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施最大规模的出口退税削减未满1个月,政府就宣布了将于下月开始的最大规模加工贸易政策紧缩方案。在中国加工贸易最发达的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想必有不少企业要为之跳脚了。
自从珠海县(现为珠海经济特区)香洲毛纺厂1978年8月签订第一份毛纺织品来料加工协议以来,中国加工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但是,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众多问题:加工贸易基本上为贴牌生产,技术含量和增加值较低,以至于中国加工贸易环节在整条产业链的利润总额中只能拿到10%左右;外资企业把持加工贸易,内资企业参与机会少,越是高端产品这种现象越严重,加工贸易在整个中国产业体系中近乎“飞地”;土地、能源、资源占用和消耗大;环境污染较重;最关键的是,加工贸易的某些发展趋势似乎要将中国固定在国际分工产业链低端而无法自拔。
例如,中国是笔记本电脑的世界头号生产基地和出口大国,但以台资企业为主的三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是中国笔记本电脑出口的绝对主角,2006年,外商独资企业占笔记本电脑出口总量的99.7%,出口总额的99.8%。在笔记本电脑成品出口中,配套零部件也绝大多数来自台资和其他外资企业,例如苏州名硕电脑有限公司2006年加工贸易出口总额29.38亿美元,但其中配套的内地生产原料仅880万美元,仅占出口总额的0.3%而已,且大多为技术含量甚低的辅料。
虽然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迄今已达800家,但外资企业在内地的技术转移主要发生在母子公司之间,内资企业很难获得技术。苏州工业园区2003年的34份技术输入合同中,主要是园区外资企业从母公司引进技术,园区内当地企业技术进口额仅占2%;在189份技术输出合同中,买方一般都是外资的母公司和国内分公司。“拉美化”这个说法在中国舆论界已经是耳熟能详,也是许多关心中国前途命运者的梦魇,而这个梦魇当中恐怕有很大成分就是来自加工贸易中的上述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紧缩加工贸易政策势在必行。从2003年起,中央政府就开始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仅去年1月、11月和今年4月,政府就3次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目录,商务部还在今年4月表示今后将视情况每年更新加工贸易禁止目录。此次紧缩将1853个十位商品税号列入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占全部海关商品编码的15%,应当能够对贸易顺差过度增长发挥相当的抑制作用。
在中国贸易顺差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外界也较多地将此举视为旨在压缩贸易顺差的总量政策,其实这次紧缩更是旨在优化外贸结构的结构政策,从新一批限制类商品全部属于我国产能过剩的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五金、家具等行业,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在可预见的未来,政府不应该也不会“消灭”加工贸易,但加工贸易应当努力加快升级转型。毕竟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已经谈论了那么长时间,毕竟这次将保证金台账从空转改为实转,力度还算温和,而且开了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西部地区两个口子,如果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效果不甚理想,出台进一步的紧缩措施恐怕也不是不可能的。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