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威胁论前几年在国外很是热了一阵。动不动就拿中国军事、政治、经济说事,成了某些西方媒体和政客的惯用手法,不但藉此收获了知名度,有时候还能在谈判桌上增加点筹码,何乐而不为?近两个月中国食品威胁论的出笼和蔓延,又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
今年5月以来,美国媒体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拒绝中国一些船运食品入境为由头,添油加醋,全盘否定中国出口食品的安全。某些媒体报道说,中国是违反美国相关食品安全规定最严重的国家,光是4月份就有257种食品因为违反了相关的标准而被拒绝入境。一时间,中国食品威胁论甚嚣尘上,中国食品在美国乃至更广的范围里陷入危机,推而广之,“中国制造”威胁论也有所抬头。
事实胜于雄辩。7月23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2006年度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中国输日食品的抽检合格率达到99.42%,超过美国、欧洲输日食品的抽检合格率。尽管中国食品不合格件数最多,为530件,但由于进口量最大,不合格率仅为0.58%,而美国输日食品的不合格率为1.31%,欧洲为0.62%。另据国家质检总局透露,从2004年到2006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食品合格率均达到或超过99%,除2004年合格率与美国对华出口的食品合格率一样外,后两年合格率都超过美国。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食品安全方面就没有问题了。前几年的苏丹红、大头奶粉、致癌保鲜膜等风波仍然历历在目,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适应性。但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提高食物供给总量、增加食品多样性以及改进国民营养状况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食品安全方面也有了明显提高。即将建立的食品召回制度将规定详细的食品召回程序,对防范食品安全危机将起到很大作用。
单一企业的问题不能说是中国的问题,一批食品不合格,不能说所有的中国食品都不安全。建立在以偏概全、主观臆测基础上的任何判断,都是不科学和不负责任的。正如本文开头所述,中国食品威胁论的实质是制造媒体“卖点”以及为中美经济对话添加美方筹码,说白了就是赤裸裸的“炒作”。
不管披着怎样的为国为民的外衣,片面炒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自毁长城,不但媒体的声誉受损,贸易谈判也占不到丝毫便宜。中国食品威胁论可以休矣!
《国际金融报》 (2007-07-25 第01版)
(责任编辑:胡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