密集和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退税,从而促进资源配置的改善。二是调整出口关税征收范围和幅度。扩充“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关税征收范围目录;对部分出口势头依然强劲的低附加值产品调高出口关税税率。三是调整加工贸易政策。逐步扩大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产品目录,限制资源能源消耗多、带动就业少、综合效益差的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限制来料加工方式,对于来料加工企业采取先征后退等管理方式。

  积极扩大进口规模。一是畅通进口渠道。进一步改进政府管理,充分利用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渠道,搭建顺畅的进口平台。二是实施优先进口战略。积极组织国内短缺的重要能源与资源类大宗商品的进口采购,增加石油、金属矿石、天然橡胶等重要战略物资的储备;加强高新技术引进,扩大重要技术装备特别是国内急需的关键设备及其零部件的进口。三是加大进口扶持力度。充分运用财税、贸易、产业等经济政策,加大进口扶持力度。四是优化进口地区结构,推动进口来源地多元化。五是适度放宽保税内销限制。适当调低保税货物内销缓税利息率,减轻内销税费负担,简化内销审批手续,给予信誉良好、内销量大的部分企业“先销后征”优惠,提高企业内销积极性。

  促进产品成本回归,提高价格水平。一是推动劳动力价格合理化。充分运用最低收入政策,适度提高产业工人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的工资、福利水平,从而一方面推动产品出口价格合理提升,另一方面拉动国内消费,一举两得。二是实现环境成本企业承担。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健全环境保护监督机制,对污染严重的出口企业排污情况进行监控,并建立和完善能源环境税费体系,加强征管,使企业自行承担环境使用成本。三是尽快清理各种出口优惠政策。对科学合理、符合规则的鼓励政策要坚持和优化,对不符合WTO规则、有损国家、社会或民众利益的优惠及时进行调整。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国内需求。国内市场始终是我国经济抵御外部冲击和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要通过完善分配制度、规范分配秩序,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工待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解决下岗人员再就业,减少零就业家庭,不断增强国内消费能力。要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老百姓关注的住房、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后顾之忧,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

  (作者系黄埔海关关长)

(责任编辑:铭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矛盾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